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养身章第二

道德经-养身章第二

00:00
00:49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刘先银編註       

相传老子生於中国的春秋战国初期,是一位大思想家,就连被尊称至圣先师的孔子向其『问道』之后,都曾感叹老子的见解高深,云:『朝闻道,夕可死矣』。其住世期间,眼见世间乱象四起烽火连连,虽曾提倡无为而治的学说,但终不得圣主识其无私治世、回归大道的济世道法,遂传下此八十一章道德经。读者叁修此经后,相信必能得其般若智慧;看清世间诸法实相,早日体悟大道。

人法不住,能所不生,顺道自化,大愿自成,谓之『无为而治』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刘先银用逻辑分析法解析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原文 译文 注释 引语 评析解读

老子道德经(白话文注解)

相传老子生於中国的春秋战国初期,是一位大思想家,就连被尊称至圣先师的孔子向其『问道』之后,都曾感叹老子的见解高深,云:『朝闻道,夕可死矣』。其住世期间,眼见世间乱象四起烽火连连,虽曾提倡无为而治的学说,但终不得圣主识其无私治世、回归大道的济世道法,遂传下此八十一章道德经。读者叁修此经后,相信必能得其般若智慧;看清世间诸法实相,早日体悟大道。

人法不住,能所不生,顺道自化,大愿自成,谓之『无为而治』


【第 一 章】道可道,非常道 

【第 二 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 三 章】不尚贤 使民不争 

【第 四 章】道盅 而用之或不盈 

【第 五 章】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第 六 章】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第 七 章】天长地久 

【第 八 章】上善若水 

【第 九 章】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 

【第 十 章】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 

【第 十一 章】三十辐 共一毂

【第 十二 章】五色令人目盲 

【第 十三 章】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第 十四 章】视之不见 名曰夷 

【第 十五 章】古之善为道者 

【第 十六 章】致虚极 守静笃 

【第 十七 章】太上 不知有之 

【第 十八 章】大道废 有仁义 

【第 十九 章】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第 二十 章】绝学无忧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 枉则直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 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第 三十 章】以道佐人主者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 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 名『朴』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 其可左右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 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必固张之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第 四十 章】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 一生二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却走马以粪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 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 

【第 五十 章】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 德畜之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 行於大道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拨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比於赤子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 其民醇醇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 莫若啬 

【第 六十 章】治大国 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事无事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 不武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 

【第 七十 章】吾言甚易知 甚易行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 尚矣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则大威至 

【第七十三章】勇於敢则杀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 其犹张弓欤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 必有馀怨 

【第 八十 章】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养身章 第二【老子·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美才是美的时候,丑就存在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时候,同时也知道什么是恶了。因此,存在和非存在互相对立而生成,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成立,长和短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低互相比较而存在,声和音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互相对立而形影相伴。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法则而去做事情,行不言之教,就如万物形成了而没有感知它们的开始(原因)是怎样来的。圣人做了事,有功德而不自恃,有功劳而不自居。因此,圣人的功德就永远存在。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题解】这是老子的方法论和自然主义的功德篇。老子的这一篇文章,旨在说明事物是互相对立而存在的、相生的,同时也说明为功而不居功,所以功德永在的自然主义思想。因此,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集中讲述方法论,他举出美与恶的八事为证,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一切事物都在相反的关系中产生,相生相成,彼此互补。相反的关系是经常变动着的,因而一切事物及其价值判断,也不断地在变动中。第二部分讲圣人行事。其方法论引入人事领域,则有为与无为,有言之教与不言之教,也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圣人是在自觉中比众人先走一步的人,他们尊重顺依天地间万物欣然兴作的自然过程而不妄为,更不拔苗助长,任凭各自的生命开绽其丰富的内涵,圣人助事物生养而不居功,因此功德永在的自然主义思想。

【注释】① 恶:这里指丑。②有无相生:存在与不存在相互依存而产生。③难易相成:难和易是互相对产而依存,也是互相转化的。④倾:同侧。⑤音声:人鸣曰声,物鸣曰音。⑥圣人:老子理想中“与道同体”的典范。⑦无为:顺应自然事物的生长,不以一己之智加之自然法则。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