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集- 少了互信,什么办法都没用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少了互信,什么办法都没用。
我们进入到〈人间世〉的第四章,这一章是一个重点。为什么?里面的材料非常丰富,等于是颜回想尽各种办法,也确实是很好的办法,提出来请孔子指教。孔子在这边可以看得出来,实在是谨慎到家了。
这里面,首先谈一个大原则,颜回说,他要怎么做、怎么做,孔子跟他说,还是不行。颜回提出三个具体的方法,什么方法?他要设法向自然看齐、向人们看齐,或者处处引用古人之言,三个方法。我们一般会认为,这已经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了,最后孔子作了结论,认为说,你这样可以免除各种惩罚,但是,还是有他的问题。所以这章内容比较丰富。
首先,孔子既然说,颜回,你有你的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颜回说:“我外表端庄而内心谦虚,努力行事而意志专一,这样可以吗?”孔子说:“不!怎么可以呢!卫君刚猛之气流露于外,性情浮夸又喜怒无常,一般人都不敢违逆他。他也借此压抑别人的规劝,只求自己称心快意。这种人,即使每天用小德去感化他,都不能成功,何况立刻搬出大德呢!他将固执己见而不肯改变,表面同意而内心另有盘算,你的想法怎么行得通呢?”
孔子立刻就认为说,颜回这种做法不太行。其实,我觉得颜回外表端庄、内心谦虚、努力行事、意志专一。问题是,你内心怎么样谁知道?你意志如何?只有自己了解。跟别人讲话,谈了很多内容,说很好的东西,但是,卫君是什么样的人,你看看卫君刚猛之气流露于外,性情浮夸又喜怒无常,一般人都不敢违逆他。
《庄子》写的原文,有时候多念几遍,就觉得庄子好像很了解,每一个政治领袖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收敛。一个人不管从事任何行业,只要不是在一个大企业最高的位子,都会适可而止,知道自己的分寸。但是,国君不一样,只有自己可以活得适意,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称心快意!别人要劝他不容易的。所以孔子就说,你这个大原则恐怕行不通吧!
颜回接着怎么说。 颜回又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就保持内直而外曲,并且处处引用古人之言。所谓内直,是向自然看齐。向自然看齐的人,知道天子与自己都是自然所生的,那么自己说的话还要在乎别人喜欢或不喜欢吗?像这样做,人们会说我是天真的儿童,这就叫做向自然看齐。”
听起来满好的,大家都是“天”生的,向自然界看齐,大家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好像我们都变成纯真的孩童。但是他有权力,他为什么要跟你变成孩童?这是第一个,向自然看齐。
再看第二个。“所谓外曲,是向人们看齐。参见君王时,拱手、跪拜、鞠躬、曲膝,是作臣子的礼节。别人都这么做,我敢不这么做吗?做别人都做的事,别人也没有什么挑剔,这叫做向人们看齐。”
这倒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你敢不去跪拜、拱手吗?大家都这样做,你也这样做,也没什么特别,就向人们看齐,这也根本谈不上你要跟他谏言了。
再看第三个方法,颜回继续说。“至于处处引用古人之言,是向古人看齐。这些言词虽然有教导督责的内容,不过都是古人说的,并非我想出来的。像这样,即使直言劝谏也不会被诟病。这就叫做向古人看齐。这样做可以吗?”
颜渊实在是很有创意的,向自然看齐,没问题!我们常常讲到道家有自然界这一面,大家最后都回归自然。向人们看齐,社会有社会的传统规范、礼乐教化。向古人看齐,人的世界才有这个问题,其他生物没有什么古代的、前辈的问题!
人类有历史传统,我现在说引用《尚书》、《诗经》、《易经》的话来劝你。像在《孟子》书里面,儒家的孟子就经常这样做,跟梁惠王、齐宣王这些大国君主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引用《尚书》怎么说,《诗经》怎么说,这些国君都很乐意接受。
为什么?如果不接受的话,别人就会说,怎么连古代那么好的教训都不去听?是周文王说的、周武王说的,更不要说尧、舜。我处处引用古人之言,国君不听的话,大家就认为你是昏君,这应该很有效吧!
颜渊的脑袋,已经想到我们所能想的极致了,他可以说是真正聪明又用功的学生,并且勇于去思考,把他所学的,想尽办法都要用出来,去帮助一个社会。首先就要说服那个国君,这些办法有用吗?
孔子这个人,确实是非要到完美不可,因为孔子在《庄子》的书里面,很多地方是代表庄子来说话的。所以最后这一章怎么结束呢?
