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不是关键民心才是关键,大事业不是被要求推动的而是被需求推动的

魅力不是关键民心才是关键,大事业不是被要求推动的而是被需求推动的

00:00
05:44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孙策平江东的历史资料。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说法,江东六郡八十一州。那么通常所说的六郡是哪六个呢?我们来数一下,包括丹阳、吴郡、会稽、庐江、豫章,以上是五个,豫章比较大,相当于现在整个江西省。为了方便治理,后来从豫章里边又分出了一个郡,名字叫庐陵,以上合在一起成为六郡。


按照史料记载,在东汉末年,这六郡地区豪杰并起,各种势力犬牙交错,盘根错节。我们大概来盘点一下。主要的势力包括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三国时期的名士会计太守王朗,从徐州来的彭城相薛礼,还有打着佛教旗号颇有影响的佛系势力笮融。这个笮字有点难写,竹字头加一个初来乍到的乍字。接下来还有吴郡太守许贡、庐江太守刘勋、地方豪强严白虎、山越首领祖郎。另外在侧翼还有杀父仇人黄祖,这些豪强势力都是拥兵数万虎视眈眈。


而在公元195年孙策渡江的时候,他的手下大概只有几千人的部队。面对诸多强大的对手,孙策的战绩如何呢?《资治通鉴》是这样写的: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那个场面就如同快刀切豆腐、秋风扫落叶一样。


我想请大家注意,这一年少年英雄孙策只有20岁,不要说三国历史,放眼望去,在整个中华历史当中,能在20岁具备这样的实力,取得这样的业绩,也是绝无仅有、十分少见的。那么少年英雄孙策凭什么能够平定江东,取得这样辉煌灿烂的业绩呢?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分析了。


《三国志》上描写孙策是这样的人: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孙策这个人身高貌美,言谈幽默,善于沟通交流,情商很高,而且胸怀宽广,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非常善于识人、用人。大家可以想象得出来,孙策这个人很有个人魅力,不过个人魅力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并不是关键因素。在以上这段话里边有一个关键因素——善于用人。孙策的手下有张昭、张纮、周瑜、鲁肃、吴景、孙贲、吕范、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青,后来还收了大将太史慈。这些文臣武将对孙策的事业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而且《资治通鉴》还记载了两件事,我觉得这两件事是孙策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一开始转战江东的时候,老百姓听说孙郎的部队要来了,都失魂落魄,四散奔逃,官员也都弃城而走。但是孙策部队所到之处,军令严明,秋毫无犯,不但从来没有抢掠事件,而且连一只鸡、一条狗、一颗蔬菜都不会去触犯。《资治通鉴》形容这个场面用了16个字: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所以这样一来,民心大悦,老百姓拿着自家的酒肉去慰劳孙策的部队。


另外还有一件事,在打败了刘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以后,孙策给各地发了一个通知,凡是对手的乡亲、故旧和部下,前来自首归降的,一概不究既往。愿意当兵的一家只出一个人,免除全家的徭役负担,如果说不愿意当兵也不勉强,这样一来民心大悦,前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不到10天的时间,孙策就得到了2万多名士兵,1000多匹战马。这样一来,他实力大增,威震江东。


通过以上两件事,我们能看到小霸王孙策不简单,他不光武艺高强,不光善于用人,而且非常懂得政治,懂得战略。他明白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战斗中胜利可以凭借武艺高强,要想在战略上胜利,就一定要有格局、头脑和政治眼光。民心工程非常重要,如何得民心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历史经验证明了一个基本规律,事业不是被要求推动的,而是被需求推动的,善于围绕需求做文章的人,才能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精彩。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