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视频学讲第22集《恭敬之中见初心》20211124诵读盛著贤

第二轮视频学讲第22集《恭敬之中见初心》20211124诵读盛著贤

00:00
27:05

22集分享的经文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第二轮学讲要做功课包括八项1每集对照老师视频重新校对文稿一遍;2依据文明十二家书本音频学讲一遍;3延伸阅读;4研讨问题整理;5中心思想整理;6重点段落重温;7要点整理;8依据自己整理的文稿视频学讲一遍。


第22集《恭敬之中见初心》延伸阅读:

壹 许建国第22集《恭敬之中见初心》的学习心得;

贰《弟子规的奥秘  第13讲  尊重力》;


第22集《恭敬之中见初心》研讨问题:1如何理解“定、静、安、虑、得”对培养恭敬心的意义?2如何理解不忘初心;3如何理解止于至善;4请分享您在工作生活中是如何落实“亲民”的?


第22集《恭敬之中见初心》中心思想:本集围绕唤醒和培养恭敬心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方面从诸如“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等细节开始训练,然后扩展到对父母、兄弟、社会大众、自然宇宙的恭敬,包括对学业、职业、万事万物的恭敬。如此,才能和父母、兄弟、社会大众、自然宇宙,从学业和职业、万事万物中吸取能量;一方面老师结合《易经》《大学》和宇宙的自然规律告诉我们恭敬心的培养。围绕《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以“定、静、安、虑、得”护航,时时怀揣恭敬之心,明确生命的方向,保持生命定力,获得生命静力和安足,不妄想、不妄求、不妄动,不散乱、不昏沉、不浮躁,能量充盈,智慧充满。不忘初心,到达止于至善内圣外王的人格彼岸。


第22集《恭敬之中见初心》要点整理:①〖“立”是养成教育里面的一个重要课程〗②〖一个人的定性列为人格养成教育的第一课〗③〖“定”木〗〖“静”火〗④〖定能生慧〗  ⑤〖“安”土〗〖“虑”金〗⑥〖“得”〗水


①〖“立”是养成教育里面的一个重要课程〗

古人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睡有睡相。而“立”在一定意义上,是培养一个人顶天立地的行姿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看到在过去传统的功夫界,一个人如果站不好,师父是不会教后面的功夫的,站功是人的第一堂课。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一个直立动物,一个人的站姿标准,那他有利于跟天地间进行能量交流。“我是一根针,立于天地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无人无我,一片光明”。这是古人功夫界在训练站姿时的一个口令。我就像一根针一样在天地间,只有站好了,天气才能下降,地气才能上升。我们观察一下大自然,但凡能够长高的树,它都是很直的。如果一棵树弯弯曲曲,那注定了它是长不高的,所以参天大树之所以能参天,因为它是直立的姿势。我们观察树有一个特点,它长在那里,根扎在那里,它就不动。而且它扎的时间越长,它的生命力就越旺盛,根越深,枝干就越丰茂、丰硕,所谓的“枝繁叶茂”一定是来自于深根固体。


②〖一个人的定性列为人格养成教育的第一课〗

一个人的成长,按照古人来讲,如果没有木性、没有定性,那是不行的。所以《大学》非常智慧,它把一个人的定性列为人格养成教育的第一课。所以古人认为,一切智慧的打开、获得,都需要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定”。没有“定”,就不可能有“慧”。我们可以拿大自然为例,比如说一个湖面,它特别安静的时候,整个宇宙都倒映在里面,天空也在里面,彩云也在里面,飞鸟也在里面,所以老子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见天道”。老子为什么讲“不出户能够知天下,不窥牖能够见天道” 呢?因为当一个人能“定”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宇宙的折射镜,他想映照什么,他就能看到什么,他是一个全息的照应。所以定性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最关键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定性,他坐都坐不住,他怎么能好好学习呢?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是他一生要定一个目标去用功,他就把事做成了。怎么“定”下来?《大学》里面讲到“知止而后有定”,就是当你找到人生的大方向之后,你就“知止”了。就是说,一个人知道他这一辈子要干什么的时候,对于跟目标无关的事情,他可以忽略了。


