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圣人孔子:上下五千年最牛老师

30.1圣人************

00:00
20:06


【第30.1集】上下五千年最牛老师

圣人孔子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今天,凯叔要给你介绍一个人,他年轻的时候做过仓库管理员,做过饲养牛马的小吏,后来居然转行做了老师。


他一旦做了老师之后,桃李满天下,甚至几千年来,好学者的思想都会受到他的影响。可以说,他从一个普通的仓库管理员升级为人们思想宝库的管理员。这个人是谁呀?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清晨,一处简陋杂乱的庭院里,传出了稚嫩的童声。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亡父。愿我长大后当一名好官,能令人民安乐、国家富饶。”

只见一个孩童正跪在长桌前,将双手高举过头,眼睛虔诚地望着天空,有模有样地跪地磕头许愿。


过路人看见,都不明白:“哎!孩子!你这玩什么呢?”

“我在祭祀我父亲。”

小孩指着桌子上摆着的石头,说道:“这些都是祭品,这个是酒,那个是吃的。”说完,他又开始恭敬地礼拜。

过路人见这孩子如此认真地祭祀,不禁觉得好笑:“游戏而已,何必这么认真呢?”

“礼仪之事,不可马虎!”


这个孩子叫孔丘,这就是今天凯叔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据传,这孔丘生下来,就有异相,按古书上的描述,他长的是这个样子,你想象一下:他长着牛唇、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如反宇。

什么是反宇啊?反宇就是反过来的屋顶。你看,一般我们看到的屋顶是中间高,两边低。那反过来的屋顶就是中间低,两边高。这就是孔子脑门的样子。


孔丘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

话说,孔丘两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就去世了,父亲死后,孔丘和他的母亲便失去了家族的庇护,居然被赶出家门。孔丘甚至连父亲埋在哪儿都不知道,他们就在曲阜(qū fù阙(què)里住下了,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


家道中落,又没有资格承袭官爵,孔丘从小就干着很多贵族子弟不屑干的杂活,像什么扫地、砍柴、推车、洗衣、挑担,什么活他都干过。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孔丘从小就比别人坚强,更是拥有不管遇到多大的苦难和挫折,他都可以保持着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

尽管这样,当孔丘面对母亲的去世的时候,却坚强不起来了。他忍不住留下泪水,失声痛哭。正当他抱着母亲的墓碑抽泣时,忽然,远处传来了鞭炮声。


这是谁家在办喜事?

孔丘循声上前眺望,原来是鲁国的头号大贵族季氏正在大宴宾客。

看着门庭若市的季府,孔丘想起了早已去世的父亲。他的父亲叔梁纥生前也是一名贵族,当然,级别并不是很高。

“诶!这季氏大宴宾客,那宴请的贵族里,一定有父亲的故人和族人,如果能从族人那里打听到父亲埋葬的地方,我不就可以把母亲和父亲合葬在一起了吗?”


想到这里,孔丘不顾身上还穿着的孝衣,就向季府跑去。

可就在孔丘刚走到季府门口的时候,却被季府的家臣阳虎拦住了。

“我们大人今天大宴宾客,士级以下人等不得入内!”

“可是,我身上也有贵族的血脉啊!我父亲是士级的!”

阳虎上下扫视着孔丘,身披麻衣,腰上还系着孝带。

  “那你父亲呢?现在身在何处?”

“他已经去世多年了……”

“哈哈哈……小孩儿,去去去,回家守孝去,别在这儿添乱。”

就这样,孔丘门都没进去,就被轰走了。


此时的孔丘感到了无比的屈辱,这件事,让他看到贵族与平民是如此的悬殊,也让他逐渐意识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是多不容易。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要努力学习做人的本领,学习生活的本领!

这一年,孔丘十五岁。

又过了两年,因为一个人,孔丘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这个人就是孔丘的“伯乐”——孟僖(xī)子

要说这孟僖子,可是鲁国的第二号大贵族,他经常和季氏唱反调。早就听说季府的家臣宴请宾客的时候,把一个披麻戴孝的孩子拦在门外,对此特别留意。


他派人一打听,呦!这孩子不一般,他竟然是贤公的后代!

