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国家知识产权局也首次在2021年度统计数据中公布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而此前,该局在年度统计数据中公布的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统计指标变化背后的考量
知识产权重要统计指标变化背后有何考量?其实,这不仅反映出专利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的价值导向,也反映了我国从建设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决心。
从2008年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来,知识产权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网络IP、影视IP成为社会“热词”,产业界言必称“IP”。一部部大片,一本本畅销书,一个个发明专利,一件件商标和软件,昔日鲜为人知的知识产权,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人人离不开,人人都可能在不同程度地创造知识产权,成为权利人。
也即,知识产权不仅给权利人、产业界创造价值,造福全社会,全社会也逐渐形成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也更加凸显。
“十三五”时期,我国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超过11.6%,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39%,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0.05分,我国已经进入知识产权大国行列。
但也要看到,很多作品、专利获得登记、注册之后,市场转移转化率不高,甚至无法进入市场流转,处于“休眠”状态。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长期片面追求知识产权登记和注册数量,有的领域由于登记和注册审核标准、收费标准、发布平台不统一、信息不完备,重复登记注册、侵权盗版现象也屡禁不止,知识产权登记、注册数量虽大,而对权利人本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完备的政策法律制度保障已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更关乎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与国家安全。
2019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为今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新修改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开始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全社会逐渐形成知识产权大保护、严保护的格局,形成对知识产权侵权盗版的统一打击态势。
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 ( 2021—2035年) 》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实施年度推进计划》,国家版权局公布了《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这些规划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精心谋划安排。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已绘就,需要我们去增添色彩、去实践。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政策的出台,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完备的政策法律制度保障。中央、国务院确立了知识产权严保护的政策导向,加强行政执法、司法保护,健全社会共治,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中央还明确要求,将知识产权保护绩效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中,注重考核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成效。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督查考核工作力度,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纳入督查考核范围。建立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制度和保护水平评估制度。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传播好中国知识产权声音,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
从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迈进的“信号”
九旬教授起诉知网维权胜诉、“胡辣汤”“青花椒”维权风波,郑渊洁为维权而停办《童话大王》……近期,这些知识产权热点事件都反映了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目前,著作权登记尚未建立全国统一信息平台,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水平需要大幅提升,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作用需要大力挖掘。
所以说,知识产权重要统计指标的变化是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一个“信号”,可将其视为新时代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宏伟蓝图的一个“微缩版”。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相信,随着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不断加强,社会共治逐渐优化,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良植物新品种、优质地理标志、高水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高价值知识产权拥有量将大幅增加,我们将为知识产权高质量保护贡献“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正在路上。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