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北交所成立,这无疑是下半年的重头戏。有人会问,已经有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了,成立北交所还有必要吗?我的回答是,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北交所”还会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公务员考试申论和面试的热点,到底怎么考,我们一起来学习。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明了努力方向。
【解析:第一段,提出论点。9月2日,北交所成立,致力于成为“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因此,考试不一定会直接考北交所,但一定会考“专精特新”!我们在学习“专精特新”这个热点时,要弄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专精特新”是什么?按照工信部的解释,专精特新指的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四化”特征的企业。太抽象了是不是?刚好有一个故事可以生动诠释这个概念。
1986年,时任欧洲市场营销研究院院长的赫尔曼·西蒙在外出访问时遇到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多尔·利维特,后者问了他一个问题:“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
赫尔曼·西蒙回去仔细思考了这一问题。他发现,贡献了德国80%出口的并非西门子、奔驰这些大厂,而是370万家“中小企业”。 这些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专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利润率高,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专精特新”企业。
第二,为什么要发展“专精特新”?改革开放后,中国“以市场换技术”,在低端制造环节谋取发展。而走到今天,这条路愈来愈不通畅了。首先是国外赤裸裸的针对与制裁(华为芯片事件就是个缩影,你没有看到的还有更多);其次除了破解国外技术封锁的燃眉之急,背后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产业急需升级;最后,实现前两项的核心是自研核心零部件与关键材料。“自研核心零部件与关键材料”的生产企业就是“专精特新”企业。
所以,我们记住总书记指出的这句:“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句话是上个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提到的,非常的新。以后再遇到中小企业类考点时,就可以从“专精特新”角度来思考,能有效提升你的做题效率。
另外,还注意一个词:“领头羊”,这个词一般指群体中带头的、最出色的那一批,用在写作里面非常生动形象。如文中所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或者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党员领导干部是领头羊”,也是同样的意思。】
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勇立潮头,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敢于创新、蓬勃发展,不断汇聚起中国经济创新创造的强大活力。
【解析:第二段,展开阐述。本段共三句,我们重点看结构,第一句强调中小企业的作用。第二句讲我国中小企业的成绩。接下来第三局,话锋一转,用“特别是一批……”进一步强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作用。这种先说“一般中小企业”,再说“我国中小企业”,最后点出“特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结构,也就是从“一般”到“特殊”到“再特殊”的论述逻辑,工整明晰,非常漂亮。】
“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重要支撑。在经济体系中,“专精特新”企业有其独特性,企业规模为中小企业,但业务规模在细分领域稳居前列,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等特点。这说明,“专精特新”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意味着在成长路径中深耕专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把企业打造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大有可为。
【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一,“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段注意“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它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这个词记住,遇到经济类的话题,可以多从这个角度思考,直接使用。
再注意“……业务规模在细分领域稳居前列,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句话,为什么说“专精特新”企业规模虽小,但却如此重要?关键就在于“细分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记住这个知识点的同时,还可以反过来把握:如果要你就怎样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对策,你怎么说?就可以从“细分领域加大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来谈。】
“专精特新”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工信部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专业化上给力、在精细化上用力、在特色化上努力、在新颖化上发力,才能在产业发展中不掉链子、不被“卡脖子”,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
【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二,“专精特新”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这里我们重点把握“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两个词,一方面,它们能解决关键领域的创新难题。比如之前我们文章分析中讲过的中兴华为“芯片”难题,“产业链”和“供应链”就是其中难点和重点。本段提到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也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这两个词还可以和我们之前文章讲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系起来学——不过,如果你是今天第一次看到这个知识点,还没看过之前的文章,也不要紧,先把这两个词背下来,后面我还会反复给大家讲。
那么,如何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本段就有很好的表述,背这句:“在专业化上给力、在精细化上用力、在特色化上努力、在新颖化上发力”,就够用啦。】
“专精特新”企业也需要长期培育和政策支持。也要看到,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长期培育,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托举。以北京市为例,从“政策+资本+服务+载体”等多个层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在基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配套、技改升级、场景开放、专利布局、资金融通、人才引进、空间规划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支持,并匹配专属服务管家,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良好环境、培厚创新土壤。同时,新设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也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解析:第五段,分论点三,“专精特新”企业也需要长期培育和政策支持。纵向来看,分论点一讲的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分论点二讲的是产业链供应链,都更偏重于“重要性+对策”。而分论点三则是从目前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角度来谈。也就是说,三个分论点中,前两个更偏重于正面(重要性)、第三个更偏重于反面(问题),这种结构思路可以积累。
再重点看一下分论点二和分论点三所用的论据,分论点二用的是国家政策,而分论点三用的是北京市的例子,这样从中央到地方举例,既比较全面,又有差异化,让文字不那么枯燥。
另外,注意本段最后一句:“新设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也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指出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作用,便于我们加深对这个热点的理解。】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当前,中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就能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筑牢基础,就能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解析:第六段,结尾点题。先看第一句:“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提炼出来的结构是“……好,……才会好”,这句话可以用递进的方式凸显论点,放在很多结尾、段首都很好用,也很好记。接下来,注意我的划线部分:“当前……积极培育……打造……就能为……就能为……”主题突出,收尾迅速有力。大家试着用这个的结构,套用前几天抄写过的范文来试一试吧。】
【本文选自202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并根据申论考试要求进行较大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写的太好了,解析也很透彻,感谢!现在才开始看,感觉有点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