“孔子说:“不!怎么可以呢!你用的方法太多,并且方法正确而关系不够亲密。虽然过于拘泥,不过还可以免罪。虽然如此,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怎么谈得上感化君主呢!你还是执着于自己的成见啊。”
这边说什么?这边说,你刚刚所说的,向自然看齐、向人们看齐、向古人看齐。这三个方法有时候混着用,有时候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适当?太难了!你变来变去,很容易让别人觉得啰嗦,他不见得有兴趣,听你把这三个方法通通用一遍,还有没有第四个方法?你吃不消的!压力很大的!
孔子也承认,你这么用心,上面可能认为说,我不能罚你,虽然讲我的缺点,要我改善,我不高兴。但是你讲的也是头头是道,可以免罪!但你说到效果,要感化君主谈何容易。说实在,我们也不知道孔子所了解的那个卫君是什么情况,我们觉得好像怎么这么麻烦,颜回都已经想尽办法,外表端庄、内心谦虚、努力行事、意志专一。一般人听到这几句话,都已经觉得这样一个人,又有学问又有德行,太好了!你为什么不听他呢?难道你这个人不正常吗?
你说,权力使人腐化!不一定是腐化的问题,权力会使人傲慢。这个傲慢一出现,就认为我有权力,所以我最聪明!如果想劝我改善,代表什么?我很笨吗?我自己不知道吗?你不知道我故意这样做的吗?他有各种理由,可以替自己找借口。这一来怎么办?
我们要知道,要改变一个人,太难了!我在大学教书超过40年,我能改变什么学生?除非一个学生自己想通了去改变,我根本无能为力。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有些学生听了课之后,几年之内进步很大,改变很多。但是再隔几年之后,见到我,有时候形同陌路,好像不认识我一样。为什么?他认为是他自己改变的、自己想通的。老师只是教一教,教完毕之后,老师继续教别的学生,他就按照这个所教的,去改善自己,他后面认为是自己改变的。
有时候人与人相处,真的要随缘而定。做老师的教了学生,不能期望学生有怎么样的反馈。说这个老师教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这个时代,当老师的人,对这句话想都不用想,也想都不敢想。为什么?哪一个学生不是从小开始几十个老师,凭什么对你就要一直这么推崇?没有必要。
当老师的人,可能教过几百个,几千个学生,你说这些学生,后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做人处世,各种方面的修练,老师都要负责任吗?怎么可能?老师没有那么大能力去负这么多责任!
这只是讲我们一般平常的生活里面,某一种行业要负的责任都不容易,你要去劝一个国君,让他从一个暴君变成圣君(不要说圣君);变成一个普通的好的国君,当然是非常困难!为什么?就是这集说的,少了互信,什么办法都没用。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观点。
下一集,就要谈这一系列里面,非常关键的一集。 主题是:心斋是一种什么境界。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有时候人与人相处,真的要随缘而定。
打卡傅老师讲庄子44:庄子看问题的确独特,我们常希望能够规劝别人,开导别人,改变别人,我们可能注意了方法,也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但可能忽略了双方的关系以及彼此间的信任程度,就像在生活中我们常会抱怨:我都是为他好,为什么他就不听呢?我认为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ps一句有哲理的话: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易经》
地位不平等,又缺少互信,岂不是难上加难?
少了互相的信任,什么办法都没用,颜回还是无法做到无心而为,目的性太强,这样就很危险很困难了。做人做事我认为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尽力,每个人能力不一样,有时真的没法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如果总是想着让对方满意然后去做事情,很累而且可能也会失望。
看着傅老师的逍遥之乐,同步听着细说庄子,真是乐哉。音频的简介部分也非常好,便于复习。找到一件可以坚持做的事,就很好。
规划再好,事态发展的不定性和未知性以及突发性的变化是最难确定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谢谢老师
劝不了别人,那么就信任自己,劝自己吧,向自然看齐,向人们看齐,处处引用古人之言行。
没有互信,还有什么呢??!
颜回提出的三法是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三者配合使用,行走世间足以保身。但若想成功劝谏君主,则尚无把握,毕竟那是有所求也有所待的事。
内直,与天为徒,效法天,内心如赤子;外曲,与人为徒,随俗而从众;成而上比,与古为徒,引经据典,针砭时弊。
何不相忘于江湖呢 回复 @逍遥游弋: 真的有缘分啊!在郁喆隽老师课堂里也见过你了,你的评论也比较精彩,傅佩荣老师课堂我都喜欢,尤其是讲庄子很受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