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生·第八讲】内外兼修,养生不可偏执一端

【达生·第八讲】内外兼修,养生不可偏执一端

00:00
16:08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庄子外篇达生的第八讲,这一讲的主题是内外兼修,大概相当于养生上的中道精神。


故事探讨了两种比较典型的养生方式:


第一种是深山民俗,离世索居,代表人物叫单豹,他吃有机食品,饮高山灵泉,健健康康活到七十有余,然后一天不小心,让老虎吃了。


第二种是长袖善舞,高门往来,代表人物叫张毅,他的生活左右逢源,热闹而富有成就感,但可惜的是,刚出40就因为传染病而去世了。


这两个人,都不能算是善终。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一个人善始善终,还请进入课堂,我们一起探讨。



原 文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huì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


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衽rèn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解 读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huì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


田开之,没有查到他的出处,但是基本上可以确定他是齐国贵族。周威公是战国时东周公国的封主,姬姓,也就是说跟周天子是一家人。祝肾应该是当时的有道之人。


“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威公问田开之说,我听说祝肾在研究养生的事情,你经常和祝肾在一起交流,在这方面你听到什么要点了没有?田开之说,我拿个扫帚在祝肾家里伺候他,我只配做这个,我哪里真得了老师的精髓了。


这里田开之是把老师给抬高,因为威公刚才所说的“吾子与祝肾游”,意思就是你跟他常年交往,实际上就把他跟祝肾放在了一个层面上,田开之委婉地纠正了威公对祝肾的看法。


威公这时候就说“田子无让”,意思是您别让了,别再推托了,我其实就是很想知道这里面的奥妙。其实威公这里也是在认错,意思是说确实是我想听,所以我才说这段话抬高你。你看我都这样了,你就告诉我吧。威公这人还是不错的,没有再往后面折腾。


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


开之就说,我曾经听老师说过,善于养生的人就好像牧羊一样,他要把最后面的羊往前赶一赶,不要让整个羊群出现分散的情况。威公说,为什么呢?你说牧羊要使整个羊群保持整体,对于太落后的要打一打,用在养生上到底啥意思?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田开之举了个例子说,鲁国有一位修行人,他叫单豹,住在岩石下,天天自饮自食,也不和其他人一块争利益,可以说是与世无争。他活到70岁,修行得很好,脸色像小孩一样,但是很不幸,有一天遇见恶虎把他扑杀了。这个人算是一个高士了,在世间人看来是一个修行很好的人,但是他却被恶虎吃了。


另外有个人叫张毅,他特别喜欢世俗的事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门口就挂个帘子,没有那种有人看管的大门,在帘子外喊一声就能进去。不管高门还是小户,他都跟他们走动来往,处得很好,他在世间如鱼得水,结果他活到40岁,得了“内热之病以死”,内热之病估计就是热症,发烧。


单豹这个修行人,他善于内养,但是老虎吃了他的躯壳,吃了他的外形。张毅这个人善于养外形,善于搞社会事务,但是疾病却攻下了他的内在,这两个人都是“不鞭其后者也”,都像牧羊的人不去打落后的羊一样。


田开之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和他的环境是一体的,哪个方面都不能错过,都要恰当地予以处置,它是一个系统。比如说你现在想养生,每天在那打坐,但是你的父母亲受不了。时间长了,其实你打坐打不了的。有多少人真的有条件每天七八个小时都属于自己,别人不干扰的?如果真的每天七八个小时都是自己的,别人不干扰,那自己又能不能够承担这样的孤单?会不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弊端呢?所以这里庄子实际上也是明确反对所谓什么入山,什么隐遁的。


人生是一个系统,整个系统运转好了才叫做修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修行的方法,当然不能叫修行。但如果自己不能把和世俗之间的关系处理妥当,其实也没法修行。



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对这件事做了个总结: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孔子总结说,做人啊,不要躲到某个地方,藏得严严实实的,这不行,不是说消极就是好事;也不要跳出头来,到处去张扬自己,应该“柴立其中央”,应该像木柴一样,很正常很自然地处在这两者的中间。不论出、入、或是中央,三者都能够自在。“其名必极”,他在这个世间的生活和地位就稳固了,就没有什么特别的灾难。


然后孔子举了个例子,这个例子绕得比较远。他说有强盗出没的路,十个人走过去有一个人运气不好就会被杀。知道险路后,父子兄弟家人之间彼此告诫,如果前往也是大家成群结队,否则没人敢过险路,这不就是智慧吗?这就是智慧,这就叫聪明。


但是“人之所取畏者”,人们为什么对那些自取灾祸的事一点不在意呢?比如“衽席之上”,就是滚床单,床子欢爱,饮食上暴饮暴食,这些也都有很大的比例要出事,而且时间长了可以说必然出事啊!


