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苏中立条约

日苏中立条约

00:00
13:31


今天咱们谈谈中国抗日战争中,苏联为什么在1941年突然停止了对华抗日援助。


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应该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就陆续开始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也全面展开,从低息贷款,武器装备,军事物资,到军事顾问以及苏联空军志愿队的直接参战。仅抗战前二年承认国民政府并提供贷款就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大约2.5亿美元的战争贷款。


但是苏联对华的抗日援助从1941年中开始,逐渐停止。而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援助,差不多是在1941年底,也就是半年以后才开始全面展开。也就是说在抗战初期,苏联是当时唯一对中国抗日战争提供大规模官方援助的国家。


苏联的停止援助,使中国失去了当时唯一的外界官方援助,也是当时最主要的援助,使中国的抗战陷入了极其困难的时期。因为美国虽然在1941年4月声明《租借法案》同样适用于中国,但是实际上是在11月30日,也就是日本正式承认汪精卫政府的同一天,美国才正式发表声明承认重庆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提供了一亿美元贷款。


那么为什么苏联在1941年中开始停止对华抗日援助呢?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德国入侵苏联,导致苏联自顾不暇,无能为力,所以停止了对华抗日的援助,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真实的原因是因为《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因为在苏德战争爆发的两个月以前,苏联就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在这个苏日中立条约中,苏联就已经正式承诺日本,停止对华抗日援助了。所以即使没有德国对苏联的入侵,按照条约承诺,苏联也要停止对华抗日援助。


所谓《日苏中立条约》,就是1941年4月13日,日本与苏联之间签订的,在战争中相互保持中立的条约。因为条约文本是日文和俄文,所以日文版的就是《日苏中立条约》,俄文版的就是《苏日中立条约》。也被称为《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或《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咱们先谈谈《日苏中立条约》的历史背景。1936年11月,日本与德国签订了《日德关于反共产国际的协定》。日本当时的外交策略是,以反共产国际的名义,联合德国夹击苏联。但是1938年和1939年,日苏之间的“张鼓峰冲突”和“诺门罕冲突”中,日本军队均以失利告终。期间日本虽多次与德国交涉,希望德国介入干涉,帮助日本压制苏联,但都未成功。加之德国1939年8月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就使日本原来的联合德国对抗苏联的所谓北进战略的构想,彻底落空了。


所以之后日本的对外扩张战略就发生了调整。简单说就是变北进为南进。所谓“南进”,就是与德国结盟取得德国的支持,南下控制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同时寄希望利用德国对苏联施加影响,达成日苏在东北亚地区的和平,解除日本南进的后顾之忧。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在柏林签约。对日本而言,三国军事同盟解决了与德国结盟,赢得德国支持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日本和苏联在东北亚利益冲突的问题。因为按照日本最初的外交战略,德意日三国同盟是“日本、德国、意大利和苏联四国同盟构想”的第一阶段。日本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四国同盟”,因为如果最终可以达成四国同盟,对日本来说,就既可以在南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向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施压,又可以解除日本的后顾之忧。


所以三国同盟签约后,日本随后就开始联络苏联加入,积极推动变三国同盟为四国同盟。简而言之因为德国与苏联在核心诉求上各不相让,最终未能成功。1941年3月德国首先退出了四国同盟谈判。


日本外相松冈洋右1941年3月访问柏林和莫斯科,原计划是试图在德苏之间斡旋,促成“四国同盟条约”的签订,但是德国的退出,使日本的斡旋计划再次落空。


虽然在三国军事同盟协定的秘密附属文件中,德国承诺,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促进日苏友好和调解斡旋日苏争端。但是日本对这种模糊的承诺并不放心。所以松冈洋右离开柏林之后,就再次访问莫斯科,试图在日苏之间建立一个直接的双边和平协定,这就是最后的《日苏中立条约》。也就是说《日苏中立条约》实际上是“四国同盟”构想失败之后,衍化出的一个产物。


1941年4月7日、9日、11日,松冈洋佑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进行会谈。在这三次会谈中,双方谈判主要是围绕库页岛利益展开的。


