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1. 慈禧为什么想换掉光绪,列强为什么不支持换光绪?
2. 义和拳产生于什么样的背景,清政府为什么放任义和团壮大?
3. 八国联军入侵,南方各省总督巡抚为什么几乎无人响应救北京?
4. 李鸿章曾致信孙文邀协助吗?孙文和梁启超为什么谈不拢?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一集我们说戊戌变法的失败给清王朝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这个后果就是慈禧这个老太太在一群顽固保守派的拥护之下重新执掌政权,并且表现出对光绪的极度不信任。
一
据《清史稿》记载,慈禧最耿耿于怀的,就是她名义上的儿子光绪帝,事先是不是知道谭嗣同等人要干死她这件事。最终慈禧确定,光绪即便不知道具体步骤,也是知道计划的,所以,她一边悬赏十万白银,捉拿康有为梁启超两人,一边决定要换一个皇帝。
慈禧这老太太,大智慧也许不足,但小聪明和政治手腕绝对是有余,她的第一步就是传出去一个消息,说康有为临走前,买通太监给光绪帝下了毒,现在皇帝已经处于飘飘欲仙的状态,离蹬腿翘辫子只有一步了。
当然,这事儿只能骗一骗普通老百姓,高层官员们是了解内幕的,两江总督刘坤一直接给慈禧写信说:“人情危惧,强邻环视,难免借起兵端。”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老太太啊,不是我说你,您老这样做,恐怕会引起国内国外一些反对派的干涉,给他们借口起兵。
有人反对,自然就有人支持,朝堂之上的守旧派大臣纷纷给慈禧点赞,觉得老佛爷英明,支持换皇帝,他们除了不赞同光绪的改革瞎折腾,还有私心在作怪。这些家伙心里一合计,光绪不到30岁,慈禧都快70了,正常情况下,谁先去阎王那里报道,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这些守旧派在和维新派斗法的过程中,已经把光绪得罪了,等将来老太太一归西,光绪重新掌权,岂能有他们好果子吃?所以,现在一定要利用老佛爷把光绪干翻在地,踏上一万只脚。
就在守旧派和慈禧不断酝酿换皇帝的过程中,时间来到了1900年元旦,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公使趁着向慈禧恭贺新年的时机,联合起来,向慈禧进言,说听说您要换皇帝,如果老太婆你胆敢这么做,我们就和你翻脸,再比试比试,分出一个公母,你敢不敢?原话是“将为各国所不谅”,把慈禧老太太气得手脚冰凉,还没啥办法,在世纪元旦这么一个大喜的日子里,没吃到蛋,吃了一个瘪。
想搞清楚为啥老外不让换皇帝,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另一件事,那就是彼时的老外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和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政府。
毫无疑问,这些家伙需要一个“自由”的中国,这种自由包括了他们的货物、人、思想、宗教可以自由地进出这个国家,他们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随时可以“自由”地按照他们的意思调整,他们的考察队、古董商人、走私犯也可以“自由”地带着任何东西随时出入这个国家,甚至在这块土地上犯了罪,也可以随时“自由”地离开,回去接受所谓“公正”的审判。
所有这些“自由”,如果没有一个所谓“开明”的政府来做保障,让他们直接面对中国老百姓,这些洋大人是既没有那个精力,也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耐心的,所以,他们需要一个能够稳定住中国局势,并且还能长久地提供上面这些“自由”的大清政府,这一点不仅仅是那时候毫无疑问,现在也是发达国家的野心,只不过更难一点罢了。
可是换掉光绪皇帝,弄一个新皇帝上台,却有了一种不确定性,这个政权能不能稳定交接,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列强们首先就不喜欢这种不确定性,假如因为换皇帝导致清朝内乱,洋大人们的损失可能会很大;
其次,如果让慈禧老太太一手遮天,另一种不确定性也出现了,那就是慈禧是所有顽固派的总后台,围绕在这个女人周围的,比如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山东巡抚毓贤,还有监斩谭嗣同的那个礼部侍郎刚毅,这些家伙都是铁杆的顽固派,既不想变法,也不想和洋人合作,天天就琢磨着如何能把洋大人赶出去,关起门来,过自己天朝上国的小日子。慈禧和这些人在一起,难免在很多事情上,对老外不那么配合,虽然都是小事,但肯定让洋大人不舒服也是事实。
基于上面的考虑,老外们还是十分希望光绪能继续当这个皇帝的。可是在慈禧看来,你这就是赤裸裸地干涉俺们的内政啊,我们现在说慈禧的感觉当然是对的,人家就是干涉你的内政,问题是,你有啥招儿?
