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主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法者,治之端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社会运行的坚固基石。在宪法日以及宪法宣传周感知宪法精神,体会法治要义,不论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是守护个人权利,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今年宪法宣传周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法治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法治的宏大叙事架构了法治中国的基础,而于每个普通公民而言,法治的细节更关乎切身的正义。让宪法精神与全面依法治国清晰落到每一个具体公民头上,法治中国的阳光才能普照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观念在各领域、行业、阶层明显增强。可也要看到,在一些时候,一些地方,依法治国依然有不被遵守之处,法治信仰依然没有被充分建立。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手,不收敛”,肆意违法乱纪;一些部门、机构不依法依规行事,突破法治边界;有公民不信法、不惧法,挑衅公序良俗……这些都是法治意识淡漠、缺乏宪法精神的体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予以矫正。
宪法日不仅是个具有仪式感的日子,其更传达着一种丰富的法律内涵,努力向社会释放这样一种价值:依法治国,宪法精神值得一再重申,尊法守法需要贯彻于日常。
也因此,在宪法日以及宪法宣传周,一些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活动在各地活泼泼展开。模拟法庭、街头宣讲、普法节目、宪法进校园……这些,无一不在讲述着,宪法只有充分下沉,抵达每一个普通个体,宪法精神才能被记取,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厚植于国民。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精髓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严重破坏宪法权威与法律精神的违法犯罪分子被严惩,一批冤假错案被纠正,司法阳光照亮曾经承受冤屈之人;与此同时,独立办案、独立审查、独立审判不断得到强化。这些,也都说明依法治国绝不是说说。
法治中国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任重道远,但行则将至。宪法日,也是每个公民对镜自照的契机。此前有调查显示,在1197名受访者中,完整读过宪法的仅15.7%,完全没有读过宪法的有33.2%,而读过但未读完的占到51.1%。这说明,宪法仍没有得到充分“下沉”,普法依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每个公民,不妨借着宪法日这个节点,主动学法、习法、普法,升华对宪法的理解,提升对法律的信仰。
“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卢梭的这句话被人们反复引用,这万世不易的真理也永不过时。唯有贯彻于具体实践与日常中,宪法才能走向大地,走进每一个公民心中,慢慢成为一种“风尚”,成为“不可动摇的拱心石”。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将形同虚设。在宪法日宣传宪法有其特殊意义,但宣传宪法不能止于宪法日。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让法治的公平正义在每一个个案中得到回响,有待于每一个公民积极作为,躬身入局,久久为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