苏联对谈判开出的条件是,废除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石油开采权,煤炭开采权以及渔业权,并驱逐日本在苏联领海的势力,日本归还占领的南库页岛区域,解决被日本所控制的千岛群岛通航问题,解决从满洲到苏联边境同日本的紧张局势。也就是说苏联坚决要求日本交出库页岛利益,这是双方签约的前提。但日本并不想接受苏联的条件,于是莫洛托夫同松冈洋佑的谈判陷入僵局。


4月12日,松冈洋佑同斯大林进行会谈,调整了谈判方向。松冈洋佑主要提出了四个问题:

一是 日本虽然同德国存在同盟条约关系,但是如果苏联和德国之间发生冲突,日本将采取仲裁者的身份。因为日本期待与苏联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二是 日本解决同苏联关系的关键是不要拘于小节,而应该从亚洲及世界的总体战略进行考虑,像库页岛这样的小岛不应该成为日苏关系障碍,苏联应该将目光放在印度洋地域。   而日本确信决定未来亚洲命运的将是日苏两国。


三是 日本对华所发动的战争并不是针对中国,而是为了在中国将英美势力驱逐出去。蒋介石政权作为英美资本在华统治的代理人,他是为英美的资本利益而同日本进行战争,所以苏联应该停止对蒋介石政权的支持。


四是 日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同苏联联起手来,将英美的势力彻底从亚洲驱逐出去,日苏要在这个原则性目标上通力合作。


也就是说,日本方面在库页岛权益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想暂时搁置库页岛问题,把谈判的目标转变为劝说苏联停止援助中国抗日的问题。


应该说日本最后成功了。《日苏中立条约》最后于1941年4月13日缔结。最后的条约文本非常简单,只有四条。同时签约当天苏日两国还发表了一个共同宣言。条约加上《苏日共同宣言》,归纳起来实际主要内容只有三条:

第一,苏联承认满洲国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承认外蒙古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第二,苏联停止援助蒋介石政府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

第三,如果将来日苏两国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双方都要保持中立。


这个条约和共同宣言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

第一,日苏双方互相交换了他们在中国的利益。互相承认他们各自在中国的的势力范围。

第二,苏联停止了对中国抗日的援助,使中国失去了当时唯一的外界官方援助,使中国的抗战陷入了极其困难的时期。


《苏日中立条约》和《共同声明》发表的第二天,国民党中常委经讨论达成二条一致意见。一是尽量淡化处理,避免批评刺激苏联,二是暂不对苏日中立条约表态,只宣布《共同宣言》对中国无效。


蒋介石召见苏联驻华大使说,从表面上看,一般人会认为苏联已与日本妥协,但我个人对斯大林先生的敬仰

绝不会因为这个条约而减少。


但毛泽东并不认为这是苏联的妥协。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的《新中日报》上(《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发表文章说,“这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一次伟大胜利。苏联的和平与发展就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利益。”


这个《日苏中立条约》有效期是五年,从1941年4月到1946年4月,如果双方未在条约到期前一年宣布不再续约,则自动再延长五年。


条约签订两个月以后,德国入侵苏联。虽然日本与德国签有三国军事同盟,虽然英国、美国都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和援助苏联,但《日苏中立条约》却并没有被终止。


半年以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德,意三国宣战。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阵线,也就是说德、意、日三个轴心国是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共同的敌人,但是《日苏中立条约》还是没有被终止。


直到1945年4月5日,德国投降前一个月,苏联按照条约约定,通知日本,条约到1946年4月到期后不再续约。但是直到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苏联仍旧以《日苏中立条约》仍在有效期为名,要求美国和英国,要正式出具一个邀请苏联对日作战的文件,但杜鲁门拒绝了这个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个《日苏中立条约》的存在,使日本铃木内阁在1945年4月上台以后,积极争取苏联作为中间人与美国寻求停战谈判。日本当时表示,可以接受无条件投降之外的一切和平条件。


要求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26日发布的。因为苏联仍旧未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波茨坦公告》的参与国只有美国,英国和中国没有苏联。所以直到最后时刻,日本还寄希望于苏联的停战调停能有所突破呢。


1945年8月8日傍晚,苏联单方面宣布废止《苏日中立条约》,午夜过后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八月风暴”行动开始,苏日战争爆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