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作文实例解析《置身何处与前往何方》

第六课:作文实例解析《置身何处与前往何方》

00:00
11:10

有人说:生活中,不要在乎我们置身何处,而要思考前往何方。


这道题目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从文体类型上来讲,这道题目属于论辩型议论文。



提取+辨析关键词


这道题目中蕴含了“置身何处”与“前往何方”这两种人生选择之间的道德困境。


置身何处的问题 :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


前往何方的问题:

我们向何处去?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的代表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


置身何处面向的是现在和过去,前往何方则是面向着一个人的未来。


价值判断



个体身份的同一性

学理分析:个人身份依赖记忆吗?

——《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问题》


1:置身何处更为重要

◆约翰•洛克派:你记得你在小孩子的时候所做的事情和所看到的事物,因此你与原来的那个小孩是同一个人,无论从那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个体身份的同一性取决于你的过去,你的记忆


2:前往何处更为重要

◆让-保罗•萨特派:你必须选择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身份取决于你的选择和价值观而不是你的记忆。



正面分析


◆个人同一性,即一个理性存在物的同一性,就仅在于意识。而且这个意识在回忆过去的行动或思想时,它追忆到多大程度,个人同一性就达到多大程度。现在的自我就是以前的自我,亦就是现在反省自我的这个自我。

——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


◆人首先是一种把自己推向将来的存在物,并且觉识到自己把自己想象成未来的存在。人确实是一种有自觉生命的设计,而不是青苔,兰花,或是花椰菜。在这个自我设计之先,无物存在。即使在睿智的上天也没有。人只有在他计划成为什么时才能获得存在。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辩证分析



价值观比记忆更为根本

判断结论:前往何处高于置身何处。

——《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问题》


•理由1:我的记忆是固定的,而我想要的、渴望的东西却在未来。未来充满了可能性。我不能改变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但是我感到作为一个人,我能成长、改变。


•理由2: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价值观: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与别人来往,对自己有什么感觉。



措施分析



确定自己前往何方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



认识置身何处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枚举论证


◆高更在中年以后前往大溪地学习绘画,后来获得了很高成就,成为后印象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实当初他做决定的时候,很多画家也跟他在一起,但是他们都没有像高更一样迈出第一步,前往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去练习绘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