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普通人如何通过基金投资实现财务自由?来自懒人养基。
一提到投资,有一个话题永远绕不开,那就是财务自由。财务自由的基本定义是,被动收入可以覆盖我们日常生活所需全部开支。但财务自由也是分层次的,就拿基础的衣食住行来说,吃山珍海味、一身行头几十上百万、住豪华别墅、出行豪车头等舱,是一种财务自由;粗茶淡饭、衣着简约朴素、住普通公寓、开十几万的代步车也是。
网上那些虚头巴脑的财务自由标准就不用看了,它只会让人充满焦虑和绝望。对普通人来讲,最基础或最低层次的财务自由,就是被动收入超过自己的年薪或自己创业的年均收入,这时候就可以躺倒不干,退休了。如果还想再积极一点,为了克服通胀对我们生活水平的影响,“退休”后被动收入每年还要有3%左右的增长,以维持自己当前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可能马上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你这个财务自由的标准是静态标准,过十年二十年等你这个财务自由目标达到时,那时的财务自由标准早就面目全非了。别急,我们慢慢聊。
为什么要实现财务自由?到底活着是为了工作,还是工作就是为了活着?
社会分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会让人做着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更增添了我们的疲惫感和挫败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应该是我们大部分职场或创业人士的真实写照。而有了一份能完全覆盖日常开支的被动收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实现财富自由,也是一种可以说不的自由。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追求财务自由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部分。而真正实现财务自由了我们也闲不下来,我们会用自己的兴趣继续创造财富,只是这种创富过程显得不是那么急功近利,更多的还是一种随意而安。而只要给社会创造了价值,回报一样会源源而来。
财务自由到底需要多少钱?华尔街有个财务自由4%法则,也称25倍法则:
财务自由本金=一年支出/4%=一年支出×25。也就量说,如果一年的支出是12万元,则想要获得财务自由需要的本金是300万元。
我认为这个25倍法则已经足够保守了。将这25份先拿出10份来在10年之中使用:
第一年,2份放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2-3)供第一、二年开销,2份放纯债基金(组合,年化收益率3-4),6份放积极债基(组合,年化收益率6-8%)。
第三年从将纯债基金全部转出至货币基金,供第三、四年花销用,同时从积极债基中转出2份到纯债基金,余下4份积极债基。
第五年如法炮制,余下2份积极债基。
第七年开始只余下2份货币基金,2份纯债基金。
第九年余下2份货币基金用到满十年。
纯债基金也会有波动,偶尔年份也会有负收益,所以我们给出两年才转出一次的方案确定性就很高了。
余下15份放入一个股债均配的主动混合基金组合中一直不动,如果在10年中能够达到年化7%左右收益率,那么15份就翻倍到了30份;而如果目标只是恢复到25份,只需要达到5.2%的年化收益率。从经验上看,要达到这样的收益率都并不难。
从第11年开始,将余下的部分重新分成25份,10份用于近10年,15份继续投资于主动偏股基金组合。如此10年往复一次。本金大概率会越滚越大,根本花不完。当然这也才是财务自由该有的样子。
通过一定的财务规划,普通人可以实现财务自由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每个人的财务状况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肯定不存在一个标准的、普遍适用的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案。
我们每个人必须先努力让自己值钱,现阶段挣得够多,实现财务自由才具备现实基础。同时必须适当约束自己当下的消费欲、延迟享受,同时做好财务规划。
为便于展开论述和计算,我把实现财务自由的起点定在能把自己当下收入的一半结余下来用于基金定投。当然如果能把更大比例的当期收入进行投资,实现财务自由的时间肯定会缩短,而用更低比例投资的人实现财务自由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一直有能力做到将收入的一半按月投入到主动偏股基金里,要达到财务自由标准,也就是年收入的25倍、月收入的300倍,需要多长时间呢?
如果按月入1万计算,每月投入一半就是5000元,达到300万的财务自由本金,按宽基指数年化回报10%需要18年,按主动偏股基金平均年化回报17%需要13.50年。
当然以上所有的计算都基于绝对理想状态下,可以基于自身条件再调整。每个人都收入拉长时间看都是不断增长的,算下来也是能够与未来对应时间点的物价和消费水平相适应。
如此说来,这样给每个人“量身定做”的财务自由目标,应该有很多人能够达成吧?
可我的基本结论是否定的,原因也很简单:结余一半的收入和坚持十多年都是逆人性的。大部分人的财务自由都只是一个梦,不会认真地付诸实践;财务自由当然也只会眷顾少数人。但对大部分人而言,只要能结余一部分钱,并坚持长期投资,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可以做到财务健康和财务安全,同样可以过得舒适自在。
可以
你能不能读的慢点,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过去了,读那么快干嘛??
怕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