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相对于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打骂的教育形式来说,催眠暗示往往更能使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
催眠教育是指父母通过语言、表情、行为、味道、画面、音乐等方式,对孩子的潜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言谈举止。当孩子的潜意识接收了一些负面的暗示,比如“你真笨!”“你真懒!”“你真没长进!”“你真不听话!”等语言暗示,孩子以后的言谈举止往往就会朝着受暗示的方向发展,孩子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而如果孩子的潜意识接收到的是一些正面的暗示,比如“你真乖!”“你越来越聪明! ”“你越来越能干! ”“你每次都有不同的进步!”等语言暗示,孩子的言谈举止往往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暗示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 一些技巧, 不能随心所欲。
◎注意措辞,多多肯定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催眠暗示时,措辞的选择十分关键。语言暗示是催眠暗示的重要方法,而措辞则是决定语言暗示效果的核心。在措辞的选择上,父母要注意多多肯定,千万不要从否定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中国父母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最需要学习和提升的一点。很多中国父母不懂得如何夸赞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父母往往也会说“还不错”“ 看来你不笨啊”。而这些措辞事实上就是一种否定的表达。孩子的潜意识往往会忽略掉“不”字,而重点关注到“错”“笨”这样的字眼。相反,如果父母用肯定词汇,如“真聪明”“真棒”等,孩子的潜意识接收到的就是正面的暗示。
所以,催眠教育要求父母要用一些正面的、 积极的、良性的语言来引导暗示孩子,使他们朝好的方向发展。即使是孩子的弱点,也要利用语言进行正面引导,而不是直接陈述事实,使孩子接收到负面的暗示。
◎在潜意识里相信,孩子的本质是好的
如果父母的潜意识先入为主地认定孩子是有问题的,那么,无论他掌握多少催眠暗示的技巧,都无法为孩子带来积极的改变。
我有一个亲戚,不太喜欢女儿。从他女儿出生开始,他就横坚都看不顺眼,怎么看都觉得女儿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如今,女儿上小学了,完全按照他口中的样子成长——很不听话、没个女孩样、成绩很差、说话粗鲁……亲戚开始着急了,就来问我该怎么办。
听了我的课之后,他意识到,是自己造成了女儿现在的问题。他决定改变,要对女儿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催眠暗示。于是,他几乎每天都对女儿说: “你真是个好孩子”“我相信你会越来越好”“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等等。但是,半年过去了,他的女儿没有丝毫的改变。他就又来找我。我决定亲自听一下他是怎么对他女儿说的。结果,我发现,他说的话都没错,问题出在他和女儿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表情完全在表达“根本不是这样的”。这些表情使他的女儿完全不相信他的话,那么,他日日重复的那些正面的积极的语言自然也无法对他的女儿起到催眠暗示的作用。
从某些方面来说,表情催眠暗示的影响力甚至要大于语言,因为人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如果你不能在潜意识相信孩子的本质是好的,那么,你在对孩子进行催眠暗示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催眠暗示的目的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