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在万众瞩目的那一刻… | 王娟

【红色精神】在万众瞩目的那一刻… | 王娟

00:00
07:20

在万众瞩目的那一刻…… 


       用声音传递航天温度,用朗读传播航天梦想。让我们一起在声波里感受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在故事中奏响航天强国建设的时代强音!

       大家好!今天,我为你朗读的故事是《在万众瞩目的那一刻》。这篇文章讲的是10年前,承担着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时发生在酒泉和北京两地的现场故事。

        20119月29日傍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微风一点点停了下来。塔架被蓝丝绒一样的夜空包裹着,分外静谧安详。再过1个小时,塔架里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将从大漠深处喷薄而起,奔向茫茫太空,在宇宙空间中寻找中国航天的又一个新坐标。

        那时,从这片沃土上,中国航天已经成功发射了7艘神舟飞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此刻,中国航天人再次从这里出征,向攻克载人航天三大技术之一的交会对接技术目标挺进。太空中将迎来一位新客——“天宫一号”,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指针一点点划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控大厅分外安静。大屏幕上显示:温度15度,风速3.5米每秒。

        难得的理想天气!此刻,除了几声交错的口令声外,听不到一丝声响。此刻,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着让人期盼的点火时刻的到来,而这一刻显得格外漫长。

        “30分钟准备!”零号指挥员的口令再次让大家的神经紧绷了起来。大屏幕上,宛如巨人的塔架徐徐张开,洁白的箭体慢慢地显露出来。大厅安静了,坐在指挥台上的专家们也停止了小声交谈,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火箭的一举一动。

        随着指挥员气势如虹的口令,长征二号F火箭腾空而起,刺破长空,轰隆的声响从耳畔传来,那是航天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奏出的最动听的音乐。

        大约10分钟后,器箭成功分离,“天宫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大屏幕上显示的发射“实际值”和“理论值”惊人的一致。长久而热烈的掌声在大厅里响起来,疲惫又兴奋的科研人员互相拥抱握手,互致祝贺,有的人悄悄湿润了眼眶

        夜已深,短暂热闹后的发射场又恢复了安静。再过20多个小时,共和国母亲将迎来第62个生日。航天人用这一举世瞩目的成绩向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独特的厚礼。

镜头转到北京。

作为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585秒后接过飞行控制的指挥棒,并在其在轨两年间,担负起飞行控制、指挥决策、信息交换和长期管理的重任。

        17点15分,“天宫一号”进入发射前4小时准备。此时,所有飞控工作人员已经各就各位。在指挥大厅旁边的工作机房里,交会对接任务联合飞控试验队正在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

        “紧张吗?”“不紧张。”一位试验队员笑着回答,自3个月前入驻飞控中心以来,他们已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实战演练。为了确保此次任务万无一失,飞控试验队还针对“天宫一号”制定了260项故障处理预案。

        20点45分,12层发射塔架缓缓打开,长征二号FT1火箭终于露出“真容”。

        时间越来越逼近发射窗口了,指控大厅里也变得越来越安静。“各号注意,我是零号,5分钟准备。”当5分钟准备的报告声传来时,新闻中心的记者们也从键盘的敲击声中停下来,抬头屏息凝视着眼前的大屏幕。

        21点15分,“天宫一号”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

        “5、4、3、2、1,点火!”口令声落下,长二FT1火箭拖着长长的焰拔地而起,直刺苍穹。记者们率先激动地鼓起掌来。指挥大厅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报告声:“飞行正常!”“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21点28分,随着“帆板展开正常”的报告声传来,指挥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0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

短暂地兴奋后,大家很快回归到工作状态—发射入轨,只是交会对接任务的第一步。对于飞控试验队员们来说,这场大战才刚刚开始。

        今夜注定无眠……

故事来源:黄希、王娟

声音设计:曹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