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唯触等五,经说遍行02

350唯触等五,经说遍行02

00:00
11:05

“谓于所乐决定曾习。起欲解念。”这个数字,下面的心理分析都有的。就是说,你在所喜欢的境界,“决定”性的,自己依靠自己的习气,在自己喜欢的当中,“起欲”,胜“解”,发生“念”,这五种别境。现在我们是讲心理上的别境,是经过特别修持所出来的五种:欲、胜解、念、定、慧,这五种要记住。 “如是乃至于曾所观。起念定慧。合有十三。”五遍行跟这个五种别境,“乃至于”说曾经,过去生所带来的习气,发生“念定慧”,起观慧的境界,合拢来十三种。 那么,这种心理的变化有时候不一定,“或时起四。谓于所乐决定(决定性的)曾习(曾经见习过、练习过的)所观境中。起前四种。如是(这样)乃至于定(修定的境界)曾习所观境中。起后四种(引发后面的心理,四种)。合有五四(有五种、四种)或时起五(或者起五种,心态同时来)。谓于所乐决定曾习所观境中。具起五种。如是于四起欲等五。总别合有三十一句。”这个中间,我们很快地把它过去这一段。那么,大家不是专研究的,专研究就要详细地再谈论过。 “或有心位。五皆不起。”怎么讲呢?我们凡夫普通人都是“有心位”,有心是凡夫境界;无心位是得道的境界。所以,我不是常用古代一个禅师的诗:“修行不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有念头、有思想、有境界去修的都不是;哪里守窍啊、哪里什么啊,这些都不是。 记住啊,所以唯识学的有心位是凡夫境界,凡夫即一切平凡的人,都是有心位。无心位是阿罗汉、缘觉、独觉、佛,才到了无心境界。所以,普通要达到无心,太不容易了!但是,以禅宗的标准来讲,那个无心不是这个无心。普通意识上的清静,认为就是无心境界,念头空了,那是错了。所以,有一位禅师就讲:“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空了还不是,即使你达到空的境界,还没有到。那么,我们现在1406是为了刚讲到的一个名词“有心位”,因此引出来,我给大家顺便多提一个注解,使大家多一个了解。 原文讲:“或有心位,五皆不起”,这种别境,胜解同慧不同哦。所以,你若要真实研究唯识的心态,胜解跟慧不是差不多吗?一个人有特别的见解,智慧也是一种特别的……,不同!胜解是有范围的,譬如有人对于艺术的鉴赏的能力特别强,古人的字、画或者古董,到他前面一看,真的、假的,这是什么年代的很清楚,普通人茫茫然。 譬如这个礼拜天,有个同学跟我讲了很久,说现在有个卖玉的市场,同我去看看玉,我说:没有真玉吧。他说:有些还是进口货呢,还有缅甸的,还有新疆和田,西北来的。我说:哪有真的!他说:有啊。我们去转了一圈,我说:这些玉啊,我看了一个钟头,都不要看!后来就回来,一路上谈玉。玉也有哄你的,现在有些玉什么东西是玉石头的粉,磨拢来压出来的,一看,一润,拿在手上都不是。我说我一样都没有看上。我说:假使我看上的东西一定很便宜,也许人家认为是假的,那么,也许是真的,也很难断定。 譬如说,有人对某一方面的东西有特别超人的见解,这就是胜解,还不是慧。所以,欲、胜解、念(念佛修到真的念专一了)定、慧,这五种叫做别境,经过特别的修持,我们心理的功能才发起这个状态。所以,得定、得慧是这样。 这五种别境在一个凡夫境界的“有心位”,“五皆不起”。我们的心是有这个功能,没有经过锻炼,它的功能埋没了,发生不起来。 “如非四境。率尔堕心。及藏识俱。此类非一。”那么,这四种境界,就是欲、念等等。“率尔堕心”,有时候我们有个突然而来的,这个突然而来的,人偶然愣住了,我们说是发愣,发愣看起来好像是得定了,发愣不是得定,叫“率尔堕心”。“及藏识俱,此类非一”,他说,“藏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的这个功能现象发生了,这个种类很多。 至于“第七八识。此别境五。随位有无。如前已说。”这个别境的心理状态,在第七识的范围、第八识的范围,这五种别境有没有呢?那是“随位有无”,看你修持的功力到了什么位置。本经的下面同上面都有讨论的,“如前已说”,前面已经提到;不过,后面将来还要讨论到。 “第六意识。诸位容俱。依转未转。皆不遮故。”至于我们第六意识的思想境界啊,我们现在用的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上,这五种别境的心态功能存在不存在?存在的。第六意识包含五十一位心所,都有,什么心态都有。“诸位容俱”,哪一种位置的心态都有。“依转未转”,能不能转识成智,经过修行,把第六意识转化了。这个“转”是古人用的,我们现在说是他提升了、升华了或者是没有升华这个之间,第六意识上的这种心态,它的功能都存在。“皆不遮故”,没有阻碍。 “有义五识此五皆无。缘已得境。无希望故。不能审决。无印持故。恒取新境。无追忆故。自性散动。无专注故。不能推度。无简择故。”另一派大师们的学理,前五识,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呼吸,嘴巴舌头的味觉,乃至整个的身体,神经的每1407个细胞的这些反应,眼、耳、鼻、舌、身,前五识里头“此五皆无”,前五识有这个作用,但是没有五种别境的可能,就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道理?“缘已得境。无希望故”,譬如我们眼睛能够看东西,眼睛并不能够看哦,看是眼识在看,眼睛是个工具,能够看的是眼识。那么,这个眼识一接触到外面的境界,能够思想分别这个东西的好坏或者什么,那是第六意识的功能。就是眼睛这么一看,耳朵这么一听,三个功能连带来了。譬如耳朵听声音、眼睛看东西,“缘已得境。无希望故”,一看到了就看到了,它的作用就是看到那个东西,这个目的已经达到,它不再存在一个希望。譬如说,我们的身体感觉到很热,这是身上的触境,接触到很热,难过。那么,这是身识的作用,感觉到触境的难过,引发我们有一个欲,什么欲:哎,最好他们开个冷气。这个欲就来了,就是意识的。那么,等到冷气一开了,身体(断录)……开重了一点,放轻一点刚好,第六意识的欲跟着的很多。所以,前五识眼识等等,“缘已得境。无希望故”,因此它没有欲。 “不能审决。无印持故”,它自己没有分别作用,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只有感觉,触与受,尤其是触、受两个很重要。前五识自己没有“审决”,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啊,没有胜解,没有见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