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前往石碣村游说阮氏三兄弟入伙,这种杀头买卖自然不能当面锣,对面鼓大鸣大放,总要讲个婉转迂回,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再出戏肉。那么小火慢炖期间,最适合消磨时间的,就是喝酒吃肉呗。那咱们就数数,吴用去了石碣村之后,究竟吃了几顿饭。
晌午到村,会和了三兄弟。酒家里正好有花糕也似好肥肉的黄牛,先大块切了十斤垫了一番肚子之后,又取了一桶五七斤的小鱼,盛作三盘吃了。看着天色渐晚,吴用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到阮小二家的水亭子上吃了第三场。这顿酒,从中午吃到半夜,四个人分了四十斤上下的肉食。
这日子过得,真可谓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要是天天这样,还用上梁山么?刀尖儿舔血过得也不一定有这个好啊!
《水浒》故事原来是说书人的文本,在大街通衢,勾栏瓦舍中,吸引一种看客围观。泽中情况下,你要是非要讲什么微言大义,草蛇灰线,那是没法拿得住听众的,人家直接用脚投票,隔壁拿大顶的不好看么?街对面还有西域来的舞娘跳胡旋舞呢!所以,说书人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有一些非常直接吸引人的东西,就比如快意恩仇,大秤分金,这种吃吃喝喝的也颇能吸引听众的脚步。
因为,在中国古代,不管饭点,肆意酒肉,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原始社会,男人们出去打猎,女人们负责采集。可打猎这事儿是看概率的,打到了过两天舒坦日子,打不到那就只能靠攥的脂肪硬顶。采集这事儿相对更加稳定一点儿,所以人类社会最早是母系社会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进入到农业社会之后,终于可以较为规律地饮食。不过,唐宋之前,中国古人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早上那顿饭叫“朝食”;傍晚那顿叫“餔食”。普通的古代老百姓没什么夜生活,到了晚上,为了省点儿灯油,天黑就睡觉,两眼一闭,肚子饿也感觉不到了。
因为早上那顿是为了维持一天的生计,而傍晚那顿不过是为了将就一夜的肚皮,所以两顿饭中,自然是早餐比较重要,需要专门烧制,而晚餐往往就是把早上剩下的将就将就。
春秋的时候,齐国和晋国在鞌(ān)这个地方打仗。齐军主帅齐顷公看不起晋军,告诉麾下将士,咱们要“灭此朝食”,也就是早上起来就开打,根本不用等到吃早饭的时候,就能把敌人打败。那么几点吃早饭呢?十二时辰里面食时指的是辰时,早上七点到九点的样子。这样一看,齐顷公还真是在战术上蔑视敌人了,只不过理想太完美,现实很骨感,齐顷公非但没有打赢了晋军之后吃早饭,反而被人家打得大败亏输,自己也差点儿被俘虏,只给后世留下一个“灭此朝食”的成语而已。
当然,所谓的两餐不过是老百姓的习惯,作为贵族来说,只要想,几顿都吃得上。商纣王酒池肉林,那肯定是不管饭点,随便吃喝。而在汉代,贵族中已经形成了三餐制的模式。到了唐代,普通人开始吃起了午饭。诗人们写到的中餐或者午饭,其实都是中午这一顿,比如贾岛《送贞空二上人》说“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白居易的《咏闲》诗云“朝眠因客起,午饭伴僧斋”。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吃一顿午饭是一天工作消耗的补充,而对于僧人来说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佛家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食时,所以就有过午不食的戒律。既然晚上不能吃东西,那自然是中午这顿比较重要了。
其实,除了正餐,也会有一些加餐,宋代时代,夜市非常火爆,在夜市上吃的东西,基本就属于加餐。不过正常人吃起东西来,总要讲究个荤素搭配,君臣佐辅,像吴用和阮氏三兄弟半天时间三顿饭都是大鱼大肉的情况还是少数,毕竟就算肠胃受得了,人的荷包也受不了。
毕竟中国那么大,经济、资源、物产的差异客观摆在那里。汴梁城里能一日三餐,甚至晚上还有个宵夜,而另外一些边远苦寒之地,还依然保留着两餐制,甚至到了灾荒之年,不要说一餐,两餐,就连树皮都吃不上。哪怕到了清朝时期,一天两餐的地方也比比皆是。
不过,有一种人吃两餐更多是象征意义,那就是帝王。宋朝皇帝一天两顿正餐,但是不管饿不饿,他可以随时加“泛索”来吃,所谓泛索,就是计划外的餐饮,次数多少,吃得多少,都是皇帝一言而觉。像宋徽宗那样爱好享乐的皇帝,他的泛索恐怕比正餐还多,而像宋仁宗那样简朴的皇帝,半夜想喝碗羊肉汤,也怕今后御厨每晚都要备着羊来宰杀造成浪费,宁肯饿着肚子。所以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至于《水浒》中的强人劫道这项买卖,那也是看天吃饭。再好的商道,也不能竭泽而渔,要不然客商怕了,不敢从此路过,你功夫再高,能抢谁的去?就像中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占据东西商道,收的税跟明抢一样,迫使欧洲的商人们开辟新航线,发现了美洲。大海航时代的开辟,带来了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为了维持商路与利益的平衡,占山为王的强人们也需要进行较为精确的计算,大多数的日子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看天吃饭。所谓天天顿顿大口吃肉,不要说宋朝,就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过的上呢?
明星小贴士:
本回数中的撞筹指的是凑人入伙的意思,原本是赌桌上的用语,把筹码前推,混在一起,表示下注跟着一起干了。
教授:
宋代教授是官方职位,在太学和州学中负责教学,和汉代五经博士的博士是同样的意思。而书中说吴用“似秀才打扮”,也就是说并没有考过科举,也没有秀才的功名,只能算是读过几年书。阮家兄弟称他为教授,不过是客气话而已。
您好,这播放有点混乱,是否应该本回故事结束再解惑,赏析。后边还有这么长的故事,如果播放混乱会影响节目质量。
和风问讯 回复 @5wgx2olnvivnlxvg6jwf: 之前我问过,回复说,没啥好解惑的。就很离谱
对照文稿收听,为什么发现有很多内容被剪辑了?
和风问讯 回复 @我的沉默心: 会不会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老师讲起帝王韵事格外有说服力
怎么回事?总是先一步?
人家读完上一回,他非要说下一回,有毛病吧,这么聊天真是千古奇闻,你要是在没什么说的,要不就别说,要不就说点文中拗口的句子,一篇文章有都是可以说的地方,真是服了,,,,
剪的有点乱
皇阿玛的赏析属于提前预告
还没吃饭呢
皇阿玛的赏析时不时就来个“先行一步”,剪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