“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那边有个险道,去的话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性会死掉,所以大家都特别注意,赶紧解决问题,赶紧都抱团取暖。这边呢?人对于平常生活中危险性一点不低于这个险路的事情却不能自我警戒。晚上睡得太晚,手机看得太多,跟走这个险路有什么区别?滚床单滚得太激动滚得太频繁,饮食的油盐太多,厚味太重,跟这个险路有什么区别啊!


我们再讲得远一点。过去北京开始禁止放烟花爆竹的时候,有一位相当著名的搞文化遗产工作的学者提出来说,为什么要禁老百姓的烟花?老百姓在床上滚床单,不也有心脏病死掉的可能性吗?为啥不禁止老百姓滚床单呢?


当然这个意见最后没被接受,它本身有逻辑上的问题,主要是放烟花爆竹很有可能把别人给炸着,滚床单通常出问题也就这两个人。


不过其实也有点近似,比如说滚床单滚死掉一个,滚丢一个,孩子怎么办?老人怎么办?也伤人。


所以按庄子的说法,人实际在面前都准备了一把扇子,他想看的事情就看,不想看的时候就用扇子自己遮住,人就是这样的。


上午咱们还有学生说,人是很奇怪的。人建立了一个体制后,这个体制本身会异化。人用自己的标准评价这个世界,当这个世界真的反击的时候,所有的标准都失效了。人经常会搞出很多情怀,但是这些情怀对于动物,对于生态,对于自然来说有什么用啊,啥用也没有!实际上却是人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所以人开明自己的心胸,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以上就是庄子达生第八讲的原文解读。


前几年,网络上流行各种“想走就走”的呼声,如果追究到最早的那篇朋友圈文章,其实是某位民俗大咖操刀的软文。不过我们也不必说什么阴谋论,毕竟,如果人们心里没有普遍的愿望,他这个软文就是千锤百炼也传扬不开。终究还是因为卷得太狠,压力太大,人们才会纷纷逃离都市,跑到各种山区野地去放松一下。


文章传扬开了,民俗行业开始发展。一开始的民宿老板们自己也是糊里糊涂,他们认为人们真的是来体验乡村生活的,就把房间给布置得土里土气,卫生间里放了个木头马桶,恨不得大家抗把锹到野地里解决问题。


后来才发现,人们来民俗,并不是来体验乡村生活,而是来体验他们想象中的乡村生活,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民俗又修得一家比一家低调,内部却一家比一家奢华,民俗,渐渐又成了乡间雅居的代名词,再往后,就是疫情来了,演化被强行打断。


世事纷扰,就算做了很多调查研究,也总有些事情会打破我们的预设。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呢?各位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在评论区发表你的高见。


达生第八讲就到这里,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明心见性一LZ

    跟随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尽量跟时代保持同步,可能才能找到一条朝前演化的路径!道路,从来都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要随时静观形势变迁,适时调整原有的预期,不断的演化下去,路才能不断向前拓展,如履薄冰!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明心见性一LZ: 牛!

  • 都挺好er

    徽宗死于金人

    18607028ela 回复 @都挺好er: 死于怂,不作为…… 没看到此处想哭……

  • 像风live

    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以其无死地也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像风live: 确实需要思考

  • 听友285503999

    在文化,道德面前底层的人真的“万物为刍狗”被人随波逐流么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听友285503999: 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天地对万物无所求。万物自己走出自己的道路才对

  • 喜萌听书

    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或者为了规避某些风险,而固化生活方式,容易增加被黑天鹅啄死的概率。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喜萌听书: 哈哈,黑天鹅是用翅膀扇

  • 伊然好心情

    可以理解为“福慧双修,方得圆满”吗?

    黄明哲博士 回复 @伊然好心情: 虽然是两个语言体系,相互参考一下还是可以的

  • 18607028ela

    应该是没域,不设限…… 域内百姓乐即可,过域行政引导及干预,无碍…… 管多,即僵…… 不管,即乱……

    18607028ela 回复 @18607028ela: 设域

  • sadeliwu瑞兴

    我觉得首先要有这个心态和预设,那就是事情不按照自己期待发展,也是很正常的。 接下来回归自己的内心,这个结果对自己的启发是什么呢?任何结果都是多面的,结合当下的情境,自身情况,评估而行。 总之不能让事情把自己锁死,往前演化才是硬道理

  • 谦谦jz

    黄老师讲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