贤公是怎么回事啊?孔丘的祖先本来应该继承宋国的君位,但是,他的祖先把江山让给了亲弟弟。如果不是因为宋国的宫廷内乱,他们家应该代代都是君王的辅臣。

孟僖子本来打算派人去找这个孩子,却突然得到鲁国国君鲁昭公传来的号令——出国访问。


孟僖子到了楚国,发现像楚国这样的蛮荒之地,居然礼仪周全,甚至大大超过了号称礼仪之邦的鲁国。于是,孟僖子感到自责,深以为耻。

于是,他回到鲁国之后发奋学习周礼。可是他岁数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想复礼救国,但是力不从心呐!

这个时候,孟僖子突然想到了孔丘:“那个小孩年纪轻轻便注重礼节,更何况是贤公后人。如果让我的两个儿子拜他为师,这复礼救国还是有希望的!”


于是,临终前,孟僖子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yì)子南宫敬叔:“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yú)?吾即没,若必师之。”

什么意思呀?

他是说:“我听闻孔丘是贤公的后代,贤公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少而好礼,不就是才德显达之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以孔丘为师啊!”

孟僖子说完这话,便撒手仙逝。


孟僖子死后,孟懿(yì)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便去向孔丘学礼。

这一年,孔丘十七岁,这是他人生当中第一次当老师。

一转眼,又过了三年,孔丘二十岁了,此时他已有了家室和儿子。为了谋生,孔丘不得不挑起更重的担子,开始找工作了。

然而造化弄人,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居然就是帮着季氏看管仓库。

尽管这样,为了生计,孔丘不得不忘记当年的屈辱。本来就不在乎职位鄙贱的他,在工作上更是认真仔细、尽心尽力。


管理仓库,看似容易,做好却难上加难。要知道孔丘的前任就是因为管理混乱和有贪污嫌疑而被季孙氏辞退的。

在担任仓库管理员的日子里,孔丘料量(liàng)升斗、会计出纳,全都做得清楚明白。

这件事传到了季氏的耳朵里,季氏想不到年轻的孔丘竟有这样处理事情的能力,于是委派他第二份工作,叫做乘田。

乘田也许比仓库管理员更不好干,因为这是一份负责饲养放牧牲口的小吏工作。


还好,孔丘年纪轻轻,却身材高大。这个时候的孔丘身高有九尺,以现在来看,至少是一米九以上。他身大力不亏,再加上肯动脑筋,晨夕饲养,赶出牵进,清扫洗刷,很快就把乘田这份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不过,此时的孔丘,并不甘心只做饲马喂牛的小官,他始终认为,只有做学问才是最大的正事。所以他边工作,边授徒,到了大概二十七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开办了第一所私人学校,向来自于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传授“六艺”。


什么是六艺?古时候的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就是礼节、礼仪,相当于现在的德育课;乐,是乐器,当然是古时候的乐器,这就是音乐课;射,是射箭,就是训练保家卫国的本领;御,就是驾驶马车;书,就是认读、写作的能力;数,是算术、数学。

也就是说,孔丘的私人学校,他开办的六门课程是:德育、音乐、射击、驾驶、语文、算术。

这是第一所私人学校,来学的人,不分门第高低,不管是贵族还是贫民都可以入学。


因为孔丘知道,每个人都是有求知欲的,六艺不能仅限于贵族子弟学习。所以他的学校一开,颇受欢迎,他的弟子也就越来越多。

这些弟子里,有年长于孔子的、有官大于孔子的、有善于经商的、有善于打仗的、有善于外交的、当然也有原来做强盗小偷的,五花八门。而孔子上课也是因人而异,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答案自然也不同,这叫因地制宜。


这一年,孔丘三十岁了,已经被众弟子尊称为孔夫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这段话出自《论语·为政》,可见孔子也是在不断学习总结当中调整自己的思想。

他回首望去,似乎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而直到七十岁,他才完整地形成了自己的儒家思想。

那孔子为什么要去当官呢?


