2017年12月26日
乡贤文化、乡贤工作、乡贤价值,已有上千年的传统,其在推进乡村文化、教育、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重提乡贤工作有传统的血液认同,同时也有新时期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说乡贤工作是打开乡村全面健康发展的最有效的一把钥匙,是一项意义深远、甚至是在乡村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度建设。人人争做新乡贤、人人可做新乡贤、人人易做新乡贤,让乡贤工作成为最大公约数的群众参与通道。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实现不了的愿望。
两年前古村之友发起新乡贤工程,用互联网公益的办法帮助单个新乡贤开展当地文化公益项目,形成内生凝聚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一年前与运城市宣传部结识,探讨新乡贤工作与地方政府的深度融合模式,今天有了运城新乡贤模式的初步成果,我才有了勇气为这项工作总结以下几点经验,兼带论述新乡贤工作几个“新”的内涵。
(一)新乡贤工作发挥好现有社会制度框架下的积极优势
新乡贤工作区别于历史上乡贤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拥有强大的政府资源和社会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历史上大量的乡贤依托于宗族制度,具有较强的自发性,从个别宗族出现乡贤到乡贤制度的成熟,少则经历了一两代人,多则经历了十代人以上,并且这一制度最终也未能覆盖到总体乡村,而是局限在了个别繁荣的家族内部。人人争做新乡贤、人人可做新乡贤、人人易做新乡贤这一愿望在历史上未曾实现。
但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依托政府强大资源和现有社会基础设施,新乡贤群体的成长可以在一代人之内,甚至五到十年就能达到相对成熟的状态,并且可以做到整体乡村无死角,做到村村都有新乡贤,族族都有新乡贤。这是新时代的伟大契机,也是有史以来新乡贤精神、新乡贤文化最肥沃的土壤。在新乡贤这项工作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资源的高效协作,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新乡贤工作应用好现代公益慈善制度的积极优势
再说从新乡贤工作与传统乡贤工作的对比上看,传统乡贤自发形成了以义学、义仓、义田、义庄、善堂等公益慈善形式,但由于传统社会未能形成系统化的公益慈善制度,乡贤们的善举未能得到应有的政策支持和税赋抵扣,乡贤工作的内生动力更多建立在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宗族内部激励,这也使得传统乡贤工作在快速推广上受到了制约。
而日渐成熟的现代公益慈善制度,尤其《慈善法》的逐步完善,对新乡贤工作的推动是明显的,各地乡贤理事会、乡贤基金会可以在民政部门依法注册,享受社会组织应有的权利和政策支持,这也为全国快速推动形成市、县、乡、村的新乡贤理事会、新乡贤基金会的组织布局,奠定了法律和政策基础。这一进步也是中国乡村社会建设有史以来的创举。
(三)新乡贤工作应充分运用好互联网社交、互联网公益平台的积极优势
传统乡贤大都围绕一定的地缘空间内,在组织动员、资源资金筹措、公益项目开展有其通达性的优势,形成以族长牵头、族人响应的内生机制。但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口迁移,城镇化让大量乡村人才离开故土,甚至远渡重洋,这给大量新乡贤报效家乡、开展工作增加了难度。
互联网这一伟大的时代发明,又给了新乡贤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提供了建设新乡贤网络社区的可能,不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在网络社区里了解家乡的变化,找到参与的时机和通道。互联网提供了新乡贤开展工作筹集物资的便利,尤其互联网公益平台的成熟,让相隔千里的新乡贤动动手指捐赠、转发,就可以成为新乡贤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互联网提供了乡村资源与外界流通的便捷通道,乡村产品可以自如地进入到城市,每个在外的游子都可以便捷地吃到家乡的美味,向朋友推荐家乡的风物。善用互联网是新时期乡贤工作的重要部分,互联网技术在新乡贤工作中充满了可能。
(四)新乡贤工作应与现代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新乡贤工作始于乡村公益,但不止于公益。大量新乡贤通过公益事业得到乡亲的认同与拥护,有责任进一步开拓产业带领村民致富。经过一段时间成长起来的新乡贤,是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社最佳的带头人,是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带头人,是引进外来投资、保障村民利益的代言人,是搭建平台对接政府资源、市场信息的中间人。
结语:
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助推下,新乡贤工作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里的重要共识,其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也渐渐有了雏形。这次运城新乡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搭起了具有模式意义的框架,人人争做新乡贤、人人可做新乡贤、人人易做新乡贤已不再是梦想。
我也愿意做一个乐观的预测:未来五年里,新乡贤工作将成为各级政府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战略,一套全覆盖、可操作、可持续的新乡贤制度与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乡村大踏步发展,城乡互促共荣,祝愿越来越多的乡村早日享受新乡贤工作的成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