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_MP3

6-10_MP3

00:00
13:55

6、简述货币制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融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又包括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指以一定量的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按照兑换白银的形式、银本位制可分为银币本位,银块本位和银汇兑本位.然而,实际上只有银币本位被一些国家所采用,所以银本位制实际上只有银币本位一种。

特点是:银币是本位货币,可以自由铸造与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其他货币




则为有限法偿,但它们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白银为币材,铸造两种本位货币同时流通使用的货币制度,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式。

(1) 、平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是指金银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国家对经营的兑换比例不加固定,而由市场自发形成。

特点是:金币和银币都是一国的本位货币,二者均具有无限法偿力,都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币与银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决定。

(2) 、双本位制

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价流通的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

特点是:金币和银币都是一国的本位货币,二者都具有无限法偿力,均可自由铸造和熔化,金币与银币之间的交换比率以法律形式予以规定。

(3) 、跛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是指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与银币的比价固定的货币制度。

特点是:币和银币都是一国的本位货币,二者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得自由铸造,银币的铸造权完全归政府,金币与银币之间的交换比率以法律形式予以规定。

(三)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形式。

(1)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熔化,可以自由流通,流通中的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和输出。

(2) 、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而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一种金本位货币制度。

特点是: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但纸币和银行券规定有含金量,居民可在本位币的含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中央银行。

(3)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是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而以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一种金本位制度。

特点是:金汇兑本位制规定纸币不能兑换黄金,但可兑换外汇,本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通过买卖外汇维持固定比率。纸币的发行以存入本国或外国中央银行的黄金及外汇作为发行准备。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纸币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有无限法偿力。

特点是: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由中央银行发行,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最后支付手段,不能兑换黄金,纸币通过银币信贷渠道投入流通,通过存款货币进行转账结算,非现金流通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

7、简述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影响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可以自由流动,会从低利润率的行业流向高利润率的行业。企业之间的这种竞争,最终使各行业的利润率趋于均衡,形成平均利润率。企业不可能把得到的利润全部付给债权人,因此企业借款利率不会高出其平均利润率。通常情况下,利率也不会低于零。所以,从理论上讲,利率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波动。

(二)借贷资本的供求

借贷资本的供求是影响利率变动的重要因素。如上所述,从理论上看,利率的取值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但在利率水平的具体确定上,借贷资本的供求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一般来说,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反之,当供过于求时,利率下降。

(三)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对利率变动有直接影响。物价上涨,货币就会贬值。如果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就意味着客户存款的购买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如果贷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则意味着银行贷款的实际收益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所以,为保持实际利率水平不变,名义利率是跟踪物价的(如费雪效应所示)。利率与物价的变动具有同向运动趋势,物价上涨时,利率上升;物价下跌时,利率下降。

(四)中央银行的贴现率

中央银行的贴现率通常是各国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它的变动会对利率水平产生决定性影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相应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借贷资金成本,市场利率会因此而提高;反之,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就会降低市场利率。

(五)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对利率变动具有重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运行周期,主要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它对利率波动有很大影响。在危机阶段,往往出现“现金为王”的现象,大家一般不愿贷出资金。此时,利率急剧上升,达到最高限度。在萧条阶段,央行为刺激宏观经济,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迅速下降,达到最低程度。在复苏阶段,利率比较平稳。在繁荣阶段,由于实体经济向好,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利率会逐渐上升。

(六)国家经济政策

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起着调控作用。国家在一定时期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决定了资金的需求状况以及对资金流向的要求。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节,从而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七)国际利率水平

在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国际利率的变动也会引起国内利率的变动。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资本将大量涌人,导致国内金融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国内利率下降,直至与国际利率水平持平;反之,如果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水平,则资本将流出,国内资金供不应求,国内利率上升,直至与国际利率水平持平。

备注:所有的影响因素的题目记住因素即可,后面的具体展开熟读,不用全部背诵,考试时言之有理即可。

8、简述利率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论述利率的重要性)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

