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美好的行为不一定带来善良美好的结果,给多后患多匹配很重要

善良美好的行为不一定带来善良美好的结果,给多后患多匹配很重要

00:00
05:04

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很善良,他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都会给路边的一个乞丐一点钱,天长日久他也习惯了,乞丐也习惯了。每个月到发工资的日子,他都去路边找乞丐,而乞丐都提前在路边等他。


不过有一次意外发生了,乞丐在路边等了他整整一天也没有等到人,这个乞丐就相当地不满意。第二天他终于找到了这个人,做慈善的人有点不好意思,他跟乞丐说:“这个月发了工资,我给别人买了礼物,钱都花光了,所以这个月就不能再给你钱了。”当时这个乞丐就愤怒了,他质问:这个人为什么用我的钱去给别人买礼物?


大家注意善良的行为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结果,有时候反而会导致消极的对抗。不光在生活中是这样,工作中也是这样。


我记得有个朋友,他的办公场地搞装修,地面、瓷砖、水电暖、厨房、卫生间就一体包给了一个小工程队。用他自己的话说,看着这几个人起早贪黑的,确实挺辛苦。所以在第一阶段结款的时候就给得比较优厚,等于说额外多给了一点。比如说卫生间安装洗面盆本来不用单独付钱的,但是看对方安装人员这一身土一身水的很不容易,所以就给了100块钱安装费。


用他自己的话说,本来以为这种善良会带来更多的回报,对方的工作会更积极、更主动。可是实际上恰恰相反,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的施工当中,对方不光态度变得消极了,而且条件也苛刻了,要价也提高了,这真是好心办了坏事。其实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可以描述为“好的不公平”。


什么是好的不公平?我们来解释一下。假如说一个人的工作量是100,你给他的报酬也应该跟工作量相匹配,这个就是公平。一旦产生了不匹配,这就是不公平。但是不公平有两种,第一种人家的工作量到了100,你给他报酬只有50,这叫“坏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对方的满意度会严重地下降,这关系有可能就没法维持了。


还有第二种情况,对方工作量是100,你给到了140、150,这种就叫“好的不公平”。确实报酬跟工作量不匹配,但是这种不匹配不是给的少,而是给的多。对方会相当满意、相当高兴,这就叫好的不公平。那么这种行为就像前面我们已经看到的,它不一定能带来好结果。刚开始多给了报酬以后,对方确实会感动、会激动。进一步来说,他可能会努力工作、增加投入。


不过从长期来说会产生另一种变化,一个拿到超额报酬的人,他会调整自我认知,他干了100,你给了他150,接下来他会进行认知调整。他觉得我其实就是干了150,我这工作就值150,以前给我100我还吃亏了。甚至于他会讲,以后我每次都要150,给100还不行了呢。甚至于他还会讲,以前凭什么给我100,每次欠我50,现在我都得要回来。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接下来他不但不努力、不进步、不学习、不提升,而且有可能产生消极怠工、消极对抗的倾向。所以合作的基本原则是付出和回报相匹配,一旦背离了这个原则,那么善良美好的行为真的不一定带来善良美好的结果。


从这一点上讲,做慈善跟搞管理还是两回事儿。光有慈善的动机和成全对方的发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匹配、有考核、有边界。这样从整体上讲,就能维持一段合作关系的稳定;从个体上讲,也能推动一个人持续地去努力进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为人处事当中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