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讲话,怎样更吸引人

公众讲话,怎样更吸引人

00:00
18:24

第五课:公众讲话,怎样更吸引人

99%的人对于公众讲话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会出现紧张、心跳加速、思维凌乱,怕出丑丢脸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在探讨公众讲话用声这个课题前,先要摆正一个心态,就是紧张是正常的,甚至是好的。因为这代表听众的在意和敬畏,不要去触怕、躲避它,适当的压力可以让你浑身保持积极和敏锐,变成使自己说的更精彩的动力。


这节课我们将从节奏这个角度和大家分享,公众讲话如何更加吸引人。


为什么节奏在说话中如此重要呢?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来就有喜爱节奏的天性,而对一成不变或不和谐的节奏会逐渐丧失兴趣。如过于平缓的催眠曲有助眠的效果,在课堂或会议上听到和尚念经般的平淡表达也会忍不住打瞌睡。

一对多说话时,声音的能量需要覆盖到更多人。内容准备的再充分、再好,声音的演绎太平淡就会很吃亏。节奏运用得好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态,更从容的和现场的观众进行互动,还可以让我们的言语生动,充分引起听众的共鸣。


今天的课上大家会听到2个概念,“快慢”“停连”


一、快慢


快慢就是说话的吐词速度。公众讲话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语速过快,听不清,显得说话人急促、慌乱。


在公众场合用声应该比一对一沟通时语速更慢。场合大、人数多,声音传播需要时间。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内容都要慢慢说,有的情绪表达是需要快节奏的。比如表达非常紧急的场景,较快的语速就是合适的。

并且有些人的职业、风格形象也更适合整体偏快的语速。比如主持人柴静、奇葩说的辩手陈铭,他们的吐词速度其实是很快的,但他们在公开场合说话的语速我们能够接受,原因有三。

1、 他们的吐字都非常清楚。

如果吐字能力没有办法支撑快速且清晰的语音,那么就得减速并且勤加练习。比如用我们第三节课说到的口部操,以及把字音说得清晰集中的方法。

2、 他们的气息和声音很稳

语速可以快,但气息得不慌不忙,沉稳顺畅。同样的语速下,气息浮在胸口和沉入腹底感受是不一样的,沉稳的声音,即使语速快也让人听起来不会慌乱。

3、 他们会在不同的场景人数下选择合适的,被观众接受的语速。

更关键的是都有着快慢变化,说话的音节要长短交错的组合在一起才好听,这样就更像在交流而不是呆板的背稿。与此同时,他们还有适当的停顿供听众理解和消化。

这些快慢节奏的变化从发声的技巧表来看,需要我们气息和口腔来控制。而从内在依据来看,是源于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变化的。

发音缓慢给人松弛、平和之感,所以在表达从容平稳的心境时,可以适当放慢语速;发音快则让人感到匆忙、紧张,在表达某些特定情绪是合适的。

虽然我们都有着各自的语速习惯,但随着说话情节的推进和变化,我们的节奏快慢应该产生变化才能抓住听众的兴趣,更好的传情达意。

我们听到的这篇演讲片段来自台湾著名的主持人寇乃馨的《别对你爱的人彪狠话》,它曾经在网络上获得了极高的点赞和转发。演说者生动走心的演绎,精湛的节奏处理,让大家的心情跟着故事的推进一同起伏波动着,而且引起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和对情绪失控时语言暴力的深刻反思。

在演讲过程中她就有着明显的语速快慢变化。比如在表达一些激烈情绪和对话的时候,她的语速和语气都会随着情绪上升。如:“我的女儿怎么可以嫁给这样子的男人呢?如果你真的要跟黄国伦交往的话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

而在还原自己刻意伪装冷静、冷血回应时,她又把语速放慢了下来,如:”好啊,那你觉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是你要告诉家人,还是我来转告家人。“把父母之间的矛盾和这种巨大的反差展现给听众。

无论我们在公众场合说什么内容,如分享经历、感悟,哪怕是看似枯燥的简单汇报,头脑和内心都要保持积极的表达欲望,促使自己的语言节奏产生变化,打破单一、枯燥的声音形式。、

平时练声中也可以植入“节奏快慢有变化”的意识,一个单调的绕口令也可以做到充满交流感、灵动生动的表达方式。尝试用情绪带动,让自己的语言形成自然的快慢交错。

二、停连

很多公众说话经验很少的朋友会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不给自己的语言停下来的时间。

似乎在停下来的那一刻,现场氛围就会变得很尴尬,于是他们竭尽所能的把语言中所有的缝隙都塞满。

这样一来不但语速快、气息急,而且根本不给自己任何停下来的机会,吸上一口气就马上接着说,也不关心下面的人到底听不听得懂、跟不跟得上。如果思维跟不上自己的嘴巴,为了保证不停下来,就会出现:“嗯、啊、这个、那么”等一大堆无意义的水词儿,自然谈不上与听众的互动,以及什么吸引力了。

其实我们拥有的时间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要学会主动的留白和停顿,也就是用思维、感情去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在某些地方停下来,因为留白既给了自己调整思维的时间,让自己更从容,也给了听众回味理解的机会。

就如同写文章会用顿号、逗号、句号、段落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晰明,我们看书也喜欢有留白的排版。适当的停顿会使表达的逻辑会更严密,情绪更走心。

在董卿的这段短短的素材中,她就给了两个时间不小的停顿。“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与“很久了吧?”之间之所以有一个长时间的停顿,是因为她要给听者一个思考、反省的时间,是心里装着听众,并且带着答案把这句话问出去的。这样的互动才能够达到与听众的思想产生碰撞,情感产生共鸣的目的。

而在结尾前的停顿,一是在内心情感上给了否定“很多人都觉得朗读事不关己”的这个观点的时间,二是对最后的结论起了一个强调的作用。因为连贯过后的停顿,会在那一刹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说话动情、走心的人,在讲话的过程中就应该一直伴随着情感、思想的参与和活动,要尊重自己的感情停顿,不要害怕停,不要强迫自己塞满语言的缝隙,有些情绪使然下的停顿,反而让情感显得愈发真挚。

在董卿的获奖感言素材中,当她说到:“做文化节目没有几个,没有背着人掉过眼泪的。”这里有停顿,而且中间有一丝哽咽的情绪。这一个自然的停顿反倒让整篇感言更加的真实、打动人。如果在她情绪产生波动的这一刹那,还要逼迫自己继续说下去,可能语言就乱了。这就是感情停顿。

再举一个例子,之前我训练一名学员做演讲练习时,当说到讲稿中的这一句:“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他,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

在是胃癌的晚期这一句前,她给了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停顿处理。因为这是一个不忍说出口的事情,在开口说这个噩耗的时候,人的内心情绪在波动,需要调整后再把这个消息说出来,能表现出真实动人的情感。否则你会觉得这个人的内心少了很多该有的情绪,在说出这样一个噩耗时,显得太冷漠和无情了。

而对于听众而言,你越是在连贯后停了下来,越是容易引起他人的好奇,越发的期待答案。因此这句话给出来后才能让听众产生与你同声共气的情绪。

一个懂得运用节奏的人,一定懂得换位思考,把听众的感受放在心上,并且享受说话的过程。不要自顾自的讲,要有强烈的分享欲,讲好、讲透,讲到别人的心里。同时要通过练习让自己具备更强的发声能力,因为节奏变化要靠气息的运用和口腔咬字的配合帮助实现,还要和语气、重音,声音的虚实、高低、强弱等变化连接起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雪花绵绵

    勤加练习!

  • 读书多一页

    学习表达,更好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