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蝌蚪找妈妈

01 小蝌蚪找妈妈

00:00
09:15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们,你们有看过这部动画片吗?它是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的,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吧。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这都是用来描写小蝌蚪的特征。“池塘里”则是写明了蝌蚪生活的地方。我们看下图,小蝌蚪的体型很有特点,他们是在水中生活的,尾巴的摆动既给前进提供了动力,又能调整游泳的方向。


渐渐地,他们长出了两条后腿。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变化。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也想找自己的妈妈。我们看这里用了一个“迎”字,写出了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小蝌蚪们非常有礼貌,称呼鲤鱼妈妈为“鲤鱼阿姨”。鲤鱼妈妈说道:“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可小蝌蚪们都只有两条腿,他们的嘴巴也长得很小。鲤鱼妈妈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我们知道小蝌蚪是青蛙幼时的表现形态。所以她描述的正是青蛙的外形。


渐渐地,他们又长出了两条前腿。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第二次变化。他们看见乌龟长着四条腿、宽嘴巴,和鲤鱼妈妈描述的一样,便误以为乌龟是他们的妈妈。在这里,小蝌蚪的动作是“追”,也是为了突出他们寻找妈妈的急切心情。乌龟却说道:“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两只大眼睛和披着绿衣裳也是对青蛙外形的描写。


最后,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第三次变化。他们游到荷花旁,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是“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他们的心情一定十分激动。第四个自然段对青蛙的外形作了进一步的描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我们把“披着”换成“穿着”好不好呢?把“鼓着”换成“长着”好不好呢?披,是指覆盖在肩背上。穿,则是指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青蛙的背部通常是绿色的,腹部则是白的,用“披”来描写更显形象。用“鼓着”也是同样的道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青蛙眼睛神气十足的特点。


青蛙妈妈看见小蝌蚪们游过来,笑着说:“……快跳上来吧!”小蝌蚪们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可以蹦蹦跳跳了。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的尾巴彻底不见了。他们已经完全成长为一只只真正的青蛙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都在勤奋地捉害虫,成为了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小蝌蚪找妈妈》虽然是一篇童话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通过变态发育,小青蛙从卵,变成蝌蚪,长出四条腿,最后收进尾巴,成为一只真正的青蛙。同时,当小蝌蚪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或者找错妈妈时,他们也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开动脑筋,最终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妈妈。我们也要像小蝌蚪一样,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捕捉大约15000多只虫子,它们捕的多是有害于庄稼和果树的害虫。所以,对于人类而言,青蛙是益虫。我们应当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


最后,我要考考大家,青蛙妈妈看见小蝌蚪们时,她是“笑着说”,你们觉得这个“笑着”有几层含义呢?试着写一写。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喜马拉雅“然老师讲语文”,我们下期再见哦。





【知识拓展】


蛙类的生殖特点是在水中受精的。一般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左右,蛙类会通过抱对的方法促使雌蛙排卵。雌蛙每次排卵约30006000粒,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产卵后,蛙类就会离开,卵自己孵化,自己生存,经过45天的时间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变态成为幼蛙,并开始上陆生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