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阵指挥的重要工具-销售漏斗如何使用

11-临阵指挥的重要工具-销售漏斗如何使用

00:00
12:44

大家好,我是李江,欢迎来到我的课程《将军是如何打出来的—销售的勇将之道》。


今天我们来学习销售管理临阵指挥的重要工具—销售漏斗。


通常来说,公司会同时有多个项目在运作,而且这些项目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时候公司总部就需要针对销售团队的这些项目进行管理,要有相应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论。


这个工具就是销售漏斗,对于To B销售管理来说,销售漏斗就是一个重要且必需的管理工具。


销售漏斗是随着现代销售发展不断积累形成的先进管理方式。


1985年,IBM的前销售员史蒂芬·黑曼(Stephen Heiman)以及专业咨询顾问罗伯特·米勒(Robert Miller)共同出版了《战略性销售》一书,正式推出“战略性销售”(Strategic Selling)的方法。


 黑曼和米勒提炼IBM的销售经验,将To B销售过程定义为“复杂销售”,将销售方法扩展到了“客户-商机-漏斗-会面”完整的四个层面,覆盖了大客户开发和管理、单个商机控制、销售漏斗评审和预测等各个层面。


在销售工作中,首先是发现销售的线索Lead,这些线索属于情报,是没有得到确认的,销售人员把这些线索跟踪起来,联系上客户,然后确认项目需求真实存在,并且有预算,这个时候,线索就转化为项目机会或者叫商机(Pipeline)。


我们把项目线索比喻为一滴水,多个项目机会就是多滴水,汇聚成水流—商机,当项目机会所代表的水流进漏斗以后,我们把漏斗从上到下分为321三层,水流经过漏斗的321层不同的位置,也就是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漏斗最上面的3层对应项目的第1阶段—产生需求、第2阶段—内部讨论,漏斗中间的2层对应项目的第3阶段—方案设计、第4阶段—评估与比较,漏斗最下面的1层对应项目的第5阶段—投标竞争阶段,最终水从漏斗下面的小喇叭口流出,比喻项目成交,对应项目的第6阶段—采购与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漏斗第3层的上面还有一层筛子,它是防止渣子、碎石这些杂质流进漏斗,这个筛子被比喻为项目机会的评判标准,项目情报要经过验证才是项目线索。


华为要求验证项目是否为有效商机,至少要和客户接触上,不管是面谈还是电话还是邮件,要先接触上客户,确认有这个项目采购的需求,而且采购有明确时间规划,一般是要求1年内有采购计划,这样这个项目线索是有效的,才可以进入漏斗的3层。


3类项目对应项目发展的第12阶段,就是产生需求、内部讨论阶段,对于3类项目,销售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求销售人员尽快联系客户,尽快摸清客户需求以及“需求背后的需求”,最理想状态就是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引导客户的需求,使客户喜欢我们有优势的技术方案,打击和否定竞争对手有优势的技术方案。


2类项目对应项目发展的第34阶段,就是方案设计、评估和比较阶段,就是要求销售人员经过至少一次的面谈,通过拜访、技术交流等工作把客户的需求搞清楚了,然后我们开始设计技术方案,报给用户,客户并没有明确的否定我们的方案,项目正常进行。对于2类项目,销售管理的重点是了解竞争对手以及他们的技术方案,确定与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从客户关系层面如何应对,从技术方案层面如何应对,从投标商务层面如何应对等各个方面开展分析,从而指导一线销售人员工作。


1类项目对应项目发展的第5阶段就是投标竞争阶段,就是我们把服务方案进一步优化之后,和客户经过多次交流或者商务活动,进入了招标前的竞争阶段。这个阶段也是项目竞争的最关键阶段,销售管理的重点是根据竞争态势,指导销售人员完成投标前的冲刺。如果我们客户关系还有短板,就放大招,安排商务活动,或者来公司参观考察,或者安排公司领导前往客户拜访。


项目投标后,成交的项目就像水,顺利地从漏斗下面的小喇叭口流出来,这个对应于项目发展的第6阶段就是购买和实施阶段。这个阶段,销售管理的重点是监督项目实施,设备的生产与供应等等。


衰减率


从漏斗的外形我们可以看出,上面喇叭口大,越往下面,漏斗直径逐渐变小,这是比喻项目的衰减率。


漏斗面积的大小比喻该类项目金额的大小,金额越大,该层漏斗面积越大。我们可以看到,水在漏斗3层往2层流动的时候,只有一部分项目能够得以继续流动,已经就衰减了,就意味着一部分项目在这个阶段已经把我们淘汰出去了,这个也很正常,不是所有的项目我们都合适都可以继续有机会发展。


水从3层流到2层的时候有一次衰减,从2层往1层流动的时候同样的也有一次衰减,在1层的项目进行投标PK,流出来的也只有一部分,也是一次衰减,这里面有3次的衰减率,也是项目管理的重点。


从刚才水流的3个衰减率,我们就能知道,项目一直在衰减,如果我们把水流出来的成交金额作为我们的销售目标,大家就可以计算出来,根据漏斗的衰减率指标,要求我们应该有多少1类项目,有多少2类项目,有多少3类项目。


