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汇报原则:除了介绍课题成果,汇报还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项目汇报原则:除了介绍课题成果,汇报还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00:00
14:2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张峰,欢迎来学习行动学习3.0。




行动学习项目实施了三四个月,终于要到结项的日子了。对于那些来听取汇报的评委和领导来说,“核心四问”依然是关注的重点,比如:


 目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而不是另一个)?这个课题对于组织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3个月取得这些成绩,对于组织而言,是否值得?团队有什么成长?以后再有类似/不同的问题,大家掌握解题方法了吗?


 目标:长期目标是什么?短期的3个月,应该推到什么节点?课题小组又推到了哪里?



现状:团队调查和分析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的调查和分析?效度和信度如何?



路径:团队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与以往有何差异?效果怎么样?




为了更好地展现项目价值,把课题研究中进行的思考和行动,以符合受众接受习惯的方式进行编排呈现,显得特别重要。一份好的行动学习课题汇报材料,不仅仅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同时也能够体现出行动学习的特色,他的背后,其实都遵循着五大原则,包括:理论与实践结合、业务与能力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内部与外部结合,以及具象与抽象结合。





我们先来看,原则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合一)。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是成就。”毛泽东主席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理论进行检验和校正,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稳定才干。



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方向才有保障,效率才可能更高;在实践中校验理论,理论的价值才能更大化。



没有实践的纯粹理论研究,不能产生闭环,“纸上得来终觉浅”。


所以,行动学习的汇报材料,不仅要讲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哪些成绩,也要讲清楚采取行动的背后分析及考量。比如,“如何做好员工激励”这一课题,某个小组研究了N多激励的理论,但汇报中就是不提本公司的激励应该怎么做,这3个月来更是完全没有进行任何的激励实践,显然是不恰当的。这是“原则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也叫“知行合一”。




原则二:业务与能力结合(齐头并进)。行动学习两大最直接的目标就是“业务发展”与“能力提升”,二者不可偏废。在课题研究中,自然要进行分析、采取行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便是在促进“业务发展”。同时,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单纯只促进业务发展也不足够,组织同样希望在行动学习中人员和团队的能力(甚至组织能力)可以有所提升。


不同组织在不同情境下发起的不同行动学习项目,需求可能有较大的差异。有的组织更看重“业务发展”,有的组织则更看重“能力提升”。



对于更看重“业务发展”的行动学习项目,解题思路和课题成果是重中之重,必须予以系统和清晰地呈现。



对于更看重“能力提升”的行动学习项目,针对“团队是如何拓展思维和迭代心智的”,这要在陈述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中,予以特别说明。


我们先来看这个例子,某网络安全领域头部企业的行动学习,是以“业务发展”为主的,且其中一个课题叫“如何提升交付及时率”。这个课题的最终汇报材料中,关于业务的论述就非常详细,包括:



交付及时率过低造成的现实影响。



结合公司五年规划来看,交付及时率提升的价值与意义。



短期和长期目标的设定,以及目标设定背后的思考逻辑。



过去12个月交付的明细,并且锁定在交付延期的重点渠道、区域、产品、团队和原因上。



内部标杆团队的深入研究横展;外部标杆友商的深入研究横展。



未来6个月交付预测,以及对交付及时率变化的预估。



行动学习这3个多月来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目标达成情况。等等内容。


从汇报材料中可以看出来,这一“业务发展”为主的行动学习课题,对于业务本身的分析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值得点赞。同时,这一团队在做课题汇报时,也时不时的关联到团队的心路历程,凸显了“能力提升”。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某定制家居龙头企业中层干部的行动学习,是以“能力提升”为主的,且其中一个课题叫“如何提升板材利用率”。 这个课题的最终汇报材料中,则更多地是跳出课题,站在“能力提升”的视角来展开论述的,包括:



关于板材利用率,以前我们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当时一直这样思考?这样思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为什么以前没有意识到自己卡在哪里了?