推行仁义,如果只是开办学校,那是很难成功的,仁义必定是上仁下义。如果国君对百姓没有仁爱之心,百姓必然民不聊生,最后官逼民反,社会动荡,那百姓和百姓之间恐怕也就不存仁义了。孔子正是思考到了这个道理,这才周游列国,拜见了七十二君,目的就是想从上层推行自己的仁政理想。

然而也许是因为时局不对,也许是因为当时孔子的思想太过超前,不合各国施行霸道、王道的主张,孔子一直没有说服任何一个国君,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宣传着仁礼之政。


“没有工作不要紧,职务不高也不要紧,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才有了孔子废除人殉(xùn),才有了孔子以君子面见南子,才有了孔子割不正不食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孔子逝世之后,他的智慧,就被他的弟子及再传的弟子收录进了《论语》这部书中,流传后世。一部《论语》,不知蕴含了中国古人的多少智慧。


北宋的著名丞相赵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知天下”。如果你真的熟读并且理解掌握了《论语》当中的一半智慧,你就可以治理天下了。

当然啦,有那么一点点夸张,但足以看到《论语》对中国后世的影响。就连凯叔在编写《凯叔西游记》的时候,很多场景都是把《论语》里的智慧甚至对话移植到了《凯叔西游记》当中,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那等你大一点的时候,开始读《论语》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凯叔西游记》当中的《论语》的智慧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出身高贵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情认真,重要的是自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并且愿意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它。你看,一个仓库管理员都可以成为万世师表。


好了,今天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我们都可以脱口而出,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问问爸爸妈妈,或者你们一起查一查,《论语》里有哪些特别有名的句子?你能说出哪一句呢?可以在留言里告诉凯叔,也可以在留言里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来切磋,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 孔丘

子姓,孔氏,儒家的创始人,春秋晚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

先世为宋国贵族,曾祖孔防叔避迁鲁。父叔梁纥(hé)为武士。少「贫且贱」,及长,曾任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牲畜的乘田。深好学问,相传曾问礼于于老聃(dān),学琴于师襄。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五十一岁时任中都宰。十年升任大司寇,曾于鲁、夹谷之会为定公相。十二年,因政治主张与执政的「三桓」不合,遂离开鲁国,自此周游卫、陈、曹、、蔡等国,终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六十八岁,回到鲁国。四十岁前后即聚徒讲学,相传弟子三千,著名者达七十人。

曾整理研究《诗》《书》《周易》等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宣扬「仁」的学说,「仁」包括忠、孝、宽、惠等内容,认为「仁」即「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妥协和亲善。贯彻「仁」时,要以「礼」为依据,故说「克己复礼为仁」。对鬼神采取既不否定也不重视,「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在政治和经济上,要求当政者实行教化和宽惠政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同时要求人民对上也要顺从和易使,反对犯上作乱,提出君、臣、父、子各守名分的主张。

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

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途径;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但鄙视「学稼(jià)」、「学圃(pǔ)」,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认为有「生而知之」的人。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其本人也被尊为圣人,对后世影响极大。

2. 叔梁纥(hé)

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子”(公元前622年—公元前549年)。

生于春秋时期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为逃避宋国战乱,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71岁时生孔子。是周代诸侯国——宋国君主的后代。

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zōu)邑大夫。

与鲁国名将狄虒(sī)弥、孟氏家臣秦堇(jǐn)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3.阳虎

姬姓,阳氏,名虎,又名货。春秋后期鲁国人,季孙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

他以季孙家臣之身,毫无雄厚家底与政治背景,却能够跻身鲁国卿大夫行列,从而指挥三桓,执政鲁国,开鲁国“家臣执国政”的先河 。

曾辅佐晋国赵简子,使赵简子最终成为晋国最强大的世卿

他是不折不扣的治国之奇才、丧国之诡才、春秋历史上的大反派。

4.孟僖(xī)子

姬姓,孟氏,名貜,谥僖(?—前524年)。

春秋后期鲁国司空,三桓之一,孟孝伯之子。

随同鲁昭公出访楚国,途径郑国,到达楚国皆不能以礼处理外交事务,孟僖子深以为耻,遂发奋学习周礼。

前524年,孟僖子将死,嘱咐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侍孔子。

5.鲁昭公

姬姓,名裯,一名稠、袑(前560年—前510年),鲁襄公之子,母齐归,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四位国君,前542年―前510年在位。

