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均发布了2021年保费收入数据。
贝壳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保险公司的日子不好过,作为市场龙头的上市险企去年总保费收入约达24875亿元,与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仅微增0.03%,低于2020年同期3.65%的增速。
寿险方面,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增速最高,达2.48%,平安人寿保费收入增速最低,同比下降4%达4570.35亿元。
财险方面,人保财险、太保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79%、3.35%,平安产险下降5.53%。
健康险则延续过去两年的快增趋势,平安健康、人保健康的保费收入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达22.35%、11.03%。
去年上市险企总保费仅微增0.03% 寿险增速承压
2021年,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显著复苏,但寿险公司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传统以人力队伍增长为核心的粗放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行业来到转型期,大型寿险公司其实已有布局,但转型成效短期内未体现在保费收入上,再叠加惠民保险蔚然成风,传统商业保险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具体来看,平安人寿保费收入增速最低,达-4%,其余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新华保险最高,达2.48%,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则分别为1.16%、0.69%及0.55%。
国泰君安研报称,细分来看,为上市险企贡献高价值的个险新单及续期均承压,其中,新单受制于供需错配影响下的渠道影响力减弱,且短期渠道产能提升不抵人力规模下滑,预计将对全年NBV(新业务价值)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财险公司保费收入一方面受车险综合改革落地影响,车险保费增长承压,另一方面,非车险保费增长迅速,特别是意外险、健康险等,但件均保费较低,难以拉动整体保费收入提升。
国泰君安研报分析表示,分险种看,头部险企得益于车险渠道费用优势及精准定价控赔能力,推动车险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承保盈利,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非车险业务受制于法人业务竞争加剧、全年大灾多发以及部分互联网责任险赔付高企等影响,盈利难度较大,上市险企因权衡规模与利润策略不一。我们认为,随着非车占比逐步提升,预计非车盈利能力将成为影响综合成本率的重要因素。
健康险依然“一枝独秀”,成为仅有的保费实现两位数增长的险企,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去年保费收入增速分别达22.35%、11.03%。
近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关于印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报告的通知》,提出健康险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中高端医疗服务供给较少、与健康管理融合度不够、在创新药的准入和保障上发挥作用不足等问题,预计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健康险后续发展的主调。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 保险产品保证收益优势凸显
当前,一年一度的寿险 “开门红”正如火如荼,一般而言,这场营销将持续至今年3月底。整体来看,今年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依然以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为主,更偏向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
华金证券研报观点认为,2022“开门红”保费增长有压力亦有动力,预计产品销售总体良好。压力主要体现在“开门红”期间行业仍面临疫情影响、代理人流失、监管加强等;动力则在于近年来开门红保费收入占全年保费的40%-50%,上市险企积极布局,同时,岁末年初理财季,居民资金充裕、终端需求旺盛或对保费增长形成正向贡献。
主流观点认为,随着2021年末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保险保证收益的功能,及附加万能、投连等可增厚收益的账户后,相较银行理财类产品的收益优势比较突出,再叠加保险公司独特的养老布局优势,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财险方面,西部证券研报观点称,车险需求相对确定,随着部分中小险企逐步退出市场,预计头部险企的市占率及综合成本率有望在2022年实现优化,车均保费稳中略升,保费收入有望恢复稳健增长态势。非车业务方面,融资性信用保证险逐步出清,头部险企政策性产品有望实现承保盈利,预计意健险、责任险等产品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