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乙”的年轻人,如何做人生的甲方? | 睡前聊一会儿

越来越“乙”的年轻人,如何做人生的甲方? | 睡前聊一会儿

00:00
05:44
你知道什么是“乙”、什么是“乙里乙气”吗?最近,有网友说,工作久了,尤其是长时间在乙方公司工作,讲起话来都有很强的“乙方感”,说话做事变得“乙里乙气”。此言一出,引发众多年轻人的共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乙”这件事。

“乙”,源自于订立合同时的甲方乙方。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乙方一般是指负责实现目标的一方,在法律层面上,甲乙两方原本具有对等的权利义务。但实际契约履行中,相较于乙方来说,甲方因牢牢掌握出资、验收等环节,往往占据更多主动权、更大主导地位。在这样一种不完全对等的工作关系中,产生了“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的相处模式。

一直以来,关于“甲方”的吐槽未曾断绝。从“五彩斑斓的黑”到“logo放大的同时能不能缩小一点”,从“还是得麻烦你再改改”到“还是第一版有感觉”,这些甲方的奇葩发言让人忍俊不禁,而这样不断引发共鸣的故事也在提示着我们重新思考乙方的真实处境。

不妨总结一下网友所说“乙”的画像:工作信息从不漏看,有了新消息立马回复;聊天记录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好的”或“收到”;日常生活中,最爱挂在嘴边的是“打扰了”“辛苦您了”“拜托了”……甚至还有人总结了“乙”的精髓:表面功夫要周全、放弃无谓的情绪、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抛开感情色彩不说,上述的这些特征均是有礼貌、好配合、善尽责的优点。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步入职场不久,难免需要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需要满足“甲方”的需求。某种意义上说,“乙”是初入职场获得成长的必修课。另一方面,职场中很多人并不具有“议价权”,有时候与其讨价还价、最终还得按要求办,还不如服从安排、尽快完成任务。所以,“乙”也是一种不得已的趋利避害。只不过,举止的和善不等于人格的卑微。“百乙百顺”成立的前提应该是有选择的自愿,而非被动的“驯化”。如果“乙”抹杀了个人的所有情绪、意见甚至性格,这和“工具人”又有何区别呢?

值得注意的是,“乙里乙气”的语境早已超出了订立契约的双方。不仅是对甲方,对待领导、同事甚至朋友、亲人,也客客气气、距离感满满;不仅是工作,不少年轻人在生活里也越发客气甚至卑微。追根溯源,无休止的加班、过不全的周末、下班后仍在处理工作信息……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被打乱,工作中的气质就有可能侵入生活。当“乙”的场景不断扩大,“甲”的对象日渐模糊,“越来越乙”就成为了一种自我挤压的无奈。

前有“搬砖”“打工人”“社畜”,现有“乙化”,这些词汇创造、流行的过程,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也是在琢磨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嘲是真,而在自嘲背后的疲惫和困惑也是真。从“蚁族”到“乙人”,当代年轻人害怕的不仅是物质拮据带来的压力,更害怕的是失去了对自我的掌控和处事的原则;但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也不愿放弃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这样的跷跷板上,寻找平衡点并不容易。

不过,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甲方,也没有绝对的乙方。在工作中,无论甲方乙方,都要按照契约精神,各自做好份内之事,保持专业性,不要越俎代庖、指手画脚,这是良好合作的基础要求。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毕竟角色并非固定,不管此时此刻是甲方或乙方,不妨尝试理解你的“对方”,因为放到更长远的视角来看,这不仅是成全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生活远远不止于工作。哪怕工作的延长线无限延伸,但从内心来看仍要保持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感。我们可以吸取乙方的良好态度和处事哲学,但不必把乙方心态代入全部生活。工作可以做乙方,但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当好甲方,不是为了颐指气使,而是掌握命运主动权,主宰自己的选择并为其负责,勇于接受各种各样新鲜的挑战。


这正是:
甲非假,有理有据守章法。
乙不抑,能屈能伸养静气。
(文 | 周珊珊 主播|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