你还别说,这老太太还真有办法。
二
1900年1月24日,她以光绪帝的名义颁诏,说俺爱新觉罗载湉都三十岁了,还没整出一个孩子来,看起来,是自己不能生了,为了防止绝后,把端郡王载漪的儿子,15岁的溥儁收为义子,称为大阿哥,这件事史称“己亥建储”。
虽然“己亥建储”让洋大人们无话可说,俺光绪能力不行,没儿子,过继一个总可以吧?但老外也不傻,慈禧这是迂回路线,分步骤实现她的梦想,第一步是建储,第二步就随时可能让这个大阿哥上位。
慈禧对于自己的小聪明很得意,甚至给洋人们发了一圈请柬,请人家来参加这个建储仪式。可是对于洋大人们来说,这种当众被打脸的事情,人家为啥来?结果是一个来祝贺的也没有,弄得老太太相当地尴尬,但这还不是最生气的,气人的是,请人家人家不来,但四天之后,英、美、德、法这些家伙突然找上门来,干啥?向老太太认错?当然不是,他们要求慈禧取缔正在山东和河北活动的,一个叫做义和拳的拳会组织。
说起义和拳,这事儿还要怪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咸丰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有一项内容,就是允许老外可以在中国任何地方居住,并且可以随便传教。
这些老外为了能更快地传播教义,不仅广开大门,来者不拒,地痞流氓二流子都可以入教,而且当信教的中国人和不信教的中国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或明或暗地胁迫当地的官府,让他们偏袒信教的中国人。你要知道,当时各国为了进一步地影响中国和中国人,对于本国的传教士那是无脑支持的,中国的地方官员面对这些传教士,就像面对自己的亲爷爷一样,根本也不敢有啥反抗的,也没想到要反抗,洋大人的话不敢不听。
结果就是,中国不信教的普通老百姓普遍被欺负,人家被欺负了背后有耶稣,咱们被欺负了,官府不管,那就也只能找中国的神仙。渐渐地,民间就开始流行各种神仙附体,而且这种神仙法术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怕洋鬼子的洋枪洋炮,比如起源于山东曹县附近的大刀会,另一个名称就是金钟罩,也就是俺们都是金刚不坏的身躯,鬼子子弹打到俺身上,反弹回去,能射死他自己。
既然有了这本事,那就不怕洋大人了,有些偏激的老百姓就开始动手了,这里面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所谓的“巨野教案”。1897年,两名德国教徒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当街杀死,直接导致了德国出兵,抢占了胶州湾,这个前面说过了。
到了1898年,梅花拳的一个拳师叫做赵三多的,首次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也就是大清政府,俺们还是拥护的,只是洋人太闹心,必须灭掉。这个老赵一人做事一人当,为了避免牵连梅花拳的同门师兄弟,硬生生地把自己的门派改成了“义和拳”,跟随他造反的民众也就成了所谓的“拳民”,不过必须说一句的是,“义和拳”这个称呼,在赵三多之前的一百多年就有了,并不是他首创。
刀枪不入的神话传说,加上各种武术流派的推波助澜,民间崛起了各种各样的所谓拳会,这些家伙专门和教会作对。到了1899年,山东、河北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拳民们趁机宣传,这些都是洋人的宗教闹的,口号是“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遮住天”,等于是号召大家去拆教堂,把老天爷的大脸再露出来,就能下雨了。
这时候的山东巡抚叫做毓贤,他觉得可以利用一下这帮乌合之众,至少可以让大清的子民少一点儿信洋人宗教,所以,他就对这些已经自称“义和团”的群众组织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这样一来,山东的老外教会就倒了大霉,被一顿胖揍之后,纷纷向各自国家的公使告状,说义和团欺负人。随后这个毓贤就被免了职,袁世凯接替了他的位置。
老袁的眼光自然不是毓贤这种八旗子弟能比的,他一眼就看出了,任由这些松散的义和团组织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采取了安抚和镇压双管齐下的手段,连削带打,把山东的义和团搞得消停了。
可袁世凯万万没想到的是,义和团就像是水一样,他这边一堵,就流向了河北和北京,那两个地方的极端义和团组织,很快就扩大起来,继续着对洋人的极端仇视,杀洋人,毁教堂,成了一些义和团团民的职业。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英、美、德、法四国在己亥建储的四天之后,跑到慈禧面前告状来了。可是你告状也要挑时候,慈禧当时心里正在生他们的气,我请你们参加建储仪式你们不来,告状找我?没门儿。
于是,这老太太就傲娇起来,不搭理这些洋大人,对义和团也采取不闻不问的放纵态度,这里面的一个明证,就是被免职的山东巡抚毓贤,被调到山西继续当巡抚之后,居然在原本没有义和团的山西,整出了义和团,并且使用这些义和团员做护卫,杀了很多外国人。
