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读到一句扎心的话:
“当你25岁时和35岁的人做同样的事,你是人力资源;当你35岁时和25岁的人做同样的事,你是人力成本。”
在这个时期,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对阶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以后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有书君总结的14条深刻道理,帮助你看清未来的路,过好接下来的生活。
01
人都喜欢跟有价值的人做朋友
残酷的现实是,高人只喜欢与同类者为伍。
成年人的社交潜规则是:势均力敌,等价置换。
社交的过程,其实也是资源实力交换的过程,背后有一台看不见的天秤:
一端压的是你自身的实力;另一端是你可以撬动的资源。
你能为别人提供多少价值,别人才会为你提供等量帮助。
不必去刻意讨好谁,埋头努力,悄然成长,提升自己的实力,假以时日,同频的朋友自会相遇。
想结交更优秀的人,不必远求,只需自修。
02
没事多读书,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
“读书最直接的理由,就是摆脱平庸。”
“各种各样的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作用下,仿佛烤在火上的纸一样渐渐燃尽。”
生活中的迷茫,多因想的太多,而读书太少,内心闭塞荒凉。
读书,是拓宽认知边界,摆脱无知、丰富自己的神兵利器。
而不读书的人,因为认知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思维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慢慢就被大浪潮甩在身后,独自忧愁。
25岁时读的书,会映照在35岁的脸庞上,而25岁的思考,也会照亮未来的路。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浪费时间
钱可以在以后靠外力逐渐积累,但时间一旦错过,就回不了头。且这十年是增长见识,积累人脉,把握机会的大好阶段。
读过这样一个有启发的故事:公司新进了一批设备,派甲乙两人自行学习操作。
甲看说明书,自己研究。乙花钱请同行专业的老师傅教他。
一段时间后,甲还在苦苦摸索,乙已经被公司升为新车间主管。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浪费时间。
苏轼曾说:“人行犹可复,岁月哪可追?”走错路可以回头,但浪费的时间再也回不来了。
25岁时花出去的钱,35岁后依然可以再挣,25岁时错过时机,35岁后就难再有了。
04
不管关系多好,涉及金钱,一定要谨慎小心,把该说的说清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与他人相处,涉及金钱,一定要谨慎小心:任何关系,不能在钱上深入,就会因钱而淡出。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很多时候,钱容易还,人情不易还,牵扯不清,矛盾丛生。
有位商人的做法值得参考:大钱讲清楚,小钱不计较。有底线,守住大钱过生活;有原则,舍得小钱交朋友。
05
任何时候,打理自己,保持良好形象,不管走到哪,都会是加分项
在路边摊上,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西装领带去付款时,摊主会说谢谢。
短裤拖鞋去付款时,摊主只嗯一声。
对不修边幅的人,小场合会区别对待,高档场所会谢绝接待。
一个人的形象,往往决定他在别人心中的份量。
任何时候,良好的形象,都是加分项。
杨澜曾说:
“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精心打理的自己,是对他人的礼敬,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地大雨滂沱,世人苟且而活,每个成年人都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前行,能保持良好的形象,本就是一种胜利的姿态。
06
无论你做的多好,都会出现刺耳的声音,要选择性的听,坚定自己的想法
万能的造物主也无法周全,无论你做得多好,背后总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增广贤文》中说: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因此也绝不会为了任何言论和评价而打乱自己的节奏。”
07
有空多和父母联系,时间总是流失后才觉得飞逝,人不要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有人说:“你与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也就是父母渐渐变老的过程。”你的来日方长,包含着他们的世事无常。
当你在为生活披荆斩棘时,唯有父母,忧你饥,怕你寒,唯盼你平安。
爱父母的话,别难为情出口;想给的拥抱,别难为情出手;再忙也要:勤开视频,多回家。对父母悄悄地关心,不如明目张胆地表达。
08
有的赌注,只有年轻时才敢下;认准的事,要敢闯敢干
“不断地撞南墙,一定会有答案,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可以去试错。”
所以年轻时想做的事,不要错过,莫等到以后,再瞻前顾后,丧失勇气。独留自己一人,暗自懊恼,辜负时光。
09
在人生转变期,学会持久承担责任
生活的责任就在那里,不管你愿不愿意。 弱者逃避,强者逆流而上。 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说:
“珍惜自己,不是自怜,更不是自负,是应该承担起自己生命成长的责任,这种责任其实是一种荣誉。”
没有谁是天生的强者,但命运却逼迫我们一步步强大。揽下的事就要扛到底,扛得起责任的人,才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10
在这关键10年,有意的去规划时间
我们可以使用倒推法,规划这段时间的生活。
举个例子:25岁的你想当作家,五年后要出一本小说。
第四年:小说完稿,开始与编辑、出版商讨论出书细节;
第三年:小说接近完稿,并开始着手修改;
第二年:紧锣密鼓地创作小说;
第一年:下半年有了稳健的大纲,并开始试写,上半年生活调查,构思大纲;而此时你最需要做的是,想想自己善长写什么。
生活中的其他愿景,也可以定目标倒推。
尽管计划都会有变化,但规划的脉络依然能让我们看清前进的方向。
《中庸》上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半生的幸福,藏在前半生的规划里。
11
不要为现在的成绩,牺牲未来的健康
健康是人生的“1”,爱情、亲人、财富、地位、荣誉等等,统统是后面的“0”。
当“1”的状态良好时,后面的“0”增加的越多,人生的幸福指数越高,当“1”慢慢倒下时,后面的“0”会统统倒下,最终一切归零。
健康,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生活的全部都依附健康的存在而有意义。
作家茨威格说: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价格。”
12
珍惜路上所有的缘份,从心而行
我们的一生:
会遇到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而真正
经常联系的人也只有十几个,但最终,都会消失在人海。
成年人,年龄越增长,身边人却来越少。
这是一个彼此选择的过程,依心而行,不留遗憾就好。
抓紧重要人的手,释怀那些离开我们的人。
人生在这个阶段,相同频率的人,早已形成共振;
而不同磁场的人,只会越来越远。
13
“要扬长,不要补短”
一技傍身,天下任我行。
《了不起的盖次比》中说:“真正的一技之长会让生活成功很多。”
25岁到35岁这段年纪,正是能力的爬坡期,最聪明的做法是去扬长,在适合自己的赛道,做出一番成绩。
一位资深HR分享用人经验:把人放在适合他的位置,每个人都能成为人才。
找准自己的领域,充分发力,在优势的地方深耕细作,才更容易脱颖而出。
年轻人做事,完成比完美重要;一技惊人,比样样平庸重要。
在这分工精细的时代,术业有专攻,去擅长的地方做出成绩。
14
行动才是道理最好的见证者
知乎上有个问题很戳心:“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有个回答让人沉默:“谋定,而未动。”
再完美的计划,束之高阁,不去实施等于没有。
《抱朴子》一书中有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想学本事,马上拜师;想去旅行,马上出发;
喜欢的事,马上去做;喜欢的人,马上去说,只要行动就会有一半的胜算。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只听道理;只有行动,才能让想法变成现实,让美好的日子到来。
▽
道理不明,方向不清。
25岁到35岁,如果方向对了,愿景快慢总会实现。
早些理清头绪,就意味着早些看清人生。
点亮【在看】,愿余生洞悉生活真相,不负时光,活出自己最好的模样。
好听的声音,支持你
为什么每次声音都不一样
收藏了
声音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