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习动机辅导

第二章学习动机辅导

00:00
17:00
第二章学习动机辅导
学习动机的含义
动机: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己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
内驱力是推动有机体的能量,包括生理内驱力和社会内驱力
诱因是指吸引有机体的行为目标,即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物。
学习动机分类
一)按社会意义来划分,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
二)按起作用时间长知划分,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三)按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导性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
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
2.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
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地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2.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形成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1.认知的内驱力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附属的内驱力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
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
2.直接的近景动机向间接的远景性动机的转变
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
4.认识兴趣不断发展
第二节国外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可分联结派,认知派,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三大类
一.联结派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行为是由驱力所激起的,而驱力则因生理上需求而产生,个体表现出某一行为后予以需求上的满足,就会强化并保留该行为。强调的是外部动机
联结派学习理论一个著名论断:即一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化的函数。
所谓强化就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
能起强化作用的所有刺激物都是强化物
动机强化论基本观点:是过去受到过强化的行为比未受到强化的或受到过惩罚的行为更可能重复发生。
动机的强化论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刺激和外外部强化的作用,
联结派的动机理论对学习动机的辅导有启示意义:
1.当学生表现出良好学习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给以强化;
2.教师提供的强化物尽可能是学生最想急于获得的。
3.要提供给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家长或学习优秀的学生等
二.认知派的基本观点是学习动机是介于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一个中介过程。强调的是内在动机。
1.认知失调论,费斯廷格,当各种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个人去改变有关的态度或观念,从而改变行为,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协调。
他认为各种认知因素存在三种情况:
1)相互一致和协调2)相互冲突和不协调3)无关的
消除失调,烦复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主要途径:
1)改变或否定某一个认知因素
2)对两个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强度
3)在不改变原来认知因素条件下,增加一个或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因素。
认知失调论从认知的角度,探索了人类行为可能的动因,强调主体行为的变化与主体自身的价值观和主体占有的信息量有关,突出主体自我意识的作用,颇有新意,对教育实际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2.自我效能论(1977班杜拉)
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个体自我效能形成四个来源:
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个体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2)替代性经验。3)言语戏说 4)情绪唤醒
自我效能形成后对人的行为将产生极为深刻影响,主要表现: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在困难而前的态度
3)自我效能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己习得行为的表现
4)自我效能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班杜拉认为强化有三种:1外部直接强化2替代性强化3自我强化

3.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具有以下特征:
1)对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
2)对达到的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
3)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
4)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
阿特金森的理论中,追求成功的倾向(Tendency of success)T,是成就需要M,获得成能的可能性P和成功的诱因值I三者乘积的函数,公式表示为:T=M*P*I
M表示长期的,稳定的追求成功的需要
P表示认知的目标期望,对导向目标手段的预料,或影响学习者实现任务和获得成功信心的任何信息,刺激。
I是成功的诱因价值
他认为I和P是一种相反关系,即I=1-P,成功的可能性降低,诱因值就增大。
三.人本主义基本观点是实现自身的内在潜能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原始动力。强调人的自由,选择,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类的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如水,食物,休息,性等需要,它驱动人的求食,睡眠,配偶等行为。
2安全需要,希望受到保护于危险从而获得安全的需要,驱动人寻求帮助,避免疾病,恐惧,焦虑等行为
3归属和爱的需要,它驱动人寻求他人和社会的接纳,爱护,关注,鼓励等行为
4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自尊驱动如自信,自强,独立,胜任等行为,他尊驱动如注意,接受等行为
5认知需要,驱动人类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解决疑难等行为
6审美需要,驱动人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及自身行为完美等行为
7自我实现的需要。驱动人通过创造和追求自我理想,充分发挥和表现自己潜能的行为。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辅导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辅导者要给学生提供安全,信任,接纳与归属感的教学环境,引导鼓励学生较高层次的需要与学习
2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注意趣味性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了解学生知识水平,避免让学生产生恐惧与挫折感。
3教师不能过分强调同伴间的学业成绩竞争,让学生多进行纵向比较
4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少批评,设法让其获得成功体验,以提高其自尊。
第三节激发学习动机的一般策略
一.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一般原则
1.并行性原则;2递进性原则3手段与目的的共一性原则
二.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是指提供学习材料,条件,实践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2.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学习行为由两种目标定向引起,学习目标和掌握目标;成就目标
学习目标定向学生把学习目标看成是:掌握所学的知识,获得某方面的能力;
成就目标定向学生把学习的目标看成:为了获得对其能力的积极的评价或避免否定的评价。
成就目标定向学生容易丧失信心,而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财会不断尝试,他们学习动机和成绩实际上增加了。
目标定向研究最重要含义是教师让学生懂得学业的目标是掌握知识,而不是获得分数。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5.利用原来的内部学习动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