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一名美国医生的人生绝笔,一场直面死亡的灵魂拷问

《当呼吸化为空气》:一名美国医生的人生绝笔,一场直面死亡的灵魂拷问

00:00
22:57

一名美国医生的人生绝笔,一场直面死亡的灵魂拷问:到底是什么,让人生值得一活?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听书笔记  


本书作者保罗·卡拉尼什是一位医术高超、前途无量的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却在他36岁那年,被诊断出晚期肺癌,此后只活了1年零10个月。作为医生,他旁观过太多生老病死,如今他不得不以病人的身份,直面病痛和死亡。医生和病人的双重视角,让他的思考的问题痛苦而深刻: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很快死去,他该如何活着?对此,保罗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特别是患病后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经历,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人,究竟该怎样活着。


一、弃文从医


保罗出生于1977年,从小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想当一名作家,用文学探索人性和生命的意义,长大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英文系,一路拿到硕士学位。但他后来发现,精神意志终究受制于肉体驱动,特别是大脑的运转过程,由此萌生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兴趣。为了更深入的研究人体和大脑,他考入耶鲁医学院,并在毕业后选择了神经外科——医学中地位最高、要求最严、工作也最繁重的分支,但由于神经外科研究的是人类大脑,保罗将其视为自己理解生命和人性的钥匙。


二、生之意义


毕业后,保罗开始长达7年的住院医生训练。他目睹了太多生死悲欢,时常沉浸在沮丧,甚至愤怒的情绪当中。他发现,虽然医生的天职是救人性命,但神经外科医生的独特挑战在于,不仅让病人活下去,还要让他们活得有意义、有质量。大脑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一旦遭到损伤,病人很可能会失去视力,行动能力,计算能力甚至记忆,而这些正是他们生而为人的特性。如何尽可能地保全病人个性,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去探索:到底是什么,赋予这个人的生命以意义,从而让他觉得值得活下去?这对医生是非常严苛的挑战。保罗尽心尽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过度劳累严重伤害了他的身体。


三、向死而生


在保罗做住院医生的第六年,他开始体重下降,胸痛,咳嗽,最终被诊断出晚期肺癌。癌症让他开始从病人的视角看待生病和死亡。原来,“病人保罗”和普通人一样,知道自己死期将至时,惶然无措。他回归文学,寻找精神支撑,并总结出,生物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奋斗求生。他振作起来,决定活在当下,哪怕生命只剩下一天,也要持续奋斗。

保罗重回手术台,投入往日工作,并顺利从住院医生毕业。但由于癌细胞迅速入侵全身,保罗的身体很快衰弱到丧失行动能力。但让他欣慰的是,自己在临死前迎来了女儿的出生。在女儿8个月大时,保罗不堪病痛折磨,选择了安乐死。在深爱着的家人的簇拥下,他立下遗愿——出版这本书,会有人需要的,因为,自己走向死亡的心路历程,迟早有一天读者们也会经历。


解读 | 孔令钰

自由撰稿人,曾任职环境与科学记者,清华大学新闻学学士。

播音 | 丹丹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03159czcj

    活在当下,努力做好自己

  • 卓卓_x3

    好难受啊 那么努力 却没有到终点。 那么优秀却早衰。

  • 每周文听武说

    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