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婴儿教养重点
中国人不是从诞生才计岁,而是胎儿尚在腹中时就已经开始算起。因为产前、产后是连续的,我们从受孕开始就尊重子女已是生命。所以怀胎十月算作一岁,而非子女出生才算一岁。
实际从怀孕开始,母亲就应该负起照顾胎儿的责任。胎儿满四个月后会出现胎动,其实妈妈这个时候就开始与子女互动了。
有的人怀胎比较平静,有的人反应比较剧烈,是因为孩子的个性不一样,跟母亲的互动不同造成的。
一般人只担心孕期不能剧烈运动,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却忽略了孕妇活动量少或者姿势缺少变换,会造成胎儿所接受的刺激不足,失去学习运用各种感官系统的机会。
胎儿的发育,会受到母亲健康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至于胎教,虽然迄今为止仍然找不到科学的依据。
但是我们相信,对孕妇细心的照顾,创造愉快的氛围,接触美好的景物,无论如何对母亲和胎儿都有良好的帮助。
第一,正确对待婴儿生理需求。
婴儿出生以后,最需要父母的爱心,但不代表要给孩子过分的关心。
有些矫枉过正的父母,认为孩子刚刚出生太过脆弱,非要时时搂在怀里加以保护不可,而且一哭就更加手忙脚乱地不知所措。
对于婴儿的啼哭,妈妈需要小心谨慎应付。婴儿一哭妈妈就去抱,孩子会感觉哭很有效,便会越来越喜欢哭。
这样抱也哭,那样抱也哭,搞到最后妈妈一筹莫展,其实是大人宠坏了孩子。当然对于婴儿的啼哭,也不能置之不理,这样孩子以后会变得眼神呆滞、感情冷漠以及反应迟钝,后遗症更大。
哭是婴儿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生下来不哭的孩子,最让父母着急。婴儿一哭,妈妈首先应该看看他为什么哭:是不是肚子饿了?是不是尿布湿了?是不是哪里不合适了?
婴儿不会讲话,只能用哭这一种方式,表达各种各样所有的意见。妈妈各项均检查一遍,如果都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再去摸摸他的脸蛋和手脚,在一旁和他说说话,
告诉他妈妈就在旁边,只是没有抱他而已。还可以放些合适的音乐给他听,拿些会转动或发声的玩具让他看,在这样的爱抚和刺激之下,满足婴儿向外界寻求信息的本能,说不定自己就睡着了。
婴儿慢慢接受这种方式,就不会哭起来没完没了,对以后的性格应该也有帮助。
婴儿最早的玩具就是自己的身体,而且会重复运动自己的身体。三个月以前的婴儿扛不起头来,所以不能让他趴着。三个月以后,脖子会慢慢硬起来,活动的欲求也会加大。
妈妈从三个月开始,就要不断地帮助他有节奏地活动手脚。这样孩子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而不是全身都在那里扭来扭去。
这个阶段的婴儿对声音的感觉日渐增强,能听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办法了解。妈妈说一遍他不懂,多说几遍逐渐就会有些反应。
婴儿五个月之前不会认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连接感。谁去抱他都一样,只是姿势力道对不对,抱得舒服不舒服而已。
这其实是老天对人的一种照顾,如果一生下来就认定妈妈,万一妈妈有个三长两短,孩子还怎么活?
当然,这只是一种不幸情况下的预案。但是父母要利用这个缓冲的阶段去学习和摸索,尽快调整好自己做家长的角色。
第二,婴儿并不需要特别环境。
通常从六七个月开始,父母就要开始注重对婴儿脑力的开发。提供孩子一些可以拨弄的玩具,但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计。
妈妈在旁边看着他玩就好了,不要勉强他做什么,也不要教他怎么做。玩玩具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会有自己的变化,这是创造力的来源,家长不能剥夺。
现在都是“撕不破”,还有拼图之类的东西,按照样子呆板地去拼凑,难有什么创造可言。孩子从小没有撕过纸,其实是个遗憾。
一张纸让他自己撕着玩,妈妈一旁保护他的安全,看好了不要割伤手,这才是大人要做的事情。
说明一下,婴儿阶段并不需要特别的环境。父母添置豪华的婴儿床、高档的童车、昂贵的玩具,说白了就是家长小时候没用过、没玩过,现在趁机买来补偿以前的缺失或者自己玩而已。
这些对婴儿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是在满足家长自己的心理需求。
第三,通过行动传达规矩观念。
婴儿八个月以后,个性逐渐开始形成。一个人的自信心奠基于出生后的八至十八个月之间。短短十个月的时间,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母亲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唯一的教养者,不但要充分表达对婴儿的关爱,而且要通过示范、教导和协助的方式,严格要求婴儿执行父母所规定的规矩。
我们常说教养子女要趁早,这段时间一定要把握住。
母亲此阶段对婴儿有所规定,主要是帮助孩子建立“规矩”的概念。这种概念的建立,不是靠语言去让孩子知道,而是靠行动来让孩子感觉。
比如说婴儿吃饱了,妈妈就把他放到床上,让他自己休息一下。这个时候要让孩子明白:现在要玩你就自己玩,要睡你就自己睡,但是我不会抱你。
妈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规矩传达守规矩的信息,不是今天高兴了就去抱他,明天不高兴了哭也不理他,那就是妈妈没有规矩。
现在很多父母就是自己没有规矩,喜欢了就抱他,累了就不管他,这样怎么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规矩呢?
人为什么要守规矩?因为宇宙是有规律的,寒暑变换、昼夜交替都是规律。人是自然的产物,也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规律便是守规矩,白天就该精神好,晚上就要休息好。
我们常常觉得孩子好像随便怎样都可以,其实不然。从严到宽比较容易,从宽到严则很困难。人懂得守规矩,才是自信心的来源。
想想看,一个人出去以后规规矩矩,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是他很有自信。不晓得我们现在对自信心怎么理解,其实就算是现在大家一般理解的自信,也应该是“自性”。
孩子属于家庭里的成员,每个人都跟孩子有关系,都要贡献心力,付出爱心,替他的成长做一些事情。
一天当中有时候让孩子单独,有时候一两个人陪他,有时候一大堆人陪他,让他经常体验各种不同的情况,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好的弹性和适应力。
【注:每周三更新】
膜拜大师
记得曾老有讲过关于子女教育的,就是忘了在哪个章节,现在补充回来也很好,虽然不是曾老讲解了,但有文字可以看!很感谢编辑的团队!
文化传承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因定: 亲爱的易友,感恩关注,感恩收听,一路的陪伴,感恩有你!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