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这篇范文
是之前一位同学
对这个热点有困惑
向我提问
这几天做出来的
大家如果平时有问题
也可以后台或者微信留言
尽量帮助大家解决知识盲区
咱抓紧上岸~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解析:第一段,开头,中心论点。高质量发展,是当下经济建设的重点,也是考试的一个难点。如何写好?特别推荐大家记住这句: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放在第一段作为中心论点,还适用于很多有关经济、发展类的话题。
另外,备考时也要对这些热点心中有数,一些领导人的讲话、关键句、关键词也许不能全背得下来,但是却应该弄明白,这些热点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如此,写作时才不至于走偏。其实我们现在所做的“5分钟弄懂一个热点”就是在给大家打牢这方面的基本功。】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解析:第二段,过渡段。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就如本段先用前半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接下来跟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承接上文中心论点的同时,又开启下文的分论点。
另外,过渡段的内容,也是对分论点段首句进行概括和总结,我们在构思过渡段的时候,对于分论点要如何细化、展开,要提前做到心里有数,在整个文章结构的安排上,才能有所体现。】
第一,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叠加的困难和挑战。这要求我们继续减少产能过剩行业,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落实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着眼于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加大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一,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这段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三去一降一补”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个原因也可以用在很多政策类问题上,比如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乡村振兴?为什么要进行城市治理?为什么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什么要“简政放权”,这些内容都可以用。
另外,要弄明白“三去一降一补”是什么?即“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考场上一旦出现,不要被这个词难住。】
第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变化,旧的生产方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同时,我国产业总体上还处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高端供给短板明显,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基;才能把握发展主动权,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还要将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制度优势有机结合,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跃升,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升高端供给能力,进而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占据主动地位,引领我国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社会热点之一,特别容易考到。与上一个分论点学习方法一样,我们先重点把握为什么要创新?一是旧的生产方式难以持续,二是我国产业总体所处的位置。这两个原因放在所有与创新相关的文章里,都很实用。说完原因后,接下来谈体做法,比如建立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促进科技与技术的融合等等。
我们在理解和记忆这段内容时,可以结合我们所看到、经历过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比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内容,这样有助于举一反三,把知识点联系到一起。】
第三,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积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为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加大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进一步促进资源要素全球化配置,为我国产业升级腾挪出更大空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特区等对外开放前沿高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我国产业链完整、市场规模巨大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为我国产业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解析:第五段,分论点三,深化对外开放。关于对外开放,前些年考的并不多,但这几年在面试的时候特别容易遇到,这和后疫情时代我们所面对的的国际形势变化紧密相关。这就需要我们提前掌握几个涉及对外开放的重点,如这段中提到的: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相关国的合作问题,发挥自由贸易区和经济特区作用的问题。】
第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我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方兴未艾,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正在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一方面,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侧管理,健全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另一方面,在拓展时尚消费、定制消费、信息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方面下功夫,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解析:第六段,分论点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段我们重点分析一下结构:注意我用“/”进行标注的地方,以此为界,整段里面划分两个部分进行了论证。第一部分讲扩大内需的原因,第二部分讲扩大内需的具体做法。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整篇文章的四个分论点,基本上都采取了“原因+对策”的论述方式。这样能够更加贴近于读者了解问题的顺序,更符合我们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学习和借鉴。】
中国经济是在经历风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壮大的,只要我们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解析:第七段,结尾,点题。经常在群里参加抄写训练的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发现这个结尾似曾相识呢?没错,这里我用了一个“万能结尾”。在我们之前申论范文293:激发国内市场强大活力潜力里面就使用过。在这个结尾中,先展望了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然后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指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与此同时,就可以把文章的中心论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进去——这种结尾方式,几乎适用于所有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文章,大家可以记一记,考场上直接来用。】
本文选自2021年08月05日《 人民日报 》,并根据申论、面试考试要求进行分析和修改,仅供学习使用。
思考题除了这些外,你有哪些补充的思路和想法,欢迎写在留言板里,咱们一起参详^_^
如果觉得还有点帮助,就来个“点赞”“转发”+“在看”吧^_^
文字版和更多的内容请移步公众号“公考隔壁班王老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