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相处空间在哪里?它的边界该如何设定?
今天,互联网的舆论空间和表达模式正在不断拓宽人类公共表达的边界,将它日益推向极端化和血腥化。
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嗜血性,用大众的话说就是旁观者不嫌事大。在这种环境下,越没有底线的攻击,越具备杀伤力。
第二个特点是无证推论。评论者几乎不需要承担责任,所以他们可以脑洞大开,把任何一个事件推向极端和戏剧化,从而引发更多的讨论。
第三个特点是私房公开。任何一个人都具备双重社会属性——私人属性和公共属性。把一个人在私人空间的言行放到公共平台上进行展示,其实是非常不道德的。
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对同一件事件的看法不一样,网暴的流行成了人们发泄自己情绪的端口,日常看到的明星往往光鲜亮丽,而一旦事件爆发,人性中隐藏的灰暗物质也随之发酵而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靶子,焦点!这个娱乐至死年代,人们希望看到的是美好,好的而不希望不愿意看到坏的,不好的!
不是新闻嗜血,是大家想要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Nicholas_Ni 回复 @转身跳进河埠头: 是你想要,你以为人人跟你一样?幼稚的可笑
现在社会上太缺少像吴老师这样冷静,客观的看问题,分析问题,评论问题的人。能让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
问题是消费这些新闻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品味、深度,决定了这个社会的品味和厚度。 从今天的舆论环境来看,充斥着仇恨情绪,充斥着泄愤心理。评论者大多数都是在表层上堆积情绪。这种社会情绪,又没有新闻媒体的深度调查报道和分析,只是消费热度,完整的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系统。可怕呀!
映森设计专注系统集成 回复 @13969019wms: 我不同意你这个观点,社会还是非常美好。
感觉老师偏离大道,专走小径了
吴晓波老师不光有才华,还很正气!
李敖就是个喜欢叫唤的人
胡茵梦老师翻译的书我在十多年前看过,那个时候我被恐惧纠缠住了,看了她翻译的书解开了我内心好多结。吴老师今天提到胡老师,让我脑䃼了十几年前的我,我成长了,内心强大了。 谢谢吴老师!每天听见您真好!
看就看了,还不小心?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现在网络上的戾气越来越重。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以后,带着主观情绪看新闻评热点带节奏的人越来越多,理性思考发出理性声音的人越来越少。吴老师是难得的在众多新闻事件发生时,还保持着理性思考和发出理性声音的人。
欣亦27 回复 @喜欢三毛的柠紫: 而且理性评论被炮轰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