关于板材料用率,这次我们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这次我们会这样思考?背后有哪些心智的突破?



关于板材利用率,这次这样思考之后,带来了哪些新的机会?同时,也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我们是怎么克服的?



我们是怎么做假设验证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障碍?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重点发展了哪几项能力?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认为?等等。


从汇报材料中可以看出来,这一“能力提升”为主的行动学习课题,时刻关联回学习与反思,做得很棒。同时,板材利用率大幅提高,年化节约5000万元,这一团队在做课题汇报时,把具体是怎么做到的讲得也很透,同步展现了“业务发展”。


这是“原则二:业务与能力结合”,也叫“齐头并进”。




原则三:长期与短期结合(标本兼治)。在设定行动学习课题目标中,常犯的错误有四个,那就是:只定短期、只有定量、先短后长和长短脱节。



只定短期。有时,为了简化,团队倾向于只定课题的“短期目标”。其实,缺少了“长期目标”指引的“短期目标”,很容易跑偏。



只有定量。目标中只有定量指标,遗漏了交付物,导致课题组一解散,各种指标将会迅速反弹回行动学习前的状态。



先短后长。先设定“短期目标”,后设定“长期目标”,结果发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关联度很低。



长短脱节。虽然设定了短中长期目标,但脱节严重,长期目标支撑不了“目的”、“中期目标”支撑不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支撑不了“中期目标”。


这是设定目标中常犯的四个错误:只定短期、只有定量、先短后长和长短脱节。恰当的课题目标应该是先长后短、长短结合的,这样才能既达成了“目标”,又有力支撑“目的”,标本兼治。




原则四:内部与外部结合(内外联动)。所谓的内部与外部,分为两个层面:“课题组层面”和“课题层面”。



先来看课题组层面的内外联动。行动学习团队是“B团队”,而现实工作中要想解决这个课题,最应该组队的人为“A团队”。“B团队”和“A团队”的人员会有重叠,重叠数量越多,表明“B团队”中强相关成员越多,对课题推进可能越有利。行动学习团队也就是“B团队”,不仅仅要关注“B团队”内部,也要做好与外部的“A团队”的联动,这样才能避免行动学习成果两张皮。



再来看课题层面的内外联动。如果不知道谁做得比较好,以及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么,折腾了几个月,很可能还是新瓶旧酒,进展有限。



哪些友商/兄弟单位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他们是怎么应对的?结果如何?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哪个组织是公认的标杆?他们为什么能做到?



在他们采取的这些措施中,哪些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哪些很难迁移为己用?


这个标杆,可以是内部的某个部门/团队/兄弟公司,也可以是友商,还可以是行业外的某个组织。一方面,要正视自己的问题,找到过往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改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借鉴标杆的优秀做法。而这些,都应该在行动学习汇报材料中有所体现。


这是“第四个原则:内部与外部结合”,也叫“内外联动”。




原则五:具象与抽象结合(由点到面)。如果一个课题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把本组课题推进得很好,但学员回到工作岗位,面临新课题或新任务时,则又陷入混沌,完全没有思路。这说明,学员还没有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尚处在“自嗨阶段”。所以,课题汇报不仅仅要就事论事,更要能够洞察出问题的本质,提炼出来一般规律。这样,当遇到新课题时,大家就可以借助提炼出来的一般规律,以不变应万变,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第五个原则:具象与抽象结合”,也叫“由点到面”。




好啦,让我们来复习下。这节课的要点有两个,分别是:



要点一:行动学习课题汇报中,“核心四问”依然是评委和领导关注的重点。



要点二:一份好的行动学习课题汇报材料,不仅仅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同时也能够体现出行动学习的特色,他的背后,遵循着五大原则,包括:理论与实践结合、业务与能力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内部与外部结合,以及具象与抽象结合。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所学,留给你一个课后小作业:请思考一下,你觉得行动学习课题汇报的五大原则中,哪一个原则在实现上最为困难?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




OK,朋友,这一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