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听古典
课程资料:添加助手微信 zhushou100wen(完更领取《古典音乐手册》电子版)
第二篇章 互动答疑(上)
各位好,今天是本章的互动答疑课,集中回复一下大家的留言和评论。
其实第二篇章古典主义,大家也发现了,我们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进行讲解,尤其是莫扎特和贝多芬,因为这两位绝对是音乐史中顶级的人物,所以会讲得比较细致一些,从各个维度帮助大家建立一个聆听的脉络。
在节目更新中,也有朋友在留言说希望节目快一点更新,想听后面的浪漫主义、肖邦等等。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慢工出细活,我希望的是把内容做得更加系统一些,而不是范范的介绍,所以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不过大家放心,音乐史上重点的音乐家我们都会一一介绍到,大家耐心等待节目的更新就好。
好,我们来看大家的留言。
泉哥哥:
按这个范式或者说套路,现代还能写出古典音乐吗?
其实在本章开篇,我们将到了古典主义的模式问题。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典范性,音乐家建立了一套古典主义的创作模式,比如交响曲的四乐章,奏鸣曲的几个乐章等等。现在按照这样的模式,其实依然还是可以写出古典音乐,但已经写不出那个时代的高度了。就拿贝多芬的交响曲来说,基本上是达到了古典交响曲的最高峰,后世音乐家想超越都无法超越。
为人民服务ABZ:
两百年前,维也纳是西方音乐之都,在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关于这问题,我们专门讲到了一期《维也纳音乐之都》的节目,地理环境上,山清水秀的城市气氛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诗意的灵感;政治与文化层面,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国家的经济繁荣,上流社会追求音乐与艺术,带动了全城的音乐之风;贵族的庇护制度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稳定的环境;音乐风格层面,兼收并蓄,多种类型的音乐齐聚一堂,使维也纳成为了音乐创作的天堂。
薇妮卡
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世事,才能真正领悟简洁质朴的自然之美~很好奇的是,后来怎么又变回去了??炫技派大行其道~真是一次次轮回啊。
这位朋友的提问是在格鲁克歌剧的改革那一期提出的。其实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仅仅是格鲁克提出的想法,是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下提出的。因为当时传统正歌剧已经走向畸形的方向了,是为了炫技而炫技,那么这一点就是要摒弃的。但格鲁克的想法并非意味着整个歌剧以后就完全排斥炫技的成分,必定有一些炫技是能提升整个歌剧的水准的,比如莫扎特的夜后咏叹调,就十分出彩,你并没有因为这段的炫技而讨厌这部歌剧。
所以,这个问题就是结合历史背景去理解。格鲁克希望改革的是当时不太正常的歌剧环境,他希望唤醒整个歌剧市场新的生命力。
野鹤闲云楚狂人
什么是交响曲是由谁提出的
交响曲是指除协奏曲之外的多乐章大型套曲结构的管弦乐曲。“交响”这个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共响”。交响曲的诞生要追溯于17世纪末的意大利歌剧院,当时,一部歌剧要以一首器乐的序曲开始,这种序曲开始是单乐章的,由快-慢-快三个部分组成,后来呢这种序曲就脱离了歌剧院,并拓展为了是三个分开的独立的乐章,后来小步舞曲也被插入了交响曲中,到18世纪中期,交响曲就成为一种主要的器乐体裁,并采用了四乐章模式。
而海顿的呢?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以往交响曲发展的基础上,将这种四乐章的模式确定了下来,树立了典范。
encountertime
海顿的曲风,没有像贝多芬,莫扎特那样具有强烈外露的情感表达。或许这样的曲风和他本人以及经历有关,他既非天才类的音乐家,一生又没有遇到重大挫折,算是比较顺遂。
香土_yl
听出了“海顿爸爸”的智慧,幽默和温暖
小墨舞蝶
想到乐手们逐个离席的情景,再次为海顿的机智聪明和幽默风趣赞叹
猫喵星
连告别都要欢快轻盈,这才是海顿吧…
h五行缺德
之前一直以为海顿的作品没有特色,但是今天听完节目以后收获很大。
好,感谢这几位朋友的留言,我们集中来说一下海顿。
确实,在西方音乐史上,海顿的位置不及莫扎特与贝多芬。我们查阅资料就会发现,海顿的记载相比于莫扎特和贝多芬来说要少很多,而且对大众来说,海顿也会更加陌生一些。但其实,海顿是挺有风格的,学习古典音乐是绝不能忽视海顿的。
一方面是他确立了古典主义的范式,另一方面他是一个处于“前现代”与“现代”之间的人物,他对音乐时代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过度作用。
怎么理解呢?
海顿的创作心态是“前现代”的,所谓前现代的心态,就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心态,比如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前的巴洛克时期,音乐是供宫廷娱乐的,音乐更多是应景音乐,起到一个烘托气氛的效果就好,所以这个时期音乐本身不需要有太多个人的元素,个人的情感等等。那么海顿的创作心态就是这样,他以一种“非个人化”的状态去谱曲。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海顿自己的曲风里逐渐有了越来越明显的“个人风格”,而“个人元素”恰恰是“现代”时期的特征。比如他中后期的作品里,有了一些个人的情绪在里面,当然他的情绪不如贝多芬那样浓烈,但至少,海顿也开始抒发了一些情绪。那么在海顿这里,“非个人”与“个人风格”之间,就逐渐有了一些张力,音乐的走向也开始慢慢发生着变化。到了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这里,就更加明显了。
所以我认为,理解海顿,把握住这个微妙的变化,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过度,能更加深刻理解他作品中传递的那种幽默机智以及自然的艺术性。
好了,本章答疑的上半场就到这里。下半场,我们去看看关于莫扎特与贝多芬,大家又有着怎样的心得感悟。
感谢收听,下期见。
喜欢老师节目做的详细一点,每集都反复聆听,对照讲解去听附曲真的好理解多了。辛苦☕
喜欢老师的节目,每集都认真聆听,甚至复习,感谢主播!
每天在书杰的声音里淘醉,内容更不用说了,太专业、太太太…贻心了!完美诠释着每一次的主题,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内。好难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书杰,你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