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乡愁》第二十六集(作者:盛慧,朗读:李建平)

《岭南的乡愁》第二十六集(作者:盛慧,朗读:李建平)

00:00
08:49

                              岭南的乡愁

                          【佛山古村落】

佛山人对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守望,对本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使许多历史的印记得以保存下来。时至今日,河涌交错的佛山大地上,依然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原生态村落,村民们也依然沿袭着世代相传的习俗,可以说,这些古老的村落正是佛山精神的初地,这些古老的村落正是佛山人乡愁的居所。


第四章  一座祠堂一段古

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祠堂,那么,他的灵魂就有归宿,他的内心就有路标,他就是有福的人。

(图/南海沙头崔氏大宗祠

       祠堂是佛山大地上最具生命力的建筑,众多的祠堂,穿越了岁月的风雨,见证着历史变迁和家族兴衰史。南海沙头的崔氏,人丁兴旺,在佛山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八百多年,族人众多,人称“斗米崔”。

       关于开村之事,还有一段故事。相传沙头崔氏永思堂始祖崔世英,在南宋时随祖父崔克从江西宁都徒步到广东河源居住,数年后,又从河源迁至广州。其后,世英随祖母朱氏夫人移居高要。相传,南宋国师赖布衣曾途经高要,指点世英高要并非居住之所,应该迁移,称若遵循“向日而行,日升而起,日落而止;遇沙而埋,见沙而止”的规则,崔氏定会兴旺发达。崔世英按照国师的意思,在沙头落下脚来。

(图/崔氏大宗祠)

       崔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沙头城区,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建筑历时20多年,成型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清代历经4次重修扩建。每当崔氏后人做官或者光宗耀祖后,就会回来扩建宗祠。祠堂呈纵轴线式布局,一座五进,纵深105米,占地总面积4270平方米,内有大小堂室16间,楼阁3个,门108道。

       崔氏大宗祠又名五凤楼、山南祠。五凤楼是一种罕见的建筑形制,原为皇宫建筑,其屋顶如展翅凤凰,气势十分巍峨。根据《新唐书》记载,唐代就有五凤楼。后梁朱温即位,罗绍威取魏地良材建五凤楼。周翰说,五凤楼高百丈,在半空之中,五风翘翼,所以命名。由于五凤楼高大巍峨,建造工艺极其复杂,非能工巧匠不能建。由于建造难度太大,又耗费金钱,宋以后极其少见。

(图/崔氏大宗祠)

       整座祠堂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方修建完成。据说,就连普通的阶砖,每个工匠每天都只允许打磨四块。这样的精雕细琢,一方面体现了崔氏先人的富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对祖先的敬畏之心。

       祠堂中,挂有崔与之等崔氏先人的画像。可别小看这张画像,它当年可是救了崔家人的性命。五进的祠堂,在当时是僭越礼制的,一旦被朝廷发现,可能会人头落地。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宗祠建好后,官府得报要前来侦察,如果情况属实,沙头崔氏要一律问斩,族老们左思右想,找不到应对良策。情急之中,有一个人提议,挂上崔与之的画像。为何要挂崔与之呢?原来,他在南宋曾担任右承相兼枢密使一职。画像挂出之后,安然度过了这次灭顶之灾。

       在佛山,有太多太多的祠堂值得我们书写,限于篇幅,我只能管中窥豹,列举最具特色的几处。这些祠堂,或历时久远,或建制恢宏,或风格独具,是佛山祠堂的代表之作。如今,它们早已超越了宗族,成为了佛山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温存底色。

(图/崔氏大宗祠)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祠堂就像一个戏台,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剧目,不知道留下了多少悲欢。寂静午后,一幢幢青砖祠堂,散发出一缕缕历史的沉重气息。它仿佛有一种魔法,走进去,会让人心安,让人沉醉,久久不愿离去。静寂中,我仿佛听到先辈们垦荒时的掘地声;我仿佛听到丰收之后,大碗喝酒的欢笑声;我仿佛听到新丁诞生的啼哭声;我仿佛听到家族兴旺时银两的碰撞声;我仿佛听到祠堂落成时的鞭炮声;我仿佛听到祖先逝去时的哭泣声;我仿佛听到子孙的磕头声……

       “祖辈淳风春焕发,宗亲懿德广弘扬”。祠堂铭记着家族的荣光,闪烁着永恒的精神光芒。我常常在想,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祠堂,那么,他的灵魂就有归宿,他的内心就有路标,他就是有福的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63386169

    能聊聊天吗?我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