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二节官方笔记
一、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
1.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C/S):
2.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Server,B/S),是一种基于 Web 应用的客户/
服务器结构,也称为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
3 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表达。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描述的是数据的共性内容。
4.静态特征
1)数据的基本结构
2)数据间的联系
3)数据取值范围的约束
5.动态特征,指对数据可以进行符合一定规则的操作。
6.数据模型组成要素:
1)数据结构:描述的是系统的静态特征,即数据对象的数据类型、内容、属性以及数据对象之间的联系。
2)数据操作:描述的是系统的动态特征,数据操作主要分为更新和检索两大类,
增删改查。
3)数据约束:描述数据结构中数据间的语法和语义关联。
7.数据模型的分类:
(1)概念层数据模型:概念层是数据抽象级别的最高层。概念层数据模型,也称
为数据的概念模型或信息模型,这类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的设计阶段。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
(2)信息世界设计的基本概念: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实际的事物,也可以
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系,例如:学生、商品、比赛、课程等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特性。
码或键:可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实体型:用实体名与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例如:职
工:员工号,姓名,部门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
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3)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 模型)
1)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的名称;
2)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3)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的名称,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
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1:N 或 M:N),如果一个联
系具有属性,则这些属性也要用无向边与该联系连接起来。
8.逻辑层是数据抽象级别的中间层。逻辑层数据模型,也称为数据的逻辑模型。
任何 DBMS 都是基于某种逻辑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
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数据模型
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没有父结点,称作根结点
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
2) 网状模型
以网状结构表示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
允许结点有多于一个父结点
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父结点
3)关系模型
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优点:
• 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
• 概念单一
• 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
4) 面向对象模型
·既是概念模型又是逻辑模型;
·表达能力丰富,对象可复用、维护方便
9.物理层数据模型,也称为数据的物理模型,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
是逻辑模型的物理实现;
是数据库最底层的抽象;
设计目标是提高数据库性能和有效利用存储空间。
10.这三个不同的数据模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关联。从现实世界到概念
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的;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可以由数
据库设计人员完成,也可以用数据库设计工具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主要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的。
11.关系数据库的优点:高级的非过程语言接口、较好的数据独立性。
12.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与底层实现的结合紧密,关系模型具有坚实理论基础,
成为主流数据模型。
13.关系数据库的优点:高级的非过程语言接口、较好的数据独立性。
14.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与底层实现的结合紧密,关系模型具有坚实理论基础,
成为主流数据模型。
15.关系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
16.表(Table)
是一个二维的数据结构,由表名、列、若干行数据组成;也称为关系。
17.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逻辑上对应一张二维表,可以为每个关系取一个名称进行表示
18.关系的三种类型:基本关系(基表、基本表)、查询表和视图表。
19.列(Column)
也称为字段(Field)或属性(Attribute),每一列有一个名称,称为列名、字
段名或属性名。每一列表示实体的一个属性,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20.数据类型(Data Type)
每个列都有相应的数据类型,它用于限制(或容许)该列中存储的数据。
21.在一个数据库中:
表名必须唯一;
字段名必须唯一;
不同表中可以出现相同的字段名;
22.行(Row)
也称为元组(Tuple)或记录(Record)。表中的数据按行存储。
23.元组(行)中的一个属性值,称为分量。
24.码或键(Key)
属性(或属性组)的值都能用来唯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则称这些属性(或属性
组)为该关系的码或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