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丨《家 》:巴金“追求光明的呼号”如何点亮一代青年的灯塔

文学丨《家 》:巴金“追求光明的呼号”如何点亮一代青年的灯塔

00:00
34:40

从“追求光明的呼号”如何点亮一代青年的灯塔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20世纪30年代之后,是属于茅盾、老舍、巴金等人开创的长篇小说时代。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写了“五四”运动前后,一个传统大家庭的衰亡以及新青年的抗争,是唯一从封建大家庭内部作深刻描写的杰作。《家》最初连载时,用的名字便是“激流”,后来出版单行本的时候,才改为《家》,并与后来出版的《春》《秋》一起,称为“激流三部曲”。第一部《家》,是巴金长篇小说中公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


《家》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高家位于四川成都北门一带,是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第一代是高老太爷和续娶的小妾陈姨太。第二代是主人公高觉新的父亲高克文和续弦周氏、早夭的二叔、三叔高克明和妻子张氏、四叔高克安和妻子王氏、五叔高克定和妻子沈氏。第三代以高觉新和妻子李瑞珏为首,有觉新的弟弟觉民、觉慧,妹妹淑华以及三叔家堂妹淑英、五叔家的堂妹淑贞。第四代是高觉新的儿子海臣。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妹钱梅芬,也就是弟弟妹妹口中的梅表姐。但是,由于梅表姐的母亲钱氏在与周氏打麻将的时候闹了别扭,赌气不再与高家交往,也斩断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高家后来给觉新娶了李瑞珏,成婚不到半年,父亲不幸病逝,一家人失去了依靠。为了保护家人,觉新极力避免和长辈发生直接冲突,尽可能地委曲求全,陪他们打牌,帮他们跑腿,给他们买东西,以致常被弟弟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梅表姐在觉新娶妻之后草草远嫁,但是不到一年就守寡,后因婆家对她不好又回到了娘家,在孤独和抑郁中聊以度日。


与觉新委曲求全的性格不同,三弟觉慧显得大胆出格。他频繁参与检查日货、捉奸商游街、反对军阀专横的运动中。高老太爷知道后,把他关了禁闭。困在家里的觉慧,唯一的精神安慰就是周氏的丫鬟鸣凤。可是已经六十岁的孔教会长冯乐山,向高老太爷讨要鸣凤做小妾。鸣凤苦苦哀求周氏未果,又去找觉慧,而此时,觉慧正在专心地写抨击孔教会的文章,却没有发现鸣凤的焦灼处境。鸣凤不忍打扰,失望而归,投湖自尽,让觉慧后悔不已。


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而觉民,此时正与表妹琴热恋中。觉民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知道后勃然大怒,威胁着要和觉民断绝关系,并命觉新立即找回觉民。觉新在夹缝中疲于奔命。


梅表姐病故,觉新悲痛欲绝。这时高老太爷又重病不起,陈姨太跟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商量着请道士给高老太爷招魂,结果高老太爷的病情反而加重了。觉慧把长辈们一顿痛骂,高老太爷回光返照,对觉慧态度变得温和,他还表示不再逼迫觉民的亲事。赢得胜利的觉民和琴庆祝一番之后,连忙和觉慧赶回家中见了爷爷最后一面,高老太爷就此去世。


高公馆为高老太爷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但是还在停灵的时候,三个叔叔就为了高老太爷的古董字画争了起来。此时,瑞珏快要生产了,但是陈姨太却说,因为高老太爷灵柩还在家里,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需要避开,结果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后来难产死去。幸存的孩子也在半年后夭折了。


瑞珏的惨死,让觉新明白,夺走自己的青梅竹马恋人,夺走自己妻子,夺走自己孩子的,正是这个专制、吃人的封建大家庭。但是,觉新无法离开这个家。觉慧可不这么想。他目睹这一幕幕的惨剧,怒火越来越烈,他决定离开家里。这一次,觉新决定支持觉慧,并为觉慧准备了路费。终于,觉慧告别了大哥、二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坐船离开了这个压迫人、让人发疯的牢笼。


、《家》是巴金的自传吗?