③〖“定”木〗〖“静”火〗

《大学》里面讲的人的五门功课“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虑、得”对应在我们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上,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个“定”强调的是一个人的五行人格里面的定性,侧重于五行里面的木性。我们观察宇宙,作为木性,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向上伸展。树木在大地上生存,它一定是站在那个地方不动,如果今天换一个地方,明天换一个地方,它长不成参天大树。

“静”对应在五行里面,它侧重于象征火性。火给人一个心理上的暗示,就是安静和温暖。而这样的一种生命状态是以“定”为基础的,身安了、身定了,心就静了。“定”强调的是身姿,“静”更强调的是人的心灵状态。


④ 〖定能生慧〗老师有一次到东北的一个私立小学去讲课,他们安排了一天的课程,从上午的9点讲到下午的6点,上午讲三个小时,下午讲三个小时,让老师很震撼的是那些小学生的坐姿。老师看到有些小家伙可能也就是四五岁,在前排坐着,一天坐硬板凳,端端正正。有几个小家伙睡着了,也就是四五岁的样子,还坐的端端正正。老师说,你们这些孩子这么厉害。他们的老师讲,这些孩子背课文的时候头顶要顶碗水来练坐姿,那睡着了都能保持坐姿不变,那功夫有多深。可以想象这些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为什么呢?他有定功。果然,看老师讲完,一个孩子上台复讲,他几乎能把你讲的内容讲一遍,虽然不敢说一字不落,但基本上差不多,很厉害!为啥呢?他有定,他就有智慧。


⑤〖“安”土〗〖“虑”金〗

“静而后能安”这个“安”,指的是身的“定”、心的“静”之后的一种身心轻安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一个人的安全感。所以一个人怎样才能够不焦虑、不抑郁呢?要有“定”和“静”的功夫。当一个人随时都能定下来静下来的时候,他就有一种轻安感。有了安全感之后,这个人就能够获得宇宙能量的支持。安全感来自心灵的富有和与天地父母道妈妈的连接,身心对焦,与道合一。在五行里面,“土”居中央的,五行中央“土”,东方是“木”,南方是“火”,西方是“金”,北方是“水”,“土”居中央。大家看过去我们唐朝的时候建都长安,把首都叫做长安,为什么用长安呢?安是土,“土”具有稳定性。一个人是五行中人,他缺了土,就没有安。孩子没有土,他就没有安全感。所以你会发现今天的孩子有些焦虑、好动。

那么有了这种稳定性,有了大的一种安全感之后,就有“虑”。“虑”对应的是“金”,比较强硬,有战斗力,有人解读“虑”是七个心,就是很细的、明察秋毫的功夫。你看古人拿铜做镜,能够映照,这是智慧,“虑”对应的是金性。


⑥〖“得”〗水

五行的木是宁折不弯,火有温暖感,有奉献精神,“土”有“安”的感觉,有滋养性,有生长性。“虑”比较强硬,第5个要素就是水到渠成,就是“得”。“定、静、安、虑、得”,“得”的象征性对应在五行里面是水性,它来自于“木、火、土、金”这样的一个修炼过程,是一个人最后化到无形的一种状态。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养成来讲,我们只有“木火土金水”这五个意向所指的在我们的生命力上发展全面,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熟的人、成功的人。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反复地赞美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江河之下,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等等,他反复的赞美,柔弱胜刚强,“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所以一个人修炼到水的境界,这个人基本上就是老子讲“故几于道”,接近道了。我们都知道,水如果在升华变成水蒸气,道家讲的“炼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所以《大学》里面的“定、静、安、虑、得”这5门功夫,最后落在“得”上。而“得”它的象征性就是水性。而这样的一个水性从哪里要开始培养呢?从定性、“木”性。木性的特点就是善于端端正正地站着,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大家看孔子塑像那种状态就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大我的状态,谦恭的状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