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正青春——巍巍昆仑

学党史·正青春——巍巍昆仑

00:00
10:08

追忆百年峥嵘岁月,传承奋斗青年先行。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青春山东”开设“学党史·正青春”栏目,每周向青年朋友讲述一个初心故事,重温一部爱国电影,分享一首革命歌曲,走进一个红色地标,推荐一本党史书籍。

回首百年光阴,从上海石库门的星星之火,到嘉兴南湖的点点波澜,我党在泥泞中起步,在曲折中发展,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青春山东”带你重温红色岁月,缅怀峥嵘历史。

一个初心故事——九星战绩 威震九天

  王海,1926年1月出生于山东,1944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军,进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学习机械和飞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飞行员。1950年,王海任空军第三师第九团第一大队大队长。

  1951年4月,王海率领空三师第九团第一大队,奉命飞赴硝烟弥漫的朝鲜前线。但因为缺乏实战经验,一大队在几次空战中,都是无功而返。11月9日,一大队与1架敌机不期而遇,在炮弹全部打光的情况下,才终于击落了敌机。王海认识到,只有熟练掌握技术和战术,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敌人。他一有时间就组织大家研究分析,经过一番精心研究摸索,症结终于找到了,大家都在期待与敌机“一决高低”。

  1951年11月18日,一大队奉命出战。在清川江附近上空,发现了低空有60多架美军F-84型飞机。王海一声令下,率领6架米格-15战斗机,从高空直扑敌机。但是,敌机很快重新集结,8架敌机首尾相接,排成一个既能相互掩护、又能在飞行中逐步摆脱困境的大圆圈。王海充分利用米格飞机垂直机动性能优势,指挥战友们不断升空,俯冲,再升空,再俯冲……美机“圆圈阵”被打乱,王海首先开炮,其他队员接连开火,敌机四下逃散。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中,王海指挥果断,战术灵活,一大队取得了5:0的辉煌战绩。12月15日,一大队再度迎战美国空军,以4对12的劣势创下6:1的惊人战果。25岁的王海,声名鹊起,享誉军内外。

  王海认为,在战场上,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勇敢。在清川江空战中,王海和队员们在不到500米的距离开火,可以看到敌机机舱里的飞行员。最近的一次,敌机就在王海眼前爆炸。王海说:“完全靠飞行员勇敢不怕死,美国人他不敢硬碰硬。”在王海的带领下,一大队凭借“空中拼刺刀”的战斗精神和过硬的技术,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王海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一部爱国电影——《巍巍昆仑》

  《巍巍昆仑》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电影,于1989年7月在中国公映。该片是国庆四十周年献礼片,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彻底粉碎蒋介石的“黄河计划”,消灭胡宗南王牌军的故事。

  1947年,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胡宗南率二十余万大军进攻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决定主动撤出延安,和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陕北的中央机关代号“昆仑纵队”,任弼时任司令。“昆仑纵队”在与敌人周旋的同时,又指挥着全国各战场。在“昆仑纵队”的指挥下,解放军先后取得羊马河、青化砭、蟠龙镇三次战斗的胜利。小河会议后,彭德怀在沙家店歼灭了胡宗南第36师,西北野战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中原战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转折。在五台山上,毛泽东登山远眺,宣告战略决战即将到来。

一首革命歌曲——《祖国颂》

  《祖国颂》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的同名主题歌。这首歌曲创作于1957年,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整首歌曲意境高远、撼人心魄,生动诠释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祖国颂》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和人民的豪迈,描绘了人民喜迎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心情。第二部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气势大气磅礴,高度概括了时代风貌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1959年起,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定《祖国颂》作为欢迎外国元首的必唱曲目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歌曲经久传唱,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一个红色地标——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南端的任家山上,是全国唯一一座综合展现雨花台烈士事迹的革命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江苏省首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共分为前厅、序厅、基本陈列、缅怀厅、弘扬厅、家书厅、红色文创七个版块。基本陈列“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雨花英烈的重要论述及党的十九大精神,本着“见人见物见精神”的陈展理念,分为光荣北伐革命先锋、力挽狂澜前仆后继、奋起抗战中流砥柱、迎接黎明血沃新天四个部分,以烈士遗物、照片、史料为主体,辅以场景、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展陈手段,集中展示了179位雨花台烈士的生平事迹。

一本党史书籍——《建党1921》

  《建党1921》由著名党史学者邵维正和他的助手刘晓宝合著,该书以时间为主线,从重大建党事件切入,阐述100年前内忧外患的中国国情和上下求索的时代大潮,以历史细节的描写,带领读者走近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的历史现场,以大量建党人物的故事书写,领悟革命先辈的创新精神和建党的艰辛历程。

编辑|余莹莹(济宁学院团委)

责编|王旭东(烟台大学团委)

平台编辑|尹春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1886646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听友372055951

    好好学习,报校祖国

  • 听友379580318

    青年人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 听友307331120

    我爱我的祖国

  • 听友385485666

    不忘初心

  • 听友324907470

    不忘初心

  • 听友371722926

    学习了

  • 听友324551469

    重温红色岁月,缅怀峥嵘历史,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自强不息,不懈努力。

  • 听友324551469

    重温红色岁月,缅怀峥嵘历史,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自强不息,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