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宥·第十讲】老天爷发威,是天灾还是人祸?

【在宥·第十讲】老天爷发威,是天灾还是人祸?

00:00
10:19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庄子外篇在宥的第十讲。


这一讲主要讲人祸重于天灾。云将的东游记还在继续,三年之后,又遇见了鸿蒙,云将再一次以百姓的事情来绑架鸿蒙,他对鸿蒙说:老爷子啊,你就帮帮我吧,我理解您,我也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呀,奈何老百姓圈住我,求我帮他们管好天气呢!


这一段实在太形象了。活脱脱的一幅:自己心为形役不够高级,别人来自己了,马上就觉得硬核了,就可以不用尊重客观规律了。


鸿蒙实在推不过,就批评了云将几句。话说的有点重,具体怎么说,还请进入课堂,我们一起学习。



原 文


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


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朕又何知!”


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民随予所往;朕也不得已于民,今则民之放也!愿闻一言。”


鸿蒙曰:“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意!治人之过也。”


云将曰:“然则吾奈何?”鸿蒙曰:“意!毒哉!僊僊xiān xiān乎归矣!”



解 读


“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这个宋通容,可能是抄写错误,好几个名家都这么说,而适遭鸿蒙,又碰见了鸿蒙。


三年之后,云将又到东方去游历,经过容纳万物的荒野,正好又碰见鸿蒙,奇怪,鸿蒙到处在玩。


“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赶紧往前跑,跑过去就抓住鸿蒙,“天忘朕邪?天忘朕邪?”,老天爷你是不是把我忘了?我以前可跟您打过招呼了!“再拜稽首”,这次非常慎重的行了大礼,愿闻于鸿蒙。


这些有道之人都是明白人,你稍微,就是说你诚意不够,人家看得清清楚楚,你不要自己在自己心里安慰自己,问老师问题碰了个钉子,然后回去就很生气生半天,也不想想,自己其实就是一种很随意的态度去问


这次鸿蒙好像不错,“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朕又何知!’”,就是说我的状态,我到处浮浮游游,我都没有目标的,我也没有目的性,我就在这浮游而已。猖狂就是我无拘无束,猖狂不是指得势就猖狂,我无拘无束,我没有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不知所往。


“游者鞅掌,以观无妄”,这句话,各家解释都不一样,尤其这个鞅掌,肯定是历史上抄写错误,怎么恢复?也不容易恢复出来,但是那个时候无妄这两个字,我估计还是跟周易上的无妄卦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综合了几家的意思之后,我把它这样来解释,就是游的这个人到处游玩的这个人,内心纷纷扰扰,能看到什么呀?看到的都是假象。这个呢,是鸿蒙在自谦,还是就不想回答他。朕又何知!我知道什么,我天天浮浮游游,我天天自由自在,我心里头乱七八糟的,我能看到什么真实情况,我知道什么呀?我不知道。


这时候云将脸皮厚追上来了,说“朕也自以为猖狂”,我也认为我自己自由自在了,“而民随予所往”,但老百姓他就愿意跟着我;“朕也不得已于民”,我没办法,其实我根本不想管老百姓的事儿,老百姓他就是要跟着我。你多矫情?这话说得多矫情!


“今则民之放也!”,我现在只是暂时把这些老百姓给放开,我偷跑出来的。“愿闻一言”,我想听您说一句,您跟我说点儿吧?这既是很矫情,又是在顺着鸿蒙的话说。


那鸿蒙这时候就不客气了,说:“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你扰乱了天的经纬,就是扰乱了天的法则,悖逆了万物的真情,悖逆了众生的真情。众生的真情本来它就是起而又合,往而又反,现在你催着他要他就朝着好的地方走,他知道什么是好;你知道什么是好?你非要叫他今天去追求这个,明天去追求那个。“玄天弗成”,就算是玄天上帝来了,玄天大道也没法保佑这样的事情。


你现在的做法“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你现在把整个世界搅得纷纷乱乱,野兽的群落都已经乱了,野兽都不在一块过日子了,鸟呢夜里出来叫;灾及草木,祸及昆虫,简直,天底下造乱的简直就是无休无止,什么东西都被你败坏了。


“治人之过也”,这就是你把治理的对象放在老百姓身上,你认为天下是一个你治的对象,你这样把你自己跟天下对等起来,你既然把天下当成一个对象,当成一个物。老子讲天下神器,不可得而执之,你一点敬畏心都没有,这都是你治人的罪过。


“云将曰:‘然则吾奈何?’”,您这样说我也接受,我该怎么办呢?我不知道,我觉得我就应该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所以我就要他们往好的方向走;我认为老百姓笑起来是可爱的,所以我就要求他们笑,他们如果笑不起来的话,我就要求他们去找可笑的笑话,然后看了之后笑。


一向的关注于表象嘛!前面广成子不是跟皇帝说嘛,你想问的事儿是事情的根本,但是你所追求的目标,却是要求事物的表象服从你那美好的愿望,要整个世界漂漂亮亮的在你面前展现出来,你得有多自大!


