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什么叫做信?

353什么叫做信?

00:00
13:42

论说贪爱。忧苦相应。 贪心,贪为什么来?由爱,因为爱更贪。“我爱你,你永远属于我的。你出去了,你到哪里去了?”两夫妻回来吵架,太爱了。“你晚上到哪里去了,没有告诉我啊!”为什么吵起来?太爱了,太爱了就想占有,都属于我的,别人看你一眼,就要拿个刀捅他,这是贪了。“贪爱”,因爱有多深,吃苦就吃多大。贪、爱、忧跟苦连着的,这个心里面。 “此贪爱俱。”所以有贪就有爱,有爱就必贪欲。 “必有欲故。”这个中间整个的心理根本,贪是从欲出发,欲就是希求、希望、要求。 “苦根既有意识相应。审决等四。苦俱何咎。”所以,忧苦悲喜等等痛苦的境界,同贪爱的境界,它同第六意识都有关联,所以它也有分别审判的作用。所以“苦俱何咎”,这个作用里头,在受阴来讲都属于苦受。“何咎”,这样的理论没有错。 “又五识俱。亦有微细印境等四义如前说。”前五识里头也同时包括有这个作用,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不说了。 “由斯欲等。五受相应。”所以,讲欲这个作用,包括五别境同忧、苦、爱、喜等等这个五受都有关联。 “此五复依性界学等。诸门分别。如理应思。”这五种啊,如果以它的性能、性质的不同,加一个界别分类,那么这个里头所产生的范围就多了。“如理应思”,要我们好好去思考;不要等我们思考,他后面都会有讲到的。 现在我们接下来讲第六卷,第六卷是另外一个善、善心。我们现在讲佛学所讲的善心人是什么人,什么叫善心? 已说五种遍行,五种别境,原文:“已说遍行别境二位。”这两部分说了。 现在是第三部分,“善位心所。”心理作用。 “其相云何。”这个心态是怎么样的?他归纳的偈颂说,“颂曰。” 善包括了:“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等等,有十一位部分的分析。那么,上面是偈颂,偈颂是总纲。 “论曰。唯善心俱。名善心所。”第一句话,“唯善心俱”,第一个“心”字包括整个的全体心之体同它的用。所谓善,甜瓜连根都是甜的,苦瓜连根都是苦的。真的善心啊,全体善心都是善的。所以“名善心所”,它发出来的行为、作用也是善的。行为,心态的思想同它思想表达出来的行为是纯善的。那么,这个善的东西有信、惭愧等,一共有十一个,下面讨论。“谓信惭等。定有十一。” 如果拿现在科学的研究,我们注意啊,一个人真发善心的时候,譬如一个人真正得定,或者做一件好事,没有任何一点夹带的心理,说我帮忙他,希望你感谢我,这已经不行了;说我帮帮他,因为我是学佛要做功德,错了,也不行。1417 帮帮人家,辅助人家,非常乐意的,这个人当下,很快地把这个血液抽出来一验,变了颜色,而且血液的成分是甜的。假定说一个人发了狠心脾气,发脾气恨你的时候,脸都发青了,要杀你的时候或者一个东西被杀的时候,你把这个血液抽出来,马上有毒了,而且是蓝色的,变成绿色、蓝色,有毒了。所以,一个动物被杀的时候,都是有毒的,那个血液立刻变了,一念之间就变了,身心相通的。所以,善心不善心(的区别)就在这里。 所以,一个人整天说看相啊、算命啊,这个气色,一个人心念一转了,这个气相就变了。尤其现在,可以拿光学照相照得出来,照相就照得出来了,现在是绝对可以证明了。善念的光就不同,恶念的光就不同,黑气就来了。所以,人的脸上气色——所以,古人讲看相,尤其中国的相法,基本是站在唯心的哲学理论上。所以,看相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随心转。有相无心,相随心变。”