3类项目叫做商机,3类项目是重要指标,我们要求有多少销售额,通过衰减率指标,我们就能计算出我们需要有多少项目商机,这就是商机管理。


2004年,在华为数通产品线国际部发展初期,国际部对各国代表处销售人员提要求,一般每位销售人员的销售目标要求是1000万的话,我们会要求他的3类项目商机Pipeline要有4000万,也就是说有4000万的3类项目做储备,才可能有1000万的销售额,就是14,商机Pipeline要是销售目标的4倍。


整体逻辑就是,大概3类项目是4000万,到达2类项目就衰减变成了3000万,到达1类项目就衰减变成了是2000万,最后投标,我们在国际市场和思科PK50%的投标成功率,成交额为1000万。


所以,华为To B的企业网部门在抓销售额的时候,不仅仅是抓1类项目应该怎么样运作,而是盯着3类项目,抓商机的储备,因为3层漏斗里面如果没有足够的水,那么等1类项目结束之后,漏斗就干了,没有项目了,不能保证销售目标的达成。


为什么3类项目这么重要?为什么商机储备这么重要?


因为To B行业项目的特征和直销型大项目截然不同,To B项目的特征是项目数量多,一般一个销售人员同时手上有十几个、几十个项目在跟踪,一年下来一个人经手大大小小的项目数以百计,同时项目金额都不大,一般几十万、一两百万,千万级别都是公司级大项目,而且To B项目决策周期短,一般3-6月,最长不会超过一年,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销售动作,实际情况使得他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赢得所有的项目,只能抓大放小,所以,要完成销售目标,就要抓项目商机的储备,增大基数,抓成功率。


    针对To B行业项目进行销售管理的意义在于管理成功率,提升项目成功率,保证销售目标达成,而不是每个项目要求都能赢。


只要项目储备足够大,按照项目成功的概率也能完成公司目标,不在于某个项目的成败得失。


漏斗的形状


如何评价公司的商机储备是否合适?


就是看销售漏斗的成交金额和3类项目商机总额的比率,这个比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由于他的产品固定,针对某一个行业的情况,大概这个商机储备的比率是固定的,例如14或者18,华为数通国际部要求14。但是在不同的行业,它的竞争情况不一样,比率会不同。如果各行业的销售数据汇总起来,公司的销售漏斗会稳定在一个形状。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漏斗有固定的形状,按照正常的衰减率,3层项目应该有多少流到了2层,2层项目应该有多少流到了1层,是有数据有规律的。但如果从3层流入2层的水量出现异常,或者2层流入到1层的水量出现异常,就要警惕销售情况已经出现了异常。


   漏斗管理


   那么,从销售管理的角度,就要分析3层到2层的衰减率,为什么这么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改进?同样的道理,2层到1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1层项目最后的PK,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成功率?


3类项目对应项目发展的第12阶段,就是产生需求、内部讨论阶段,这个时候,和客户是刚刚见面,刚刚认识,要注意商务礼仪,注意建设和发展客户关系,只要不出现严重错误,客户一般还是愿意继续保持联系,愿意继续推进合作的。


3类项目就被淘汰没有顺利成为2类项目,一般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资质相关的问题。就是甲方客户需要各种资质、成功案例,而我方目前无法满足。


例如,某部委的招投标,会写明需要先入围合格供应商,这就需要公司先解决资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从长计议,从公司层面出发,做好第一个成功案例的突破。


2类项目对应项目发展的第34阶段,就是方案设计、评估和比较阶段,针对2类项目的管理就要注意,这个时候项目的重点是引导技术方案,运作客户关系,就是让客户倾向于我们有优势的技术方案,为此要发展客户关系,发展卧底,使用7种武器的组合。


1类项目就是项目发展的第5阶段—投标竞争阶段,这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阶段,在分析客户的5种关系,找找我们的短板,使用我们的支持者,确定投标策略与方案。如果总是1类项目成交有问题,就要分析具体原因,是出在客户关系还是投标商务,是对竞争对手了解不足还是技术方案有问题等等。


把这3个衰减率的具体原因找到,针对性的改进,就是销售管理的意义,就可以提升成功率,实现从偶然到必然,从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从个人成功到集体成功。


我们国际部以前每次开销售会议,都会首先检查一下各个代表处的销售漏斗,电话会议一开始就是“你们的Pipeline够不够?”。一般来说,总部会先检查下代表处的销售漏斗里面的3类项目商机Pipeline够不够,在国际市场发展初期,就按照14比例,对比代表处本季度的销售目标,就知道项目的储备情况是否合格;然后检查代表处的1类项目,分析代表处级别的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确保中标,重点关注公司级项目的进展情况;然后看看2类漏斗里面,项目的进展情况是否合理,5种关系处的如何?有没有必要请客户回国参观?是否需要举行商务活动?等等,明确代表处需要做什么工作,或者需要总部做什么支持。


代表处是每周有销售例会,把销售漏斗里面的项目过一遍,地区部是双周开销售例会,总部是一个月一次销售例会。


通过实践检验,有的项目成功了,有的项目失败了,在销售会议上再复盘,看看当时哪些动作是关键动作,让客户转变了态度;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位,属于当时的认知盲点,导致后来的失利等等。常年坚持下来,让与会者逐渐掌握了项目运作的方法论,有了经验,每个人在逐渐成长,团队的能力在成长,最后集体走向成功。


今天我们学习了ToB项目营销的7种武器,下节课我们学习销售管理的重要工具—销售漏斗,感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