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害相权,取其轻

两害相权,取其轻

00:00
21:12
生活习惯、人生态度、亲子关系这三门课,与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样,都需要投入。
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孩子都不同,做父母的每一天,都是“实习”。
只要与孩子在一起,我忍不住过细,过多关注孩子,随口说话,或者藏不住“评判”,或者藏不住“期待”。这些,对孩子,是无形的压力。我与先生性格差异太大,日常生活中,看得见的冲突,看不见的分歧,对孩子,是隐形压力。
怎么办,要改变自己,一夜之间,无法办到。“保持距离”,是马上能够尝试的办法。
我意识到,曾经,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状态,是家里的“雾霾”。如果我治理自我,把“蓝天模式”给家人,很多东西,尤其是先生和儿子的精神状态,也许就会变化。
果然,家人是敏感的。渐渐地,儿子说,他感到家是稳定、安详的。周末,他很希望见到我。我们一见面,他就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个不停。在我面前,他逐渐勇于表达,流畅地表达他真实的想法,不再担心我生气。我对他由衷的赞同也更多。我意识到,这才是我们母子之间最需要的状态。
我回想,在儿子的成长路上,曾经多次,我一厢情愿,为了给他各种“修养”,不得不磨损他的意志和自尊。这样的做法,与我母亲当年对我的“作为”,大同小异。



母亲,曾经为了我的未来,给我的创伤,让我在35岁的时候,伤害我的孩子,伤害我的伴侣。如今,我早已明白了母亲的难处。俗话说的“养儿方知父母恩”,也就是“养儿方知父母难”吧。父母的难处,不只是左右为难,而是前后左右里外上下,都难。
还要有更大的心力,更踏实的努力,“自我强大”。强大到,不期望孩子为自己增光添彩;强大到,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与自己同行时,就心甘情愿陪着孩子走孩子的路。

我和先生,一边试验各种方法,一边讨论,在孩子身上,我们用力的“度”,究竟如何把握?最后,我们自问自答。



自问1:即使不是鸡飞蛋打,两样落空,逼迫孩子取得成就的过程,损伤亲子关系,我们宁愿选择什么?自答1:宁愿任其自然,稍加努力,适可而止。终究要的,还是孩子与家人、四周关系健康。



自问2:如果不能两全其美,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要以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我们要追逼着孩子去求取吗?自答2:宁愿放手。保护好他的求知欲,尽可能,协助他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有好的学习方法。未来,他可以根据生活、工作需要,随时完善自己。不哄骗、不强制,不损伤他的自我掌控感,保护他自由自信的感觉。尤其是,不损伤他对生命的兴致,对幸福的感觉。



母亲常说“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样的好事哪有那么多。”不能“两全其美”这么办?那就“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尽管这样想,“权衡”的过程,也是烙饼的过程,翻过去,翻过来。



距离孩子高考,只有一年时间。我对先生说:迎接高考的过程中,更要观察、了解孩子精神发展的需要,尽量尊重他,谨慎地引导他。高考结束,不管是哪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都希望,在儿子拿到大学通知书时,我能够拿到,儿子发给我的“合格母亲”通知书。



黑塞说:“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对于即将成年的儿子,我想,为了成为“合格母亲”,我的必修课,是帮助孩子,走上找寻自我的生命道路。



当然,我与孩子,都要面对现实而活着。怎样活着呢,我想起南怀瑾先生说的话:“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屈之甚者伸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快。”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是祖先告诉我们的经验。“为了孩子好”的主观意识,不管有多强烈,对自己的人生经验,不管有多自信,我希望自己,不在孩子面前“缘木求鱼”。如对父母言听计从,孩子的人生,是有一些捷径,然而,孩子神往自己的风景。那风景,有时候,在另一条路上。



有时候,我就横下心来,想一想:“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有时候,我就谦卑下来,想一想:“既然能相信自己,凭什么不能相信孩子?”在孩子面前,就算是你生了他,养了他,也要“用意勿重”、“持身勿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