(一)利率变动的储蓄效应

利率变动的储蓄效应,是指利率变动通过影响储蓄来影响经济运行。利率对储蓄的作用取决于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对比结果。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储蓄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反映人们有较强的通过增加利息收入而增加财富积累的偏好。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储蓄随利率的提高而降低的现象,反映人们在利息收入随利率提高时希望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准的偏好。就全社会而言,利率的提高究竟会增加还是减少储蓄,由全体居民增加和减少储蓄的加总净额来决定。

(二)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一般地,利率与投资成反比关系。因为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的成本。因此,一般来说,降低利率意味着企业投资成本降低,从而会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利率则意味着企业投资成本上升,从而会减少投资,抑制经济增长。

(三)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 、积累功能

一般而言,筹集资金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财政渠道用行政办法筹措资金,二是通过金融市场用经济办法积聚资金。显然,后一条途径更有效且更有潜力可挖,因为它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富余资金日渐增多,筹资渠道不断拓宽,因此利用利率杠杆来积聚资金的作用也日渐明显。

(2) 、调节功能

利率变化能引起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这就是利率的宏观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调节国民经济结构的功能。利率引导资金流向的功能会使信贷资金从效益差的企业流向效益好的企业,从而优化了生产结构。如果某些部门和项目的贷款利率高,其贷款额就会减少;反之,贷款额就会增加。利率引起借贷资金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自由流动,从而调节了社会生产比例和国民经济结构。

其次是调节货币供求的功能。各国中央银行都将稳定货币价值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而稳定币值的前提是货币供求的基本平衡。在各国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规模进行间接调控时,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变量。调节利率成为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作




用和影响的有效途径。

(3) 、抑制通货膨胀的功能

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利率可作为预防和调节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高利率可抑制投资的过度增长,从而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当经济萧条时,通过降低利率,则可防止通货紧缩的发生。利率的这一功能已被西方国家反复使用。

(4) 、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

利率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是指利率变动通过影响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人的影响。

总之,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微观经济运行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备注:记住是3大点6小条即可,具体展开熟读,言之有理即可。

9、简述利率决定理论。

答:主流的利率决定理论有五种: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和IS-LM模型与利率决定理论。

(1)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最终转化形式,利息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利息量的多少只能在利润总额的限度内,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2) 、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储蓄、投资等实际因素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共同决定均衡利率。

(3)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利息是货币现象,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很大程度上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时利率达到均衡。

(4) 、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借贷资金的价格取决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货币供给的增加值,可贷资金的需要=投资+货币需求的增加值,两者相等时便形成了均衡利率。

(5) 、IS-LM模型与利率决定理论:一方面货币市场上的供求情况决定利率,而利率又影响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影响到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进而影响到利率。由此可见,两个市场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能在这种作用和联系中被确定。

(6) 、逻辑联系: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说明的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模式,古典学派说明的是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凯恩斯说明的是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前者与后两者相互交叉,可贷资金理论将古典学派和凯恩斯派主张加以结合,IS-LM模型更进一步说明商品试产与货币市场变化改变均衡利率的情况。

10、简述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的各种债券或贷款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税收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间的关系。债券的违约风险越大,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小,因而债券发行者所应支付的利率就越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动性越高的债券利率越低;债券持有人真正关心的是税后的实际利率,因此,如果债券利率收入的税收待遇视债



券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必然要反映到税前利率上来,税率越高的债券,其税前利率也应该越高。

(1) 、违约风险:由违约因素导致的偿还风险被称为违约风险(信用风险)。国债无违约风险,故国债又被称为无风险债券。

(2) 、流动风险:流动性越强,金融资产转换为现金支付的成本越低,但同时意味着收益率越低。在流动性较差的债券利率中,有必要包含流动性溢价。

、税收因素:市政债券的免税作用使之收益率相对较高,人们更愿意持有市政债券,需求增大,利率下降,与国债之间产生免税溢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