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集分享经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第二轮学讲要做功课包括八项1每集对照老师视频重新校对文稿一遍;2依据文明十二家书本音频学讲一遍;3延伸阅读;4研讨问题整理;5中心思想整理;6重点段落重温;7要点整理;8依据自己整理的文稿视频学讲一遍。
第20集《悌道的最高境界》延伸阅读:
壹 许建国第20集《悌道的最高境界》学习心得;
贰《弟子规的奥秘 第12讲 超越力》;
第20集《悌道的最高境界》研讨问题:1如何理解“无我 我将无我”?2举例谈谈牺牲精神和谦德;3谈谈你在生活中怎么落实“长幼有序和尊老敬长”。
第20集《悌道的最高境界》中心思想:本集老师以自己的母亲、妻子为例阐述悌道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求回报地去爱别人,从轻财、慎语上培养谦德和牺牲精神。牺牲精神落细落小落实到兄弟姊妹之间就要把财物看轻一点,矛盾面前相互忍让,利益面前相互谦让,对言语要把它管好,不说伤和气的话,不说生分的话,伤感情的话少说。谦德体现在悌道之中,就是对尊长要尽可能地尊重,所以,力行悌道还要遵循“长幼有序”尊老的原则,培养一事当前先想到别人“让”的习惯。
第20集《悌道的最高境界》要点整理:①〖“生死亦如”的境界〗②〖美德传承〗③〖牺牲精神和谦德〗 ④〖长幼有序和尊老敬长〗
①〖“生死亦如”的境界〗
一个人到达不求回报地爱别人的时候,她的生命力真的能够达到七十五倍于普通人的境界。就连她生命的终点站都是那么安详,那么潇洒,没有一点点终极归属的那种焦虑,没有恐惧。就是一个人当活到无我的境界的时候,你会看到庄子描述的“生死亦如”的境界、“齐生死”境界。所以老师的母亲去世之后,老师没有悲伤。为啥呢?因为她的临终的一站路走得很潇洒。那么这样一种善终,让老师更加坚信古人讲的“五福”确实是能量变的,确实要在平常的生活中,要不求回报地去爱别人。
②〖美德传承〗
老师母亲的这一种无我恒顺的美德在老师的爱人身上得到了继承。老师当年在县城工作的时候,单位分了一个几十平米的小房子。就是那种单人宿舍就那么小的一个宿舍,老师爱人带着老师的妹妹带着老师的侄女在县城上学。一家人加上老师母亲给老师带孩子,一家六口,如果全坐在那里都坐满了。但是老师爱人一点抱怨也没有,就这样把老师的侄女从小学带出来,把老师的妹妹从中学带出来。老师到银川之后,几个侄子住在老师家里,就连结婚了之后的大侄子,两口子结婚之后就双双住在老师家。老师的太太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③〖牺牲精神和谦德〗
老师以母亲一生孝敬公婆、恭敬兄嫂、厚待乡邻的罕见表现告诉我们,悌道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是“恒顺”。“无我”就是忘我、没有私心;“恒顺”就是在任何时候都顺从别人,无条件地给别人利益和快乐。当别人快乐了,自己就会更加快乐。当然,恒顺要有原则,就是要顺从人之善,而不是顺从人之恶。老师认为,无我恒顺境界虽然很高,但并非不能达到。觉到、悟到就能做到。而要觉到、悟到,就要在平时践行谦德,尤其要知行合一。修好了谦德,就具有了牺牲精神。有了牺牲精神,就能渐渐达到无我恒顺的境界。
④〖轻财〗
兄弟阋墙、兄弟纠纷、兄弟的矛盾大多数由财物引起。所以《弟子规》在这里首先讲“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抓住了两个关键:一个是轻财,一个是慎语。一个是对财物,我们要把它看轻;一个是对言语,我们要把它管好,不说伤和气的话,不说生分的话。那关于财物这一块,老师的父亲和伯父就不用说了,一辈子没分家,哪里有财务纠纷呢?好吃的好穿的都让给哥哥嫂嫂,那不用说了。那到了老师兄妹这儿,也没有分家的概念,有财富大家共享。所以对于财物上,老师真的感觉到,能把财物看轻,兄弟关系自然就会改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看到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因为争财物而不亦乐乎。有许多家庭,老人刚刚过世,尸骨未寒就开始争财产了。那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老人,他的内心是多么寒冷。所以“财物轻,怨何生”。
⑤〖长幼有序和尊老敬长〗
悌道的这个“悌”本身就包含着次第在里面,就是一定要强调“长者先 幼者后”,这一点无比重要。我们去观察宇宙,观察整个大自然,它也是一个悌道性地运转,那就是长幼有序。如果长幼无序,这个宇宙就乱了;如果长幼无序,大自然就乱掉了。它一定是一个悌道在做着维系,在人间更是如此。真正把宇宙原理搞清楚,我们就会知道长幼有序恰恰是平等。大自然把一切都平衡好了,每一个人都是从幼变成长的,今天的幼就是将来的长。我们获取能量最大的生命状态就是对尊长要尽可能地尊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