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三十七篇:致泽儿: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曾国藩家书 第三十七篇:致泽儿: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00:00
06:49

第三十七篇 致纪泽儿: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译文】

字谕纪泽儿:

二月二十一日,我在运漕行船的途中收到了你正月二十二日、二月三日两封信和澄叔的两封信,从信中得知家中一切平安。大姑母和季叔的葬礼,想必都应该处理完了吧。

信中说你在团山嘴桥上不小心跌倒,幸亏没有受伤,真是万幸啊。听说你母亲和澄叔打算重新修座石桥,你写信来也是这个意思,我看所需的资金就从我营中寄回吧。《礼记》中这样说:“道而不径,舟而不游。”古人所说的孝,尤其以保身为要。乡间的道路和桥梁都窄小危险,以后我们家的后代,凡是过桥的时候,无论是坐轿还是骑马,都要下来步行走过去。

我本想让你来营中见面,因为路途遥远,而且又有危险,所以你就不用来了。暂且等到九月霜降雨停之后,气候稳定了,我再给你寄信,告诉你来军营的日期。现在你在家能饱览群书,还可兼管家庭事务。身处乱世,能够如此享受这宽闲的时光,真是难得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时光啊。

十六日我从金陵坐船,迎流而上,沿途察看了金柱关、东西梁山、裕溪口、运漕、无为州等地方,据我观察,目前军心还算稳定,军事布置也还妥当。只是各处的兵力都显得势单力薄,不知能否抵挡得住来势汹汹的敌人。我还要赶去青阳,月底就可以回到省城。南岸的情况近来比较紧张。敌军派出两股人马进攻徽州,古、赖等股捻军又不时地骚扰青阳,其最终目的显然就是要进攻江西,为此我深感担心。

澄叔不愿意接受朝廷给沅叔的赐封。我应当马上给京城写信,请示朝廷取消这项举动,以了结澄叔的心愿。

得知你读书能持之以恒,我心里十分欣慰。不过随着自己读书涉及的知识日益宽广博大,有必要做一两条札记,以方便自己日后的查考。最近脚步是否日益稳重了呢?要经常注意这些。在此叮嘱。涤生手示。

这次没有另外给澄叔写信,你把这封信转给他看看。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解读】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对纪泽儿说,身处乱世,能够如此享受这宽闲的时光,真是难得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时光啊。从中体现了他珍惜时间的观点。在他看来能够有时间读书真是令人享受的事情。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所成就的人都同曾国藩一样,没有一个不是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晋朝陶渊明也有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这些人懂得去珍惜时间,利用时间而读书,才使他们有了渊博的知识,成就了一番事业。

再如,宋代刘克庄诗云“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其意是说在古代用沙漏记录时间,形容夜半三更还在用功读书而一眼看十行是不可能的,用来形容读书敏捷。

此外,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总结出“三余三上”的学习方法。所谓“三余”,就是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所谓“三上”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用这些时间来读书。有个故事说,东汉末年的董遇,对《老子》和《左传》有精深的研究,有人向他请教,他却不肯教,并告诉这个人说,一定要先读上一百遍,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向他请教的人,却说自己没有时间。董遇便教导他说应该用“三余”时间来学习。总之,就是告诉这个求教的人凡得空闲都可读书。

然而,如今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买了书却不看书。人们总认为自己没有时间来看书,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应酬上,什么饭局、牌局、娱乐场所里进行的消遣活动。并把这些称为“休闲”,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意识,更是使自己走向堕落的因素。而真正好读书的人,则会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闲暇时间读书。把业余时间读书当做爱好和追求的人,经常拾遗补阙,增长本领,把事情干得更出色。在他们看来,业余的闲暇时间,读些轻松愉快的书籍,既是“为愉快而读书”,又是珍惜时间。

所以在曾国藩看来,书的魅力,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一个人有机会有时间读书,千万不要错过,应该抓紧一些,融情于书,以书感怀,在书中体会那无尽的快乐,让自己变得充实些。莫让时间悄然而走,如果在你年轻的时候都不去珍惜时间进行学习,那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无力去克服,才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等到老的时候,更是悲伤自己学问少,而一无所成。落得汉乐府《长歌行》所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