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乡村教师代课18年,什么挡住了他的“转公”之路 | 快评

残疾乡村教师代课18年,什么挡住了他的“转公”之路 | 快评

00:00
03:30

近日,云南乡村教师江声发用10厘米残肢绑着粉笔写板书、用衣服当黑板擦的视频,冲上了微博热搜榜,不少网友都惊叹于板书字体的工整,却不知道这背后是一名残疾人18年来日复一日苦练的成果。

据澎湃新闻报道,自2003年开始从教起,18年以来,江声发始终是一名代课教师,从一开始的每月代课费165元到现在的1500元,他的收入始终微薄。这几年来他也想过转公,但“逢进必考”的政策有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他早已错过了。

“他是真正的人民教师!”江声发的事迹令人感动,但他却只有代课教师身份,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资,更令人唏嘘不已。那么,是什么挡住他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呢?

其实,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教育部有明确要求,禁止再聘用新的代课教师,对于已有的代课教师,则进行转公、转岗与清退(给予补偿)。其中,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

然而,在具体推进时,存在诸多阻力。首先,一些代课教师,只有初中、高中学历,没有教师资格证,而转公首先要考出教师资格证;其次,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代课教师,还需要参加“代转公”考试,择优录用,如果地方没有编制,或者编制很少,代课教师就是有教师资格证,也很难转公,此外,还有地方提出明确的年龄限制。

根据新闻报道,乡村教师江声发是高中学历,他若想顺利转正,需要考出教师资格证,然后再参加“代转公”考试。即便考试全部顺利,还需当地有足够编制且没有年龄限制。这对江老师都是不小的门槛。

此外,调查显示,不少地区的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只有正式教师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江老师的月收入就属于这种情况。

代课教师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教师为保障我国乡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做到“同工同酬”,“有编必补”,也需要有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代课教师转公,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再片面强调学历、年龄、身体条件等硬指标,而需要注重其实际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贡献。

江老师已经从教18年,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其教学能力已经经过18年的考验,难道还不适合担任正式教师吗?他拒绝了培训机构高薪聘请,热爱着乡村教师岗位,不能转公对他或许不公平。

当然,江老师没有入编,是否有其他隐情,当地在解决类似问题上存在哪些困难,还有待深入报道。

当然,并不是说江老师因被媒体报道就要特事特办,我们是呼吁,要建立让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入编的机制。比如,对于长期担任代课教师者,在考核完全合格的情况下,只要当地有编制,就应优先解决入编,至少也应该同工同酬,或明确退休后享受与公办教师一样的退休待遇。

这是尊重历史,也是真正意义的尊师重教,毕竟,不能忽视代课老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