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从《呐喊》到《流言》

26.从《呐*******

00:00
21:37


本期内容概要

从《呐喊》到《流言》


导语 


上次讲到张爱玲通过她的散文,第一表达了她的「小市民」的趣味跟历史观;第二表达了她的文学观:不想讲斗争,而是讲稳定和谐的人生底子。


张爱玲谈如何面对读者现实问题 


    张爱玲也在散文说怎么面对读者的现实问题:「要迎合读者的心理,办法不外这两条:(一)说人家所要说的,(二)说人家所要听的。」这是非常精彩的概括,说人家要说的就是革命文学、主流文学;说人家要听的就是通俗文学、流行文学。「说人家所要说的,是代群众诉冤出气,弄得好,不难一唱百和。可是一般舆论对于左翼文学有一点常表不满,那就是『诊脉不开方』。逼急了,开个方子,不外乎阶级斗争的大屠杀。现在的知识分子之谈意识形态,正如某一时期的士大夫谈禅一般,不一定懂,可是人人会说,说得多而且精彩。女人很少有犯这毛病的,这可以说是『男人病』的一种……」这段话有点偏颇,明明是不同的社会政见,张爱玲马上连系性别差异,暗示背后的性别战争。那要是说人家要听的呢?她说:「作者们感到曲高和寡的苦闷,有意的去迎合低级趣味。存心迎合低级趣味的人,多半是自处甚高,不把读者看在眼里,这就种下了失败的根。」你是为了迁就读者,这种写法一开始就错,因为你不站在小市民的立场上。但是张爱玲真的就是小市民吗?当然不是,但她能够写,这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谈音乐》:「从《吶喊》到《流言》」 


    她好的散文很多,其中《谈音乐》,在我看来是《张看》跟《私语》两种风格结合得最好的作品。它既能俯视又能平视小市民。《谈音乐》第一句话:「我不大喜欢音乐。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然后她讲了一堆音乐的不好,主要是西洋音乐不好。她这有一点有意挑战知识分子情调,又有点讨好小市民趣味的味道。


    张爱玲说她最怕的是凡哑林(小提琴),因为凡哑林拉得都是绝调。接下去有段我非常欣赏,「大规模的交响乐自然又不同,那是浩浩荡荡五四运动一般地冲了来,把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变了它的声音,前后左右呼啸嘁嚓的都是自己的声音,人一开口就震惊于自己的声音的深宏远大……」这段就是我们之前讲过以实写虚的一个典型样板,就是以身边室内可闻、可触的实体,来逆向形容大的、抽象的、虚的东西。我们通常习惯用音乐来形容革命运动,但张爱玲倒过来用革命运动来讲交响乐。说前后左右都在喊,就像你刚睡醒的时候,有人跟你说话,那时候搞不清楚是你自己说还是别人说,模糊的恐怖。这不仅是在延续鲁迅唤起黑屋子里的沉睡者,而且还反讽了被启蒙大众似醒似睡被催眠后的不幸的后果,这是藉音乐表达她的政治的看法,典型的「从《吶喊》到《流言》。」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有几个非常著名的意象,一个是鲁迅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我看来交响音乐像五四运动一般地冲了来,前后左右都是声音,不知道是自己还是别人的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意象。鲁迅写的是革命前,走向革命;张爱玲写的是革命中,或者革命后的反省。


    《谈音乐》散文最精彩的是最后一段。「……有一天深夜,远处飘来跳舞厅的音乐,女人尖细的喉咙唱着:『蔷薇蔷薇处处开!』偌大的上海,没有几家人家点着灯,更显得夜的空旷。我房间里倒还没熄灯,一长排窗户,拉上了暗蓝的旧丝绒帘子,像文艺滥调里的『沉沉夜幕』。丝绒败了色的边缘被灯光喷上了灰扑扑的淡金色,帘子在大风里蓬飘。街上急急驶过一辆奇异的车,不知是不是捉强盗……在这样凶残的,大而破的夜晚,给它到处开起蔷薇花来,是不能想象的事,然而这女人还是细声细气很乐观地说是开着的。即使不过是绸绢的蔷薇,缀在帐顶,灯罩,帽檐,袖口,鞋尖,阳伞上,那幼小的圆满也有它的可爱可亲。」


    这段浓缩了张爱玲作品的很多内容跟意义。时代,外面开着的是日本军车,所以说是奇异的车。商女不知亡国恨,一般人就只能痛喊歌女隔窗犹唱后庭花。可是张爱玲说,这样的情况下,歌女说蔷薇还开着,它还是可爱的。用葛薇龙在《第一炉香》湾仔说的话,世界是苍凉无边的,未来想都不能想的,但是眼前这些蔷薇,这些衣服,还是可爱的。这是张爱玲跟很多同时代作家的不同。


    简而言之,张爱玲面对五四主流作家群,她要努力强调小市民的趣味和小市民的社会历史价值。她很早的打破了雅俗文学的固定界线,毫无顾忌的把书交给了皇冠出版社推销,但却拒绝跟文化工业生产规则合作,在作品走红的情况下,依然自我流放洛杉矶。她真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理解吗?


    有篇散文《夜营的喇叭》,我稍稍转述。她说跟姑姑一起住,隔壁有个军营,晚上隐约听到军营里有人吹喇叭,她觉得声音很好听,但姑姑却没留心听过。散文中的「我」困惑于是自己幻听吗?可是有天,她家隔壁有个人吹着口哨,就是夜营喇叭的旋律,张爱玲就非常欣慰。这篇算是她散文中少见的抒情篇章。抒发的是孤独之情。她觉得世界上很多东西,别人看不到,但要是真的只有她一个人看到,她又很害怕,她希望有人跟她分享这种孤独。当时,她自以为找到了这个人,那就是胡兰成。


这期「细读张爱玲」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isaQi

    许老师的拟音象声词念的很到位

  • 听友73989197

    许老师,你讲什么我们听什么,只要你出我们就买。

    覺岸無邊 回复 @听友73989197: 支持你!赞一个!

  • ShellingfordHolmes

    许老师要不来第二季吧😂

  • 一草儿

    许老师,一定要加哦,喜欢听,很喜欢,非常好!

  • 绀三郎

    声优新人许老师😜

  • 语音缭绕

    声音模拟好可爱啊!

  • ShellingfordHolmes

    我觉得触摸让人反感,还因为触摸有性暗示,是原始“拥抱”产生的结果。我们有视力,听力的审美是被训练出来的,而产生触摸是原始行为,看到喜欢的想咬一口,摸一摸那是原始人。张爱玲关于音乐的感触我觉得是她对时间的理解,音乐是时间的流逝。张爱玲偏好“流苏和柳原那可以维持十年八年的谅解的一瞬”,喜欢“薇龙对那些小东西一次留恋的消费”,她要的是天长地久,但是天长地久是视觉,是味觉给你爆炸的瞬时的体验,而音乐是完整的,是由盛而衰的转换体验,她宁愿体验潜藏未来的衰弱,也不愿体验即将消逝的光芒。

    闲临牗 回复 @ShellingfordHolmes: 差不多林黛玉的喜散不喜聚

  • Hunter_fa

    不要想太多……

    闲临牗 回复 @Hunter_fa: 差点溜走,捉到了

  • lovewatermelon12

    许老师笑死我了,您是幽默的

  • LittlestM

    许老师这集读的真动情,同时也真的好羡慕许老师的学生们在人生有幸遇到这么好的一位老师。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