不过我们必须说一句,你说慈禧这时候就想利用义和团打洋人,肯定不是事实,实际上,她只是没把义和团当一回儿事,既然这些拳民只打洋人,那我正好看看热闹,顺便出口恶气。
洋人也不傻,眼瞅着北方的义和团规模越来越大,走在大街上,那眼神,咋看都让老外心里发毛,于是,给慈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慈禧明白了,她必须做一个决断,在1900年6月6日,派了礼部侍郎刚毅去涿州考察,看看义和团到底是一个啥样的组织。
前面说了,这个刚毅是一个最顽固的顽固派,他到了涿州之后,驱散了阻拦义和团进京的清朝士兵,并且对着义和团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义和团的爱国行为。随后,回到北京对着慈禧说义和团那帮家伙老爱国,个顶个地都是好汉,最奇葩的是,此人特意强调说“其术可用”,也就是刀枪不入这事儿是真的。
慈禧这时候就有点儿懵圈,你若是说她完全相信,那肯定不对,但你要是说她完全不信,也好像不对,将信将疑之间,她默许了义和团的势力进入了北京。
到了这时候,洋大人们也终于明白过来了,老佛爷这是要看戏,看自己和义和团之间的大戏。
那还说啥,俄、德、法、美、日、奥、意、英等八个国家的海军,在天津赶紧拼凑出2000多人的队伍,开往北京,说是去保护使馆,可是这在国际法上,在人家的土地上调兵,向人家的首都挺进,那和侵略也没啥区别的,这一天是6月10号。
6月11日,日本使馆的一个书记杉山彬,在永定门被刚刚调入京城的,清朝正规军,董福祥的甘军给杀了,开腹剖心,然后纵马踩踏,可谓死状极惨。杀人的理由也相当无厘头,甘军的将领说杉山彬只是一个使馆的秘书,却僭越乘坐在大清只能由王爷乘坐的高级马车,所以被宰了。
就是这样的混蛋行为,居然受到大清端郡王载漪的嘉许。我们说这就是极其过分的举动了,前面义和团烧杀抢掠,你可以说是民间暴民,只是你笨,不会管理国家而已,可是现在你政府的兵公然杀外国使馆人员,这当然是公然践踏国际和国家法律的混账行动。
到了6月16日,形势进一步严重,驻守在渤海湾的洋人海军将领们一起开了一个会,决定占领天津大沽口炮台,然后以几万人的军队占领北京。
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天,慈禧在御前会议上做出了一个决定,保护使馆,解散义和团。
本来吧,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清朝能够稳定北京城内的局势,也许事情就不会发展到不可收拾。可是第二天,天津大沽口炮台沦陷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同时传过来的,还有一个不知道真假的消息,那就是洋大人说了,这次一定要让慈禧这个老妖婆子下台,换上光绪帝执政。
慈禧马上就在御前会议上改主意了,说义和团不用解散了,命令载勋任步军统领兼九门提督,也就是京城卫戍部队司令,同时让刚毅、载漪、载澜等铁杆顽固派们去统领义和团,准备抵御洋人入侵。
四天之后,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下了一道圣旨,这就是后来被广泛议论的《宣战诏书》。民间传说中,慈禧老太太可牛掰了,同时对十一个国家宣战。实际上,这就是后人瞎扯,这道圣旨我反反复复读过两三遍,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宣战的字眼,至于说什么十一国,更是提都没提。
这个所谓的《宣战诏书》,先是说了一番自己的委屈,说“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但洋大人们居然“不知感激,反肆要挟”,强占大沽口炮台。最后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大伐,一决雌雄。”你们实在是太欺负人了,我们只能拼命了。通篇也没提对方是哪一个国家,这算哪门子的宣战书呢?只能说是一份自诉书和动员书,说一下自己的委屈,再动员清朝官员们团结起来,保卫国家,因为那八个国家的军队正在朝咱们的心脏首都北京进发。
可为啥它会被后世炒作为宣战书呢?答案非常简单,大清亡国的黑锅必须有人承担,既然一致决定慈禧是这个背锅侠,那讽刺一下这老太太的无知和不自量力,就是一种政治正确。
其实我们说当时慈禧还是比较清醒的,虽然在顽固派的忽悠之下,处死了一些主和派大臣。但在这期间,顽固派想要去中南海瀛台杀了光绪,却被她坚决制止了,她还命令不要攻打各国的使馆,并且送去了瓜果蔬菜等慰问品。
坦白地讲,当时如果北京城里的清朝正规军真的要进攻那些使馆,那外国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坚持到八国联军到达北京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常识,也是一个基本逻辑问题。
接下来的战争过程就不必说了,五万多各国洋大人的军队一路顺风顺水地打到了北京,史称“八国联军入侵”。
三
不过这中间有一件事,确实值得详细讨论一下,那就是当慈禧给南方各个省的总督巡抚下命令,让他们带着军队来救北京的时候,几乎没人响应,为啥?