《家》出版之后,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巴金的自传;尤其是巴金的亲戚们,认为巴金把小说作为个人泄愤的工具,非常不满,很多人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大家都说唯独没有某个叔父的影子,那个叔父因此写信对巴金,不无讽刺地说:“谢谢你笔下超生!”


对此,巴金表示:“我并不是写我自己家庭的历史,我所写的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的确,小说融入了作者的亲身经历,但更是当时社会血淋淋的现实写照。


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他的童年,是在成都的李公馆度过的,《家》中所描写的高公馆,封建大家长高老太爷,正源自巴金的童年记忆。他经历了祖父的丧礼,看过叔父们为争夺遗产争吵,亲朋好友抽大烟、玩弄戏子、侮辱下人,等等。这些,都是巴金小说中的素材。


十多岁时,巴金接连经历了母亲、姐姐和父亲的去世,在大哥李尧枚的抚养下长大。大哥李尧枚,与巴金的一个表姐青梅竹马,可惜大哥是长房长孙,被家长包办婚姻,最终无法与表姐成婚。不难发现,大哥与《家》中的高觉新几乎是一样的命运。只不过,现实中这个青梅竹马的表姐并没有抑郁而死,而是成为富人家的少奶奶。而与高觉新一样敦厚善良的大哥李尧枚,却在饱受攻击和压迫之后,于1931年的春天服毒自杀。当时巴金正在写《家》的第六章,《时报》刚刚连载第一章。在接到大哥自杀的电报之后,巴金说:“我一夜都不曾闭眼。经过了一夜的思索,我最后一次决定了《家》的全部结构。我把我大哥作为小说的一个主人公。”


巴金如何展现高公馆衰败的必然命运?


在巴金看来,专制的“家庭”是必须要打破的,也是必然走向衰败的。他的“激流三部曲”,完整展现了这一过程。而在这本《家》中,巴金呈现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分化:旧势力难以为继,新的力量在生长。


旧势力的代表高老太爷,是巴金根据自己爷爷创造出来的形象。作为家族的第一代开创者,高老太爷幼年苦读参加科举,苦心经营多年,置办下来高公馆偌大的产业。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从出生起就与家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辛亥革命以来,西方思潮冲击着宗法制度的根基,高家已经无法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下去。高老太爷不得不面对现实,他转而大力投资商业公司,把儿子送到日本去学法律,并把觉新送到新式学堂,把觉民、觉慧兄弟送到外语专科学校,希望他们将来可以从事实业,或者进入邮局、银行工作。从仕途到商道,可见高老太爷的儒学价值体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高家已经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


但是归根结底,高老太爷做这一切,仍然是大家长、封建礼教的思想主导,他维护的仍然是宗法制的传统大家庭,目的是为了让高家能够世代繁荣下去;这与寻求个性自由的觉慧,显然是站在对立面的。因此,推翻这个家庭,成为这一代青年的使命,也是巴金在这本小说中所要实现的愿景。不同于巴金早期作品《灭亡》《新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家、政府等宏大层面;《家》把反抗的矛头对准了实实在在的“家庭”,反抗传统专制和婚姻制度。


在这种新旧势力对抗之间,作为长房长孙的高觉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矛盾角色。觉新是家族的继承者,他的婚姻包括工作,都是高老太爷包办的,所谓“读着新书报、过着旧生活”,觉新也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他同年少叛逆的弟弟妹妹们,一同阅读《新青年》,讨论新思想、新生活,他也深深痛恨这个大家庭;但是,高家的“大少爷”和“新青年”这两个角色,是无法融合的。觉新还没有从思想上摆脱这个旧家庭,他无法逃脱孝子贤孙的思维,没有勇气走出这个大家庭,软弱的他也无法面对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因此,觉新只能在分裂的两个生存空间里,默默服从、忍受这一切,“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


真正的反抗者,就必须像觉慧那样坚决对抗这个家庭,走出这个封建的牢笼。


许多研究者和读者都认为,觉慧就是巴金的化身,但是巴金极力否认,因为觉慧是他理想化的人物。他说:“我不是写我已经做过的事,而是写我可能(重读)做的事。”所以小说中,觉慧离开家庭,开始革命者的生活。


《家》中表现了怎样的女性思想?