你看这两句话一样不一样?这是中国文学喽。 所以,你做一分功德,修一分行,你的气相看得出来的,欺骗人家没有用;内行一看,你真是什么心理,用功不用功一看就知道了。好,我们现在讨论什么叫迷信、正信啊。“云何为信。”这是佛学讲的信,什么叫做信? “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这是总纲。 什么叫做信?一般宗教:信我得救,这个是什么信?像很多人:我信什么教,我信什么教,还有很多人说:我什么都不信,我信我良心。都对! 什么叫做信?总纲啊:“信于实德”,道德最高的境界,那个实际的境界,“能深忍乐欲”,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达“忍”,忍是一个问题,等一下有解释什么叫做忍。 “乐欲”的境界,这句话下面有解释,我们少在这里花工夫了。 那么,这个信的成果,真的信是“心净为性”,它的性质。譬如,我们常常有些同学们,不晓得你们有(这样的)朋友没有啊,像我是接触得比你们多了。有些到天主教或者基督教的回来讲:“老师啊,哎,真是……”“有灵感了?”“对啊,因为老师都知道。”信上帝的我们都是朋友嘛,大家都很好嘛!“哎呀,我一祷告,这么一跪,啊……”我说:“那个时候不同哦,那就是灵感。”“对,老师,你完全知道!哼!我跟他们讲不通,尤其跟那些学佛的讲,神经!”我说:“他们也不神经哦,你也不‘经神’哦,都差不多。”其实拿儒家来讲,一个诚一个敬,因为这一跪,自己的心理,“啊……”已经对了!解释不同,他叫灵感,你叫感应,我叫哈不愣登,也差不多。是自己心理的状态。 所以,都到达“心净为性”,就是正信。“心净”,干净。所以,你到一个教堂,或者到一个庙子,当你那么磕头,“阿弥陀佛!”或者“主啊!”你管他主不主呢,叫什么都可以了,那时候你叫“我的外婆!”也好,你只要真信,这一念诚恳下去,“心净为性”。所以,这个信字的观念“对治”,就是相对的,对方不信的,来建立一个信。所以,信的效果是什么呢?效果是业,“乐善为业”。 那么,你说这个信字应该如你这样解释吗?假设我们讨论哲学,不一定。譬如有些人,我举一个人告诉你,张献忠的杀人哲学。他也有理由,张献忠的杀人哲学,张献忠有个七杀碑,我们都在成都看到过,几百年还留到,他出的一个碑写到:“天生1418万物于人,”这上天对人多好,生万物给我们吃、给我们用、给我们穿,“人无一德足以报天,”人有哪一样事情对得起天?!给你吃的那么好,青菜萝卜牛肉下去,你屙大便还它,没有一样对得起。“杀杀杀杀杀杀杀。”七个杀字,所以人都该杀!这个哲学不错耶,有道理!他倒是替天行道。“天生万物于人,人无一德足以报天”,人坏极了,没有一样好处,对得起天,该杀!下面七个杀字,所以叫做张献忠的七杀碑。 那么你说,他有没有“信”啊?他自己相信这一套。所以历史上记载,有部书叫做《蜀碧》,四川的蜀,四川叫蜀,被张献忠杀光了,人都杀光了。四川就是血堆起来的。所以,后来的四川人都是湖北等各地移民过去的。杀到重庆的时候,《蜀碧》上记载,张献忠杀到重庆的时候,天昏地暗,天都起了雾,他杀得不高兴,拔出刀来向空中一挥,骂天:格老子,我要杀人,你发什么脾气啊?你给我散开!太阳都出来了,天都怕他,是不是?是这个样子。你说他这个信心多坚强啊!可是,他到了最后倒霉的时候,完了!随便一个老百姓就把他砍掉了。 刚才讲到信的反面,正面来不及了,千万不要相信张献忠这一套啊!这是告诉我们“乐善为业”,这个才是正信啊。刚才引出反面的例子,正要陪衬出来说正面的,可是从智法师的一声磬响啊,好了,我们下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