这事儿还得从《宣战诏书》说起,慈禧的这道圣旨,按照流程,应该由当时的电信局负责发往各省的宣传机构,电信局的最高领导人是当时的铁路大臣盛宣怀,这哥们看了诏书之后,擅自升高这道诏书的级别,只允许各省的总督和巡抚看,并且自己又写了一个意见书,说你们不要按照这个命令抵抗洋人。
那我们说这个盛宣怀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和老佛爷对着干?其实,除了胆子,盛宣怀这么干,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身份,我们现在说起晚清的红顶商人,经常会想起胡雪岩,实际上,晚清三大商人胡雪岩、张謇和盛宣怀三个人里面,比胡雪岩小了20岁的盛宣怀才是最牛掰的那个红顶商人,他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中国的第一个电报局,第一家银行,第一个近代官办大学,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等等,都是这家伙整出来的。盛宣怀和李鸿章的交情极深,李大人曾经说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这样的身份,手里握着无数人脉资源和金钱,官商两界同时可以呼风唤雨,他是有一些底气的;
第二个原因是他有眼光,这哥们很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洋人老爷们必胜,而胜利之后的洋人们也不会穷追不舍,只能和中国人谈判,到时候谁手里有实权,谁的话语权就大。
对于这一点,不仅是盛宣怀,南方诸省的总督巡抚老爷们比北方的顽固派脑筋也要清醒得多,盛宣怀能看到的,他们全都门清儿。
甚至在慈禧下达圣旨之前,一些人已经开始秘密地商量如何自保和善后了,这些人包括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等等,他们当时的议题就是如何在打起来之后避免战火烧到他们的地盘,同时密议,如果北京城,光绪和慈禧一起都完犊子了,如何建立一个共和国,由李鸿章作大总统来支撑中国的局面。
现在有了盛宣怀的电报,大家马上就由秘密筹划,变为公开计划了。6月26日,大清王朝东南各省的督抚们,在上海和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核心思想就是一个,你们和北京那个老太婆之间的恩怨,和我们东南这边各省,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咱们互不侵犯。李鸿章在给慈禧招他入京的电报回文里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冷冰冰地拒绝了这位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坦率地讲,慈禧算是养了一条白眼狼。
不仅如此,李鸿章还让自己的手下给一个流亡在海外的人写信,说自己“因北方拳乱,欲以粤省独立,思得足下为助,请速来粤协同进行。”这个人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孙文,孙中山。
孙中山因为马尾船政学堂被法国人炸了,就回家娶老婆生孩子去了,那一年是1885年,他当时19岁。从那时候起,一直到1894年,他的生活就是学医、行医,以及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讨论时政。
甲午战争时期,他也和康有为差不多,玩了命地给清朝当权者上书,述说让国家富强的办法,和康有为不一样的是,老康最后被皇帝师傅翁同龢看中,引荐给了皇帝,可孙中山给李鸿章写的信全都石沉大海,他跑去北京想见李鸿章,也被拒绝了。
1894年11月,孙中山跑到了夏威夷,成了一个组织,叫做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从这个纲领里你也可以看出来,孙大中山和康有为不一样的地方是,康有为是保皇派,无论如何变法,皇帝那还是VIP中的那个P,绝对不能不要的。可孙文的主张却是把满清和皇帝这两件事一起扔回到大东北去。
1896年,秉持着这个理念,孙文在广州计划起义,但还没等动手,就被人告密而失败了,他也被迫远走英国、加拿大,最后到了日本的横滨。他在日本的宾馆住宿,偶然一次填写姓名的时候,他写了一个日本的姓,中山,又顺手给自己起了一个“樵”的名字,从这时候起,中山樵就成了他的化名之一,这也是为啥我们今天称呼他的孙中山。
在这段时间,他也遇到了“戊戌变法”失败跑出来的梁启超,两个人谈了很多次联合的问题,可是最终没有谈拢,这是很自然的,康有为梁启超是保皇理念,最多能同意君主立宪制,可是孙文是暴力革命,他的目标是不要皇帝的共和制,那两边完全就不可能取得共识。
