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生气通天论》(2).aac

《黄帝内经》之《生气通天论》(2).aac

00:00
02:49
《黄帝内经》之《生气通天论》(2)

【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译文】人身的阳气,如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由于寒,阳气应如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则易使神气外越。
因于暑,则汗多烦躁,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若身体发高热,则像碳火烧灼一样,一经出汗,热邪就能散去。
因于湿,头部像有物蒙裹一样沉重。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短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弛纵的造成痿弱。
由于风,可致浮肿。以上四种邪气维系缠绵不离,相互更代伤人,就会使阳气倾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