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第八编清代之部第四十六章除旧与开新【清代覆亡与民国创建】之二、晚清之变法自强(1)(2021-8-18 周三)
二、晚清之变法自强
(1)
变法自强,本属相因之两事,【非彻底变法不足自强。】而当时人则往往并为一谈。【所变只有关自强之法。】
一则清廷以专制积威统治中国,已达二百年,在满洲君臣眼光里,祖法万不可变。【满洲君臣之倾心变法,不过求保全满洲部族之地位。令变法而先自削弱其地位,满君臣虽愚不出此。】
二则汉人在此专制积威政体下亦多逐次腐化。当时政府里真读书明理,懂得变法自强之需要与意义者亦少。
乾嘉朴学,既造成训诂考据琐碎无当大体之风尚;而道光朝科举惟遵功令,严于疵累忌讳,一时风气,更使学者专心於小楷点画之间。【此风肇(zhào)于曹振镛。曹历事三朝,凡为学政者三,典乡、会试者各四,为军机大臣,殿廷御试必预校阅。没[mò]谥[shì]“文正”,盖以循谨为专制政体下之模范大臣也。自道光以来,科场规则亦坏,请托习为故常。寒门才士为之抑遏。咸丰八年,大学士柏葰[jùn]以典顺天乡试舞弊罹[lí,遭遇]大辟[pī],科场法稍肃,然至光绪中又渐弛。】当时所谓正途出身者,已乏通材,何论捐赀[zī]、劳绩异途之纷纷!此辈本不知变法图强为何事,且变法无异先妨碍彼辈之地位与前途。彼辈既不能走上前面襄助成事,彼辈又将躲在後面掣肘坏事。【张之洞、刘坤一/会奏变法,论及用人,云:“承平用人,多计资格。时危用人,必取英俊。今之仕途,不必皆下劣,同一才具,依流平进者多骑墙,精力渐衰者惮改作,资序已深者耻下问。其所谓更[gēng]事,不过痼[gù]习空文,于中外时局素未讲求,安有阅历?而迂谈谬论,成见塞胸,不惟西法之长不能采取学步,即中法之弊,亦必不肯锐意扫除”此奏已在戊戌后,更可推想以前政界中状况也。
在这一种政治的积习与氛围中,根本说不到变法自强。纵有一、二真知灼见之士,他们的意见,亦浮现不到政治的上层来。【郭嵩焘谓:“西人富强之业,诚不越矿务及汽轮舟车数者。然其致富强,固自有在。窃论富强者,秦、汉以来治平之盛轨,其源由政教修明,风俗纯厚,百姓家给[jǐ]人足,以成国家磐[pán]石之基,而后富强可言也。岂有百姓困穷,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今言富强者,一视为国家本计,与百姓无与。官俗颓敝,盗贼肆行,水旱频仍,官民交困,岌岌忧乱之不遑[háng],而轻言富强,祗[zhī]益其侵耗而已。”嵩焘以此告李鸿章,李鸿章则曰:“西洋政教规模,弟虽未至其地,留心咨访考究,几[jī]二十年。(此光绪三年语。)人才风气之固结不解,积重难返,由于崇尚时文小楷误之。”其实即以鸿章言,恐亦未能深切了解郭氏之意。晚清大臣能语此者惟曾国藩,曾氏已死,郭氏此等议论,索解人不得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