1900年之后,孙中山的反清基地转移到了香港,他的兴中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李鸿章签订东南自保之后,突然想起了这个当年自己不屑一顾的孙中山,万一事情变糟了,可以借助孙中山的海外力量实现广东独立。不过这事儿很快就不了了之了,为啥?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
没有了各省督抚的支持,北京的朝廷很快就支持不住了。至于说义和团事先吹嘘的刀枪不入,那自然是假的,别说老外的枪炮,就算是中国的大刀长矛,那也是要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给你表演出“不入”的场景的。
公元1900年8月14日,慈禧、光绪等一众王公大臣离开了北京,名为“西狩”,到西边去打猎,实际上是仓皇西逃,第二天,8月15日,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
出于对义和团杀教民,烧教堂的报复,八国联军里面,除了日本和美国,其他六个国家都允许自己手下的士兵对中国人展开报复,“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刚刚被义和团洗劫一番的北京老百姓再一次倒了大霉,很多人纷纷自杀,尤其是以前支持义和团的八旗子弟和清朝官员,比如大学士徐桐就满门自杀,包括家里的妇女和儿童,还有那个发现了甲骨文的王懿荣王大人,也和老婆一起投了井。
慈禧等人西逃的路上,虽然也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和北京城里的老百姓相比,她那个就算是天堂了。为了收拾这个烂摊子,慈禧再一次启用了李鸿章,委派他为全权代表,去北京和洋人谈判,无论李鸿章是不是白眼狼,她也得用,因为除了李大人,这老太太已经无人可用了。
在给李鸿章和另一位议和大臣庆亲王奕劻的上谕中,慈禧说了这样一句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本来的意思是,你们和人家谈判时,心里要有数,掂量掂量俺们的家底,用尽量少的代价,让列强各国满意。
后来一些人为了让慈禧老太太把大清灭亡这口锅背得更好,更牢,强行把这句话解读为,要用中国所有的物资条件,尽量满足列强的要求,这样一来,老太婆的形象从一个极端又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从愤青变成了洋奴,当然,这在某些人眼里,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这里顺便说一句,还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民间传说也是出自慈禧之口,叫做“宁与友邦,不于家奴”,其实考证一下,这句话出自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而且梁启超也没说是慈禧说的,他本来的纪录是,他听说当时的吏部侍郎刚毅曾经说过“我家之产业,宁可赠之于朋友,而不必给诸家奴。”
我们说中华帝国在晚清经历的苦难绝对是不小,慈禧这老太太责任当然也不小,但一百多年来,所有黑锅都甩到她身上,她在地下绝对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拍着大腿喊冤的。
那么,这一次李鸿章李大人又和列强们达成了一个什么协议呢?我们下集再聊。
现在的中国在西方资本面前仍然是是一块垂涎的肥肉,无奈篱笆扎得紧,看护人的棒子又粗又大,它们也只有流口水的份,但也永不放松紧惕,它们是不会死心的。
听书得书 回复 @钟祥_yG: 西人亡我之心不死,听史以鉴,警示国人勿忘国耻,当自強不息,团结一致,时刻准备,文化,科技,经济,军事全方位崛起,一旦强盗再来,定一雪前耻!
喜欢枫落白衣老师的节目,有深度有趣味
越近的历史越难确定真相
蛮夷的满清改革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忌惮正统华夏族汉人的势力坐大,毕竟自己得位不正,本身就是蛮夷胡种,主播一点都没提蛮夷满清对汉人的防范可见一斑
听友195378008 回复 @EncreNoire:
读清史,愤懑与无奈的情绪满塞于胸!
你这屁股有点坐慈禧呀
枫落白衣 回复 @MATIX: 这是因为你在这里,找不到和你头脑中相符合的慈禧形象,或者这样说,慈禧在这里并不像你一贯以为的那样坏。
慈溪并不关心这个国家变成啥样,底层民众过得怎样。她只关心自己的位置能不能稳固。
枫落白衣,目览诸多史籍,甄别史实,以正史听,校之国内历史教授强了许多。
【小助手】 欢迎加入枫落白衣福利群: 为答谢老铁们对节目的支持喜爱,枫落白衣老师想给大家开系列福利小灶,首次主题是:中华帝国制度随便聊,预计一个半小时,约在草长莺飞暮春三月的某个周末,大家先加小助手微信:ximajun2018,备注“史话”入群,了解详情,到时可获赠部分讲课资料,并和枫落白衣及众多听友同群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