巴金的女性思想有两个来源:一是幼年生活中母亲的影响,另一个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


在封建地主大家庭成长的巴金,无数次目睹仆人们的绝望处境。所幸他在母亲的陪伴下成长,母亲温柔、善良,富有同情心。有一次巴金的三哥打了丫头,母亲狠狠地责备了三哥,让巴金很受震撼。这种爱的教育,让巴金能关注到女性在礼教囚牢里挣扎。巴金描写了诸多包办婚姻牺牲下的女性形象,《家》中的女性,除了决死以证清白的鸣凤,追求进步的琴之外,几乎都是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也正因此,巴金说,我“心中升起了反抗的思想,决心要做一个站在他们这一边,帮助他们的人”。巴金十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给巴金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十多年后,巴金在《家》中,用温柔的笔触描写了继母周氏对觉慧的关爱,姑母张太太对女儿琴的民主开明;他还深情描写了觉慧禁足在家的时候,瑞珏对他的温柔宽解;还有像母亲一样对待觉民、觉慧兄弟的仆人黄妈,尽心尽力照顾觉新儿子海臣的何嫂。这些场景和形象,寄托了巴金对母亲的思念,也是他人道主义情怀的显现。


巴金笔下新旧时代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寄托着希望的火花,就像他说的那样,“我的每篇长篇小说,都是我的追求光明的呼号”。


《家》如何跻身经典之列?


“追求光明的呼号”,可以说是《家》成为百年经典的根本所在。1933年5月,小说以《家》为名单独印行,渐渐为青年读者所熟知,之后迅速流传开来。觉慧等青年人的苦闷与反抗,小说感情的丰富真挚,引起他们强烈共鸣。有不少青年读者写信给巴金,急切地想要知道小说中人物的命运。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会见了巴金,对他说:“我在延安听很多年轻人说,由于读了你的《家》才走上革命道路。”


1940年,著名剧作家曹禺将《家》改编成了话剧,于是《家》走进市民阶层,比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还要流行 。到了1951年,小说在开明书店一共再版33次,后来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多次再版。1978年,仅仅在北京一地,就印刷了十五次之多。《家》还被改编成连环画、电影和电视剧,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畅销的文学作品之一。


如今,距离《家》发表已经接近百年,依然被誉为经典,除了它的文字本身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那个“追求光明的呼号”。巴金在作品中对美和善良的追求,在任何时代都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巴金擅长营造压抑、悲怆、忧郁的气氛,把我们引向颇具艺术感染力的悲惨世界。但是,这种悲怆的氛围之下,巴金始终向读者传递的,却是对美好与善良的追求。就像巴金说的那样:“我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在《家》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对弱者的同情,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强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与人的坦诚和信任,这些理念,可以说正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也是在此意义上,鲁迅曾高度评价《家》中的热情以及进步思想,认为巴金位列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1997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而这天正是巴金93岁生日;后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这颗星被命名为“巴金”。在茫茫黑夜中,巴金星在闪耀、在运行;正如他作品中燃烧的热情,点亮无数人灵魂的灯塔,也叩响了无数人心灵的大门。



书           名:家

作           者:巴金

主   讲    人:不敏

主讲人简介:文学博士,自由撰稿人

主           播:李欣

策 划  编 辑:周向荣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27198169

    平书评书童林转

    听友327198169 回复 @听友327198169:

  • 听友379724547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13661999mhe 回复 @听友379724547: 这谁播讲的?

  • 喵喵喜羊羊

    不错,

    听友447007365 回复 @喵喵喜羊羊: ^_^

  • 非洲黑鱼

    请问解说这本书的姐姐是谁呀,声音好好听

    何你一起开开心心 回复 @非洲黑鱼: 不知道,同问

  • 我也不是大大啊丶

    现在也算真正了解了一点什么叫封建了

    听友323346513 回复 @我也不是大大啊丶: z41,,

  • 百嘉壹

    太喜欢听了

  • 听友326861540

    纪念我的第一次 完整的听书

  • 听友271946701

    巴金还是。。巴青?

    不许撩我妹 回复 @听友271946701: 巴金

  • 小花儿的花

  • DD子宁

    声音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