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粮食安全”看这一篇就够了

申论“粮食安全”看这一篇就够了

00:00
04:52

        今年国考进入倒计时了,对于备考的同学来说,剩下的时间异常宝贵,容不得半点浪费。接下来至考前,我会以好记好仿好提分为目标,尽量安排“一篇就够”系列,咱们学一篇算一篇。越是临近考试,越是容易紧张,如果你紧张了、学不进去了、要崩溃了……你就抄一篇文章,相信我,抄写会带来稳定的情绪,进而提高学习的成效。加油!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粮食丰收,全局主动。今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我国粮食生产将迎来第十八个丰收年景。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将连续7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为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第一段,引入。首先“今年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和“第十八个丰收年景”说明了粮食增产的现状和情况,大家要背下来。其实“今年……”这种表述更像新闻报道,在申论文章中用的不多,这篇文章之所以保留这个词,是因为这是粮食安全最新的形势变化,咱们在抄写的同时,一并学习掌握。

       接下来注意“我国粮食生产将连续7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这句话的特点是运用了数据。我们要明白,数据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能准确说明问题,论证力度强。那数据从哪找呢?我们可以从申论素材里直接摘取。不过,如何识别数据、衡量哪些数据重要、可以提炼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抄写、多训练,提高自己对政策理论的把握能力了。

       另外,再记第一句“粮食丰收,全局主动”,以及最后一句“为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两句放在开头和结尾都很不错。】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世界约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看产量,也要看粮食生产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解析:第二段,论点段。今天这篇文章,语言精练优美,有太多金句值得背诵。首先第一句“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对仗工整,表意练达,反正我是会把它背下来的哈哈。接下来“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世界约20%人口的吃饭问题”实际上是在讲述我国在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重要功绩中,特别好用的一句,类似表达还有很多,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类话经常放在改革开放、建党100周年、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制度优势等话题中。

       接下来,再注意最后一句话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其实这两个词在生活中挺常用的,但大多形容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很少放在国家层面。但本文用了这两个词,就形象地表达了我们要居安思危、正确应对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积累下来,以后类似的写作就可以使用。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粮食产能稳定性明显高于非项目区。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近40%。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让更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才能更好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

       【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一,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本。我们学习“粮食安全”,学习“农业问题”,重点注意三个地方:第一,先考虑耕地问题,因为这个点最重要,我们构建思路对策一般都会先从这个角度开始。第二,既然说到耕地,就要记一句话:“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最权威、最明确的要求。第三,要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也就本文提到的:“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保住耕地的数量,又要提高耕地的质量,如此才能切实的保障粮食安全。

       同时,本段也同样注意了数据的使用,大家结合第一段的分析内容对照看一看。今后在阅读申论材料时,遇到数据也要留心留意。】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芯片。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我们还有短板和弱项。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品种选育。同时,还应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完善种业产业链。

       【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二,种子是粮食安全的“芯片”。这里用“芯片”,非常生动形象。平时我们自己写文章,可能只会想到诸如“种子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或者“重中之重”之类,但“芯片”这个词一出来,你在联想到种子重要性的同时,就很容易联想到中兴、华为芯片在国际上的遭遇,也容易明白种子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意义。因此,当我们抄写到这里,就要牢牢地在这个词下面打一条红线,记住这个词、也记住这种表达方式。

接下来,注意本段结构,我用“/”给大家做了标注,第一部分讲我国种业取得的成绩,第二部分话风一转,开始说我们目前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这里我们注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同时”这几个连接词,让整个文章结构平滑过渡、内容顺畅展开。】

       现代化是粮食安全的出路。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应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还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解析:第五段,分论点三, 现代化是粮食安全的出路。观察这三个分论点,它们采取了“从小到大”的内在逻辑。分论点一讲“耕地”、分论点二讲“种子”,这些都是在粮食生产中,非常小、但也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过,只有这些环节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就在分论点三里面用了一个词,叫“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也就是说,通过现代化的农业,可以从各个方面予以保障,切实提升粮食安全的质量和效果。这种在构建全文三个分论点的过程中,先说“小且重要紧迫的”再说“大且总结概括的”内容,是很好的论点构思方法。

       另外,注意在这个分论点中所提到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面所提到的“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这些不仅在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很重要,也能和乡村振兴等紧密联系起来。前几天我曾分析过的《休闲农业打开乡村振兴新空间》《练好城市治理“慢功夫”》《扶一把老百姓》等文章,都可以运用这个思考角度,大家可以去看看。】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迈步新征程,不断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一定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解析:第六段,结尾点题,首先第一句仓廪实,天下安”,适用于所有农业农村主题,接下来注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这句话对于粮食安全提出了展望,说明保障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体现了一种发展的思维。这种“……永远在路上”“……是永恒课题”“……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是一类很相似、很好用的表达,经常放在结尾用,非常拿分。】

       【本文选自2021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并根据申论考试要求进行较大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