公元前542年,鲁昭公即位。

公元前517年,鲁国因斗鸡而发生内乱,鲁昭公先后逃亡到齐国、晋国。

公元前510年,鲁昭公在晋国的乾侯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6.孟懿(yì)子

姓仲孙,名何忌,懿是死后的谥号,鲁国大夫,与叔孙氏、季孙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

他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向孔子学礼

孟懿子曾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不违背[周礼]。”即父母在世时按[周礼]侍奉他们,死后,按[周礼]为他们办丧事,按[周礼]祭祀他们。

7.南宫敬叔

姬姓,鲁国南宫氏,名阅或说,一名绦(tāo),谥敬,是孟僖子的儿子,孟懿子的弟弟。

孔子曾经带南宫敬叔到周朝王城洛邑向老聃(dān)问礼: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名词解释

1.曲阜(qū fù

曲阜,位于山东省,行政区划属济宁。古为鲁国国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如今的曲阜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南临邹城,北望泰山,享有“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之称。

曲阜还坐落着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

2.阙(què)里

(1)孔子故里。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因有两石阙,故名。

(2)借指曲阜孔庙。

(3)借指儒学。

3.季氏/季孙氏

即春秋时鲁国季孙氏。

季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季姓的来源有七个说法:一说是季姓来自春秋时期公族季札的后代;一说是季姓来自春秋时期季友的后代;一说是季姓来自上古季连的后代;一说是季姓来自生序兄弟排行;一说是季姓来自唐朝时期赵渠改姓;一说是季姓来自蒙古族汉化改姓;一说是季姓来自中国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4.《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首轮红外扫描后,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疑似失传约1800年的《齐论语》。

春秋时期鲁国地域版图

春秋时期鲁国政权世袭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慧心_7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肥宅就是我_________ 回复 @本瑞186:

  • 刘漫丽

    【第30.1集】上下五千年最牛老师 圣人孔子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今天,凯叔要给你介绍一个人,他年轻的时候做过仓库管理员,做过饲养牛马的小吏,后来居然转行做了老师。 他一旦做了老师之后,桃李满天下,甚至几千年来,好学者的思想都会受到他的影响。可以说,他从一个普通的仓库管理员升级为人们思想宝库的管理员。这个人是谁呀?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清晨,一处简陋杂乱的庭院里,传出了稚嫩的童声。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亡父。愿我长大后当一名好官,能令人民安乐、国家富饶。” 只见一个孩童正跪在长桌前...

    dyao1030 回复 @暖暖NancyWang: 不要笑别人

  • 璐露璐露

    凯叔讲的真不错

    雷雷赵 回复 @Lily学员70Judy: 同意和

  • 一点素心_fa

    温故而知新

    蜀相诸葛孔明 回复 @一点素心_fa: 可以为师矣

  • 璐宛

    我们读完《论语》七遍了。☺

    伊然在努力 回复 @璐宛: 牛🐂

  • 刘漫丽

    我的世界him大王 回复 @刘漫丽: 🏯🏯🏯🏯🏯

  • 偶然_wx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听友230657710 回复 @偶然_wx: 义二凡身一必士毋爻为龙一戊几乄

  • 听友7300988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好好听

    1506189iofx 回复 @听友73009887: ea2

  • 一罐儿李子酱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听友230657710 回复 @一罐儿李子酱: 繕孑一边𠂆乸∵耍赖皮不欠你身个㐅

  • Klhdzyj

    请问怎么去听到《凯叔365夜》?

    高杨朵儿 回复 @Klhdzyj: 花钱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