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西江月|司马光眼中的“性情”

【知识点】西江月|司马光眼中的“性情”

00:00
02:27

《西江月》中有一个名句“有情何似无情”。


这里的情字,并不完全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文学词汇。北宋的学者们将“性情“作为一个哲学问题,不少有影响的学术流派纷纷参与了讨论,譬如王安石的新学、二程的理学,他们的讨论开启了宋明两代心性之学的先河。而司马光对于“情”的观点,则承袭了传统儒学的路子,集中体现在他的《情辨》一文中。


《情辨》阐释了情与道的关系,司马光不认为二者相互违背。他举例说,有一个叫应几的人不幸丧子,沉浸在悲伤中,同时,应几也怀疑自己,悲伤是不是没有得道的结果呢?得道的人,大概就能超越人生的一切喜怒哀乐吧。


当时许多士大夫,受到佛教和老庄的影响,赞同应几的观点。但司马光提出了反对,他认为,情和道是一体的,同时存在于人的身上。所不同的是,情如同水,道如同堤坝。每一个人身上同时拥有江河与堤坝,因此他能够做到有情何似无情。“有情”是波涛滚滚,“何似无情”便是堤坝在发挥它的功能。最后,堤坝将一个人心里的喜怒哀乐导入海洋,获得广阔与平静。这便是“笙歌散后酒初醒”,人与一轮明月在天地间对望。


在一首风月小词背后,其实隐藏着作者严肃而完整的哲学思考。李清照在《词论》中说,大儒们写小词,像是从大海中舀起一杯水。这恐怕也是读大儒之词的特殊趣味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日日魂梦与君同

    王安石的心学?那不是王阳明的心学吗?

    蜡笔小新来听啦 回复 @日日魂梦与君同: 我看文稿是这个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