“意!毒哉!僊僊xiān xiān乎归矣!”,唉!你还是厚道一点吧。你看你现在这样不也挺好吗?飘飘荡荡的,僊,像仙人一样,僊僊xiān xiān乎,很飘逸的,你回去呗。



以上就是庄子在宥第十讲的原文解读。


从云将的情况来看,人性是很有意思的,有时候,宁可被各种压力驱赶着去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不愿意承认客观规律。说到底,存在感是真的折磨人。


有一位企业家朋友对我说,当他因为某种原因隐退后,经历了一段难以解释的心力交瘁的焦虑过程,他每时每刻都在问自己,我怎么能够就这样不战而退呢,那么多员工需要我,等着我的引领。如此半年,有一天,他发现了,员工不重要了,自己的失落、自己的不适应,才是把心钉得冒血的那颗钉子。


回顾这段过程,这位企业家笑着说:真是一段自我撕裂的过程,也是一段真正看清楚自己的过程。如果淌不过来,那就连和朋友们一起喝喝茶也做不到。


好,在宥第十讲就到这里,很高兴和大家分享庄子的思想,感谢你的参与,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黄明哲博士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文化是向内的,西方文化是向外的;哲学是向内的,科学是向外的。因此,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潮流、科技迭代,我们可以岿然不动,安守内心。这种看法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Ming_u1 回复 @黄明哲博士: 心理学也是科学,但是研究人的内心的。向内不是科学的本质特征,我道听途说,可以证伪才是,所以可以不断迭代。

  • 饮水思源恒安_wi6

    顺风顺水顺天意,得幸得福得安康!——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黄明哲博士 回复 @饮水思源恒安_wi6: 短期看往往并非如此

  • 冬立春

    作为底层代码的根的中国文化,开放通达,怎么后来就变成了只强调心灵修为而否定实践呢?我就受了这个影响,但心灵一点也没修出来,缩着,封闭着。谁把中国文化片面狭隘化了?感谢老师正解正本清源。

    来世间游历的诚诚姐姐 回复 @冬立春: 那么到底是被影响的,还是内在就有的性格呢?

  • 泽荣_

    在齐物论中庄子提到"和之以天倪,因之以蔓衍",要打开眼界去看事物的演化,尊重万物的变迁,哲学与科学妥当的应用起来。道德经中提到"无中生有,有归于无"万物演化的过程需要观复,既教导我们保持开放,也教导我们"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静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哲学科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个人观点,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泽荣_: 说的对!内外本来就是关联的

  • 冬立春

    说中国文化内向可能源于天人合一,不割裂的世界观,所以会从自身出发,调整自身和世界的关系。西方文化反之。哲学是研究整体的,是大思路,科学是各个方面的实验和实践,哲学是系统性的,科学是方向性的,很深入,哲学的内向类似整体观。试着乱说的。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冬立春: 一般说中国文化内向,有强调心灵修为,而否定实践的意思

  • 花花IOIO

    科学是表面的、偏技术的、影响的都是生活方式和体验的部分,是可见的,所以是外显;而哲学是影响人内在本身的,认知、思考方式等意识形态的部分,属于无形的部分,属于内化的。

    黄明哲博士 回复 @花花IOIO: 内化的人研究科学会更有优势吗?

  • 来世间游历的诚诚姐姐

    我也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呀 ! 哈哈这句有意思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来世间游历的诚诚姐姐: 看戏

  • 听友118126321

    请问背景音是什么名?好听

  • 08401

    西方文化象美剧,好看。 中国文化象编剧,烧脑。

  • 何小何_3

    老师,您提这个问题,是不是在检查我们有没有认真听课呀。我都有虚心学习哦。

    黄明哲博士 回复 @何小何_3: 是群里有人在说类似的话题,感觉挺有意思的