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南大吉就近来觉察自己犯错越来越多,与阳明先生请教一番。从中看出,圣人育人,讲求大原则,让学生从良知上去比对;也给予犯错空间,让学生真切体会错误并改正。张讲师也说,对小孩的教育,要放开心胸让他们出去闯一闯,让他们有机会犯错,才有机会改过,这样教育出来的小孩,才不会成为父母的“傀儡”。接触圣贤学问,开始反观觉照,会发现烦恼愈多,私欲愈多,但这是将大大进步的开始,但不可稍有进步,便自我满足,有幸了解心体学问,在此本源上好好精进,以求至于道。跟随张讲师的讲解,一起来聆听阳明先生的谆谆教诲。
1、如何引导小孩更加明理?
2、发现自己私欲愈多,该以何种态度对待?
《传习录拾遗》
(四六)
郡守南大吉以座主称门生,然性豪旷,不拘小节。先生与论学有悟,乃告先生曰:“大吉临政多过,先生何无一言?”先生曰:“何过?”大吉历数其事。先生曰:“吾言之矣。”大吉曰:“何?”曰:“吾不言,何以知之?”曰:“良知。”先生曰:“良知非吾常言而何?”大吉笑谢而去。居数日,复自数过加密,且曰:“与其过后悔改,曷若预言不犯为佳也?”先生曰:“人言不如自悔之真。”大吉笑谢而去。居数日,复自数过益密,且曰:“身过可勉,心过奈何?”先生曰:“昔镜未开,可得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自难住脚。此正入圣之机也。勉之!”
(四七)
先生曰:“昔者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世之学者,没溺于富贵声利之场,如拘如囚,而莫之省脱。及闻孔子之教,始知一切俗缘皆非性体,乃豁然脱落。但见得此意,不加实践,以入于精微,则渐有轻灭世故,阔略伦物之病。虽比世之庸庸琐琐者不同,其为未得于道一也。故孔子在陈思归以裁之,使入于道耳。诸君讲学,但患未得此意。今幸见此,正好精诣力造,以求至于道、无以一见自足,而终止于狂也。”
教小孩这段真好!望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乎焉在后。
郡守南大吉以座主称门生,然性豪旷,不拘小节。先生与论学有悟,乃告先生曰:大吉临政多过,先生何无一言? 先生曰:何过?大吉历数其事。 先生曰:吾言之矣。大吉曰:何?曰:吾不言,何以知之?曰:良知。 先生曰:良知非吾常言而何? 大吉笑谢而去。居数日,复自数过加密,且曰:与其过后悔改,曷若预言不犯为佳也? 先生曰:人言不如自悔之真。 大吉笑谢而去。居数日,复自数过益密,且曰:身过可勉,心过奈何? 先生曰:昔镜未开,可得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自难住脚。此正入圣之机也。勉之!
先生曰:昔者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世之学者,没溺于富贵声利之场,如拘如囚,而莫之省脱。及闻孔子之教,始知一切俗缘皆非性体,乃豁然脱落。但见得此意,不加实践,以入于精微,则渐有轻灭世故,阔略伦物之病。虽比世之庸庸琐琐者不同,其为未得于道一也。故孔子在陈思归以裁之,使入于道耳。诸君讲学,但患未得此意。今幸见此,正好精诣力造,以求至于道、无以一见自足,而终止于狂也。
感恩!20210402
良知不仅仅指心体,还有思维之思
感恩讲师
感恩讲师。
请问程朱理学为何在中国流传好几个朝代?
無極陰陽 回复 @天地11: 中人以下,不可以於上,真知真論之人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