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9年2套房,这样的抠门你怎么看 | 睡前聊一会儿

毕业9年2套房,这样的抠门你怎么看 | 睡前聊一会儿

00:00
05:22
近日,一档访谈类节目的女嘉宾王神爱,因其花钱节约、毕业9年买了两套房的故事,引发网友关注。在“节俭有大用”的赞许背后,也有一些人将她调侃为“抠神”,发出不同声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事儿背后的消费观。

此前,王神爱在网络上靠分享自己的“可持续抠法”并自述抠门买房史,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传说。而这次节目的播出,她的经历受到更多人关注。但应该澄清的是,访谈节目后期卡段式的传播、微博话题式的讨论,有意无意夸张了当事人的经历。在一则回复中,王神爱解释说毕业9年的2套房,固然是一家人勤俭节约的成果,也很大程度上与低价购入首套后又恰逢拆迁的偶然因素密不可分。

然而碎片化的传播中,一些人忽略掉了这些详实的背景,而是用放大镜对“买房”等孤立的细节品头论足:“这么喜欢存钱、数钱,真的很像课本里的守财奴”“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这样过犹不及”,甚至用“囤积症”“克扣孩子”这样的字眼进行批评。殊不知,节目中的王神爱,不过是将几十小时素材按台本筛选后的“滤镜中人”,如此攻击不仅不友善,更缺乏说服力。

事实上,王神爱的观点本身,更值得我们关注。正如她说:“存钱是为生活打造一台救生艇”,这样的风险意识值得参考;“闺蜜有不用的衣服、饰品就拿过来接着用”,这样的生活方式老派但未必行不通;至于从大学时便兼职赚外快,有条件了先买房安居,这样的价值观不仅与“抠门”无关,甚至可说是自立自强、勤俭持家的一种写照。在这件事中,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她是否“抠门”,而是这样的行为激起热烈讨论的背后,本就映衬着某种社会心态与时代症候。

对待消费,我们的态度有时候处在微妙的动态平衡中。一方面,今天拥有全球最庞大独立市场的中国,人们有条件通过扩大消费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消费主义过度泛滥,也会为普通人带去焦虑与困扰。面对无处不在的广告,很多人的消费习惯逐渐被商家改变……久而久之,一些人开始忘记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沉溺于“买买买”的快感本身,结果产生了大量闲置用品。可以说,过度消费、吹捧奢侈不仅会对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因为造成资源浪费而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王神爱的“抠门”,无论你是否接受,正是认真生活的一种体现,也是面对消费主义束缚的一种挣脱。

有人说: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这在一定条件下固然有其道理,但道理切莫只看前半句,把不省钱过成了瞎花钱,甚至罔顾个人能力,形成了过度消费的习惯,然后在急需用钱时手足无措。从某种角度来看,王神爱的“抠门”何尝不是一种“理财”。她并不拒绝消费,而是把钱攒起来投到更需要的地方。如何攒钱更合理,这一问题见仁见智。但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所谓“抠门”保持对生活的控制,对个人需求做出价值排序,把钱花在刀刃上,或许可以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可喜的是,反对过度消费的观念,时下正在悄然流行。打开网络社区,“抠门人类联合会”“省钱攻略小分队”等社群热闹非常;登录媒体平台,崇奢斗富、故意挑动神经的广告,在阵阵群嘲中日益收敛;“侘寂风”“极简风”“小而合用”的美学,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小份菜”“中古集市”等实践更开辟出新的消费市场……把准自己的需求,过好自己的生活,理应成为对待消费的健康心态。

今天,虽然生产力更加先进、供给不再紧张,但物质条件的丰裕并不直接与幸福充实挂钩。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把控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物质面前不迷失、保有一份定力;在消费之中不过度、多怀几分清醒,便是值得提倡的健康态度。

这正是:
丰俭由人,存乎一心。
供需两旺,喜乐临门。
(文 | 杨翘楚 主播|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